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中引发论文

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中引发论文

来源:意榕旅游网


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中引发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280-01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交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由于企业信誉、经营风险多方面的原因,为解决债务纠纷,债务重组已成为债务企业减轻债务和经营压力,债权企业避免债权彻底失去的重要手段。在债务重组过程中要正确地评估债务,公允价值的引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债务重组 公允价值 利润操纵 一、关于准则是否会引发利润操纵的思考

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将债务重组收益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这会使同一控制下的经济主体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从而降低其收益信息质量。也会使一些亏损企业特别是亏损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获取额外的重组收益及,使得亏损减少甚至扭亏为盈,粉饰报表利润,严重降低收益信息质量。

对债务人来讲,若在债务重组中发生债务重组收益,旧准则计入企业的资本公积,而新债务重组准则将此项列作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此种处理方式有失妥当。首先,将债务重组全部收益一次生计入当期损益,违背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亦有悖于资本保全的观念。其次,债务人从中受益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可能会覆盖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这意味着一旦债权人做出让步,债务人将获得当期收益,从而可能极大提高其当期每股收益,即使在

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债务人可能出现账面盈利,达到粉饰其财务状况的效果。

作为新准则亮点的“公允价值”将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取消了。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 二、关于公允价值合理运用的思考

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基本计量属性不仅能够体现一定时点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而且能客观真实的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清偿负债需要转移的资产价值。公允价值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合理地反映企业当时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真实收益,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也维护了企业的产权资本和实际生产经营能力。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我国的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的程序,颁布了大量监管规章,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的力度;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

平进一步提高,独立董事、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的理性经济选择为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构筑了多道“防火墙”;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甄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公允价值在我国推广和运用。 三、会计相关机构建设和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会计准则之所以被利用来操纵利润,并不是因为它本身的不公允,而是由于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会计人员大量的职业判断,如公允价值由谁来确认、确认方法是否恰当等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对于实施中人的问题,并不需要修改会计准则,而是要健全相关辅助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升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估价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系统工程,把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恢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可靠性。

积极改善运用公允价值的外部环境。为确保公允价值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可从以下方面改善其运用的外部环境:一是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二是证监会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力度;三是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活跃的资本二级交换市场、成熟的金融市场,建立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在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涉及到多种表现形式,如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现行市价等,会计人员在判断时具有很强的人为主观性,使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职业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财务人员应该以贯彻实施新准则为契机,注重提高业务知识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

道德素质,尽快适应新准则。

修改后的债务重组准则是有利有弊的,而此准则的完善,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有着重要作用。债务重组准则虽然已经过修改,总体上较之以前更趋于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全面改进仍任重道远。新债务重组准则中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具有可行性,目前我国虽然还缺乏完善的市场条件,但从长远来看,广泛使用公允价值必然是大势所趋。 在我国要完善债务重组过程,不仅需要我们努力构建活跃市场,为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创造条件;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评估机构的执法公正公平性,创建公认的资信评估体系,使资产公允价值获取与债务评估问题迎刃而解;另外,加强债务重组信息披露,提供准确、有价值的信息,为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李丹.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0).

[2]张玉英.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债务重组相关问题的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魏轶敏,许慧.新债务重组准则之利弊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1).

[4]秦汉廷,陈兆江.新会计准则贯彻落实情况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5]企业会计准则操作实务(上册)(第1版).立信会计出版

社.200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