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5 月 May 2020教育.理
[DOI] 10. 16165/j. cnki. 221096/g4. 2020. 05. 015—基 —育才中学教育实践的分析杨丽敏(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广东深圳518000)[摘 要\"媒介信息泛滥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着负面的影响,提升高中生的媒介素养对于提升高中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 积极的意义。深圳育才中学以提升学
网络
多
的特征、提升 下,在提升学生媒介
解和批判 能力、用媒介的能力、发布 的 意 目标,秉 论与实践相 、疏导 、家校 的原则,以学校为 、学
心* 校 的媒介 教育体系。 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上取得成效。[关键词\"媒介素养;心理健康;高中生;教育实践[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20)05006805以 、平板电 的便 网络 的 ,大大促 网络媒介的 ,极大地改 观均
现康产代人的 和媒介使用习惯中学
媒介
于身心发展的 阶段,身体、思想
用媒介
成熟*网络世界复杂、多元的
的影响。
,特别是包含了诸多色情、暴力的网络内容极易对 是媒介使用者的一种视角,媒介使用者积极
的批判
的心
触媒介,解释媒介讯息的含义实现对媒介 ,避免盲信盲从和行为误差的岀现。深圳的问题,积极引入媒介育才教育集团育 学,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中学
媒介
的能力,促
教育* 学 判
康发展的实现)学 的媒介观、人生观,促 学生身心一、高中生的媒介接触行为与媒介素养)
解学生媒介接触行为和媒介 的 情况,在育 学每个年级 选择2 发 查 共发放6 级* 260份,其中男女比例为46 : 54*性别 均衡;深户与非深户比例为87 : 13*较为符合深圳市流动人口较多的实际。1•媒介使用行为方面媒 用 ,超过7成的中学
尔看电视,以报纸、广播、电
用报纸和广播;超过3成的学生的 媒 学,仅3%的、功能集成的用电视,仅50%的学
中的渗 。从网络媒 看,手机已经成 媒介接触的 用 ,超过8成的学 度 于 ,同时 近70%会使用电脑。便 深 学 的 *成 学 媒介 触的 )选择利用媒介的 目的为音
生利用媒介的 目的在于娱乐和社交,积极
、社交联络、游戏,分别 80%、73%、58%。用媒介的行 获取资讯(40%)和学习资源[收稿日期]2019-06-13[作者简介]杨丽敏(1987 —)女,安徽宁国人,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68・(35%)也占一定比例。一些同学也会利用媒介获取资讯和学习资源,促进知识量的提升与积极利用网
络学习资源。2. 媒介素养方面大部分高中生认为媒介的功能是提供娱乐(80%),报道新闻与引导舆论的功能分别排在第二、三 位。媒介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功能观,娱乐功能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囚,但环境守望 (报道新闻)、社会规范(引导舆论)等功能具备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在“是否容易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的问题回答上,比较容易受影响的占比74%,很多高中生由于 自控能力较弱、信息辨别能力差,难以分清信息的真伪与价值倾向,不自觉受到媒介内容的影响。可以
想象,负面内容会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3. 总体特征总结手机在中学生中拥有率高,已经成为高中生接触网络媒介的主要方式,虽育才中学一直禁止学生在
校使用手机,但学生偷偷带手机、用手机现象屡禁不绝;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娱乐和社交较多,获取资讯和 学习资源的较少。高中生尚未建立较为全面的媒介功能观,容易被网络媒体内容所影响,特别是负面
的、价值观导向错误的媒介信息,可能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二、媒介素养不足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波特指出“大多数人已经听任媒介来支配自己了,媒介影响了他们接触信息的习惯,媒介固化了他 们对于人际关系、魅力、成功、名流、健康、新闻事件、社会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预设,以此来支配他们看
待世界的方式。”中学生处于媒介素养不足和心智发育不成熟的状况下,频繁的媒介接触行为导致负面 的媒介信息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到中学生,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1.社交媒体的日渐发达,使高中生过度沉浸于虚拟的网络交友过程中,容易忽略与现实中的伙伴、父 母的交往,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孤僻与冷漠,难以与他人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没有现实世界中稳 定人际关系支持的高中生,更为容易产生自残、抑郁等向”具有敏感、焦虑、人际交往能力弱等人格特质的学生,在现实社会交往中难以与他人建立起稳定的 社会关系,更渴望从网络虚拟的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4 ”网络中的人际关系,由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 随意性,也存在着一定的信任危机和被欺骗的风险,是一种存在极大风险的人际关系,极易加深高中生
的不安情绪。另一方面,沉浸于虚拟网络关系的高中生,容易忽略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更愿意从网络交
往中获取满足,从而强化现实中的孤独,无法改变其现实生活中的窘境”2.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网络使用者无节制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沉溺于网络社交、游戏、娱乐等活动, 可能会对网络使用者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的出现5。手机提供的游戏、视
频、虚拟的设计体验,强烈的感官刺激与易于得到的满足感,更容易导致自控力弱的高中生沉湎于网络 接触而难以自拔。具有敏感内向、自律能力弱的人更容易网络成瘾。在家庭关系存在问题、父母管束不足的情况下, 学生自控力难以约束其网络接触行为,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6 ”这些特征容易导致网络成瘾,而网络成 瘾也可能会加剧这些特征,具有自我强化的效应。3. 人格障碍虚拟与匿名的网络,使得人们很容易改变身份、性别等自身特征,在网络上扮演各种角色,从而获得 现实世
得到的满 感” 这种改
征的行 , 能会导 人 发育 成熟的生产生与现实生活极度不一致的网络人格,导致高中生迷失自我,产生角色混乱”网络角色与现实自我
的不一致甚至冲突,可能会导致高中生产生人格障碍。研究表明网络人格障碍分为沉溺型、发泄型等7 种类型危害较大。4. 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是指与当前社会规范冲突的行为。在多元、混乱的自媒体信息的影响下,网络色情与暴力
内容导致高中生容易产生包括网络暴力、侵犯隐私、沉溺色情等越轨行为。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和心智不• 69 /成熟,将网络世界中的行为带到现实世界中,导致现实生活中产生更大的行为偏差)越轨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法律意识不足、道德观念欠缺、自控力弱是越轨行为的主观
内在原因。而一些高中生由于好奇心、冲动心理作怪,在判断力不足的情况下,模仿网络上不当行为进 而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三、育才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媒介素养是在媒介使用过程中,缓慢塑造对媒介信息较为合理的认知模式,主要表现为媒介接触自 控能力、媒介信息批判能力。作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深圳的高中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各样
的媒介信息;临近香港的地理位置,也使得高中生容易接触到来自海外的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在学校教 育中引入媒介素养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观,自觉抵制负面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利用积极的
媒介内容实现自我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中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关键内容在于培养高中生正确
认识网络媒介功能、提升信息理解和批判接受能力以及正确使用媒介的能力。1. 正确认识网络媒介的性质在现实世界之中,高中生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介信息,价值取向混乱、色情暴力等内容较 为常见。高中生身心发育均尚未健全,对外部环境有着较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积极利用各种媒体特别 是获取外部的信息来满足信息需求和交往欲望)必须认识到,高中生处于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阶段,大量 时间均花在学习上,对外部世界不了解,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媒介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的渠道)
报纸需要购买、广播电视均依赖于特殊的设备,而新媒体所依赖的手机原本即是通讯联络的必需品,越 来越成为其信息的主要来源。高中生应认识到网络信息的特点:(1) 媒介信息非中立性。媒介作为一个机构,并非是社会公益组织。媒介有着其自身的利益,如获
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以追求阅读量、点击率为主要目标,将会导致媒介抛弃其传播信息、沟通社会的信息 责任,用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内容来获取关注,导致内容的低俗化、娱乐化。高中生必须认识到媒介自身的逐利性,其传播的内容是受到一定的利益动机驱使的,难以实现全然 的客观与中立,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均是需要被批判性认识的,其中可能充斥很多夸大、欺骗、虚
构的陈述。(2) 媒介信息高度碎片化。自媒体的兴起,微博、抖音等均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度和阅读量,刷微博、
看抖音成为高中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140字的微博、短短几分钟的视频是无法完整描述某一事件、 意见和事实的,完整的信息被割裂成各式各样的片段,进而导致信息的分散化和碎片化。通过建立信息碎片化的概念,高中生应该认识到自己获取的媒介信息很可能是片面的,其中可能是
出于某些特定的目的、别有用心的剪裁,移花接木,具有很强的欺骗性。2. 提升信息理解和批判接受能力提升信息理解和批判接受能力,就是能够主动地、批判性地阅读媒介内容,辨伪存真,剔除负面的信
息,接受积极的影响。高中生要对信息传播者的动机和信息的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信息传播者有 着其特定的利益动机,他们或为了承担其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或追求自身特定经济政治利益,或追求更
高的点击率,或通过虚假的信息为第三方博取关注、谋取利益。具备较高理解能力的人应该能对信息传 播者的动机进行判断,进而能够对信息内容进行评估。批判能力更强调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生应能够
分辨与过滤不良信息,并能够批判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念,形成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排除外部信息干扰。随着自媒体的发达,微信的信息裂变优势给谣言信息、虚假信息监管带来极大的困难。一方面,每
当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总有一些人发表不负责任的极端言论,甚至不惜编造虚假信息,或张冠李戴。 在主流渠道信息匮乏时,这些谣言可能会获取巨大的关注和转发。高中生如果缺乏足够的信息理解和
批判解读能力,这些信息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负面消息的 广泛传播倾向于固化高中生对于媒介信息的理解模式,操纵高中生对具体新闻的认识;限制高中生批
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沉迷于这些内容之中,高中生难以发展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闪。另一方面,为博取 关注、获取经济利益,网络上涉黄、暴恐内容屡禁难止。高中生心智尚不成熟,由于性教育的普遍缺失,
高中生并未形成较为合理的性认知和性心理,涉黄信息的传播可能会造成高中生性心理的扭曲和越轨
行为的发生。• 70 •过强化媒介
息内
教育,提升其对于媒介 的理解和批判能力*寸信息进行选择性地阅读、对信心 康
极为重要的意义。行批判性的解读*寸于
3. 提升媒介使用能力媒介发展的早期*士会各 于将媒介 现代化的恶魔,认为媒介给予青年的均是 的影
响。法兰克福学派 的 判、思维能力的“单向度的人”的观点流传甚广在电视时代就 了 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孤独的“沙发土豆人%容器人%10\")但另一 ,格伯 人对, 》的研究发
现,电
于儿童 的学习 ,将促进儿童 的增长!1\"。的高度发达,脱离媒介
的 已经 能,人们已经进入葛洛庞帝 的“数字 ”时代。媒介内容是 的、丰富的、泥沙俱下的,其 的阻断*
温暖、正面的内容,也有充满谩骂击、色情 的内容。 学
获取
入网吧、限制学生带 入6,无助于学生成长成长。超用其社会化过程。媒介本身 坏*
,将媒介
于如何去使用它,发挥其 、促
越以往的学生一媒介对立的
这种工具,根
、提升自我、了解社会的工具。引导
的理解,学会对自己的媒介接触行
去 行选择和决策,理解媒介的本质、运行的规则* 媒介为我所用,行 ,人 和社会 务。 深化对媒介
,汲取有用的
对网络 行甄别、批判 ,树 的社会 观。4. 增强发布信息的责任意识媒体的发育,学
级
是 的 * 是
,其中的失范行
的发布者。 解,一-8成以上的同学拥有微博帐号。学 树
去攻击他人和散布谣言,网络绝非
播的 意识,不可以借着网络的会受到 的 。的发布者*
媒体的高度发达 业人员的身 ,每个人都可以成 发的 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热点。要让学生认识到媒 的强大*曾强发布信息时的审核意识* + )四、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的育才实践媒介
对学生心
康 的影响,以 网络 的特征、提升批判的能 、 网 络媒介的 质、 升 解和 判 能 、 用媒介的能 、 发布 的意 目标,育 学秉 论与实践相 、疏导 、家6 的原则*勾建以学6 、学
生为核心、家6合作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策略上多管齐下(详见图1)。认识网络教师媒介素养教育
一对一心理辅导体系
r 媒介素养教育校本课程 学4若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 为辛1教育体系)信息特征批判接受媒介素养厂学生核心学生媒介相关社团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媒介使用能力勺嗨生媒介素养教育
姿校?学生媒介素养家庭教育信息发布三方联动主体多管齐下全面提升目标策略图1育才中学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育 学的学生媒介 教育体系 现岀如下的特点:1.以偏差学生心理辅导为基础学6每年均会组织针对 的心理普查,建立相关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教师,会关注学心 题的成因、具体情况、注意 ,针对媒介接触引发的心 题情况,提供媒介行提醒相关教 常教学 重媒介 教育,关注偏差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就由媒介引发的心
理问题向学6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请求帮助。・71・由于媒介发展的迅速性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学校心理咨询师的理论和知识结构均无法跟上
媒介素养培养的需要。2018年9月,学校组织心理咨询教师前往上海学习进修,学习上海高中在学生 成长支持方面的经验,针对媒介偏差行为的矫正是学习的重点内容。2. 课程导向的媒介知识传递在针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上,基本的原则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积极编纂校本教材 《高中生媒介素养知识手册》,以新闻传播学知识为主体,向学生讲解新闻的生产过程、传播媒介的性质、 传播效果产生等内容,描述社会信息系统的构成与运作规律、个人在信息传播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
等。帮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克服盲信盲从,防止绝对化和片面化,批判地认识媒介信息的 内容,透过现象了解其本质。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介来学习,合理化地利用网络信息;同时
鼓励学生分享对具体媒介事件的看法,激励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形成对事件的全面认识,培养信息解读
和批判的能力。3. 学生自主的媒介素养培力学生是媒介素养培养的主体,我校积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是学生 媒介素养提升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鼓励学生成立与媒介素养相关的学生社团,学校配备专业教师指导
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以小范围的学生组织活动引发大规模学生关注。学生社团的活动将发挥学生的自 主性,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同时学生活动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参
与,有利于加深高中生对媒介素养的理解。4. 家校合作的媒介行为矫正家庭教育在高中生成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媒介素养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媒介接受和媒介
信息理解。目前,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媒介接触往往采取严厉禁止的做法,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电脑,限制 学生看电视,简单粗暴的禁止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制作了媒介素养小册子,提供给家长学习,帮 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媒介观,使家长具备引导高中生使用媒介、理解和批判媒介信息的能力,并对学生的 偏差性理解与行为进行纠正。在注重家长教育的同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包括管理高中生的媒介使用时间和内
容、与高中生交流探讨媒介信息内容等。家长应施加一定的压力给高中生,将媒介接触的时间控制在一个 合理范围内,确保孩子不沉迷于网络内容之中;同时,家长可对一些具体的媒介信息内容进行讲解,直面不 良信息的存在,而非简单地回避或掩盖。另一方面,家长可与孩子就媒介信息进行探讨和交流,积极引导
孩子以恰当的方式理解媒介信息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思想偏差,及时进行纠正活动。在每学期开学的家委会会议中,学校人员反复向家长强调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家长对
于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支持,并参与到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中。据学生反映,大部分家长均对学 生的媒介使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约束,也经常与学生就社会热点进行讨论。家校的配合有利于媒介素养
教育的开展。[参考文献]波特詹姆斯,李德刚.媒介素养(第四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9.张骋.是“媒介即讯息%不是“媒介即信息%从符号学视角重新理解麦克卢汉的经典理论!\".新闻界,2017(10) ;45-50,[3]陈阳,吴晨.如何看待新媒介的娱乐化倾向:读《娱乐至死》有感!\".新闻世界,2014(5):253-255.蒋建虱网络化生存、网络孤独症蔓延与心理危机探索与争鸣,2013(10):81-85.王珑玲.网络对青年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11(3):82-86.邓林园,方晓义,伍明明,等.家庭环境、亲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3):305-311.吴训慈.浅析大学生网络人格障碍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心理科学,2005(2):102-105.李靖瑶.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石家庄:华北电力大学,2016.吴学琴.挑战单向度的“意识形态%《单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读!\".南京社会科学,2007(10):30-36.[10] 纪政雪子.“容器人”在新媒体时代的特征演变分析!\".东南传播,2014(12) 42-44.[11] 梁伟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缩小城乡学生知识沟的研究教育探索,2012(11):22-24.[责任编辑:江桂珍]• 7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