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又称创造性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出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等,此外,还包括旅游、博物馆、美术馆、遗产和体育等。
一、创意产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本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收益的产业,它的文化产品出口已经超过服饰、汽车、计算机等所有传统产业而位居第一。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创意产业就业人口位居各产业之首。韩国的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出口额已超过了钢铁。新加坡制定了“创意新加坡计划”,并明确提出要把新加坡建成全球的文化和设计业中心、全球的媒体中心。
在全世界范围内创意产业的产生和应用不到10年,但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我们对创意产业多处在一个形成基本认识的阶段。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有很大发展,尤其是、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比内地要早,速度要快,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及沿海一些城市和地区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群,成为这些地方产业发展的亮点。比如,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提出“时尚北京”的口号;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7.5%,2005年4月28日,上海市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由市经委正式授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入驻在这些园区内,集聚了1万多名创意人才,为上海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充满无穷潜力的新产业。同时,上海正借助2010年世博会这一机遇,提出“创新城市”的主题,以创意带动城市发展。而深圳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经济特区,已将城市定位为“设计之都”,并成立“创意产业孵化基地”等。 二、河北创意产业现状
当前,环渤海区域经济带、环京津冀都市区域经济圈已略具雏形,作为该重点发展区域的重要成员,河北省拥有众多宝贵资源,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石家庄的医药、纺织、循环化工业,保定的汽车工业园、新能源设备基地建设,廊坊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会展业,秦皇岛的重型机械制造、玻璃产业和大港口建设,唐山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以港兴市”新战略的确立,一大批引领全省的项目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风起云涌,突飞猛进。同时,河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有享誉中外的名牌艺术产品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产品等,包括47个戏剧剧种、数以万计的民间歌曲、70余个舞种,以及吴桥杂技、唐山皮影、衡水内画、曲阳石雕等众多世界闻名的传统艺术。凭借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说河北在教育、软件、设计、电视、出版、传媒、书画、博物、旅游和会展等众多创意产业领域都应具有相当的潜力及实力。河北创意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着一定差距。表现为以下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总量规模偏小,整体实力较弱,主要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整体而言,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创意产业氛围及规模尚未形成,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河北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大省,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产值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增幅较快,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却仍然较低,文化创意产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截止到2004年年底,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全部从业人员数为25.53万人,仅占全省全部从业人员的1.1%(全国平均值为1.7%),居全国第23位;当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0.%(全国平均值为2.15%);拥有总资产360.52亿元,居全国第12位;全年营业收入为256.24亿元,居全国第14位。从创意产业各项指标来看,河北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内陆省份,这与全国文化大省相比差距甚远,也与一个东部沿海省份的地位很不相称。此外,相当一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经营者市场意识淡薄,多数人还不了解创意文化产业的实质内容,全省范围内除动漫产业外没有大的项目作为样板和带动。
2、从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分布看,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总体发展格局为“一线”(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发展较快,“两厢”(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和承德、张家口)发展相对较慢。
就区域分布来说,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呈区域相对集中状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最大的地区,占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增加值的26.2%,居第二位的是保定市,唐山市居第三位。这三个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了将近一半,增加值占一半多。其他市所占比例较小,尚未形成较明显的区域中心态势。
3、创意产业有所起步,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强势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以及有显著燕赵品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群。
全省第一家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唐山市南湖生态城破土动工,标志着唐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期占地400亩,按照一区多园的形式进行规划,包括创意产业核心区和7个以创意产业为主体的特色主题园区。7个特色主题园区分别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动漫创意产业园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影视戏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多媒体创意文化产业园区。
4、品牌观念不强,产品设计发展有待提高。
创意设计观念滞后,产业品牌意识欠缺,倡导和扶持的力度不够是影响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一现状。河北省在产业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在这些辉煌的产业成就背后却忽略了品牌这一重大问题。不少企业认为,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是以后的事情,当前只管生存和赚取眼前利益,一些企业创办初期不重视品牌与设计,也没有考虑品牌形象和理念,待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后,才发现其产品因为没有注重品牌建设,始终处于低端,只能赚“小钱”。以唐山为例,作为京津产业转移基地以及新中国近代工业基地,唐山钢铁、陶瓷等产业发展极为出色,然而在这样一个现代工业基地,全国知名品牌却鲜而有之。另外,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按事业单位管理方式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对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开拓文化创意市场缺少研究,缺乏现代经济发展应有的品牌观念和意识。
5、地区性创意人才缺乏,创意产业氛围及规模经济尚未形成。
人才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据有关专家分析,精通创意产业特性及经营管理的人才紧缺是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又一原因。目前河北发展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和氛围,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即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的管理者;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
而在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数量方面,占所有工作人员总数如国外纽约是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仅占全省全部从业人员的1.1%(2004年统计,全国平均值为1.7%)。
三、加快河北省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扶持力度。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已成为河北经济腾飞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和热点,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当前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措施和方向,而扶持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利保障。
首先,应积极出台相关以积极调整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以保障创意产业的发展,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力。部门要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投资环境,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逐步转变职能,把培育文化创意市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创意发展环境作为工作重点;还须转变经营观念,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事业进步,逐步加大文化创意市场的开发力度,创造良好的文化投资环境。要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积极培育和发展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大的文化产业项目。
此外,要从大文化的角度考虑,由省牵头成立创意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制定长远规划和,理顺创意产业管理,形成各部门联动机制。根据国家制定颁布的有关,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确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以有利于在较高层面上逐步健全和完善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和管理体系。
2、立足京津,对河北省创意产业进行合理规划部署。
环渤海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正在加速崛起,特别是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上万家,涉及20多个行业,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创意产业和人才,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河北承接京津文化辐射、借势推进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要结合我省特点,制定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用以“创意强市”的创意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思路、目标与战略措施。
此外各创意产业园区的创意产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需要建设一个公共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包括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而且包括相关的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全省的创意产业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制度体系是其建设和运作的核心,主要包括相关的法规、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规则、标准等。通过创立这一有效的创意产业发展资源共享公共平台,可以建设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不同地域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不同地区文化产业资源的整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以及全民努力,建立一个有效发展创意产业的高效平台。
3、加大投入,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园区,积极举办以创意产业为切入点的各类相关活动。
河北省应依托京津便利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一批以营销策划、品牌设计、影视创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河北第一家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唐山市开工建设,它必将有利于推动唐山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软件实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创造出更多弘扬城市个性的创意产品的文化名城。
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好,集群规模较大的创意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和美化创意园区的周边环境,让这些产业园区的辐射作用得以发挥。同时,还需在建设好创意产业园区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积极筹备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极具吸引力的以创意产业为切入点的相关活动,如“创意产业周”,“创意产业论坛”“创意产业大赛”等,从而调动各方资源,以此推动创意产业软实力的发展。
4、充分调动京津智力资源,大力引进及培养优秀的创意设计优秀人才。
除依托京津地区高校教育及品牌设计企业资源,实现优秀创意设计人才的顺利引进外,河北省也应加强本土优秀创意人才的培养,建立文化创意方面的国内领先人才培养基地,创办各类培训学校,加快人才培养。并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专门的创意产业学院,如设计和媒体学院,建立品牌实验室,鼓励专业人士相互合作并加强和国外专家交流合作,加强与创意
产业各个领域中海内外顶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还可借鉴一些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将设计、媒体、艺术等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注重培育全民的创意能力。
5、鼓励工业设计,利用设计建立品牌意识,大力发展以设计品牌内容为主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
把握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时代契机,加快品牌规划、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形象设计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引进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人才,培育扶持一批品牌设计龙头企业,策划推广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以卓越的设计提升工业产品品牌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成功品牌的打造不仅仅是设计这一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系统整合的策划工程。在品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地的文化资源特点,文化传统特色,地域文化优势,努力汲取燕赵文化的精华,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品牌,培育出与河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相符合的品牌,铸就新时期的“河北精神”,使得“河北精神”成为凝聚河北人民的精神纽带,成为河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其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具有在经济萧条时期逆势而上的显著特点,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条件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富民强省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郑焕良系北京正典时尚/品牌/设计/顾问机构总经理、龚靓系北京正典时尚/品牌/设计/顾问机构高级策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