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在化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探究的动机和行为。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参与意识 参与设计 合作意识

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基础。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德育为本,以教学为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以及合成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就发挥实验功能,提高教学质量作初步探讨。

1 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是化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展现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方法,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以实验事实创设教学情景,可以化解化学教科书的“严肃”和“呆板”,使课堂变得活泼、轻松和自由。例如,在在学生刚接触化学的第一节课,设计趣味实验:“奇妙的化学”——课前在一张白纸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写下“奇妙的化学”几个字,课堂上当着同学们的面再喷上酚酞溶液,纸上顿时出现“奇妙的化学”几个红色大字。带给学生惊奇的同时,也造成思维上的认知冲突,利用此类趣味实验必将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学生对化学实验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的直观性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代替的。用 “直接实验事实”来创设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更加生动、鲜明和直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自制电池的教学中,我将铜片、锌片与拆除电源的音乐贺卡的电极相连接,再将锌片、铜片插入西红柿内,贺卡就会传出美妙的短曲,学生这时就会兴奋与疑惑并存。我就及时地提出问题:①音乐贺卡为何会奏响音乐?②把锌片和铜片插入西红柿内为何会产生电流?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回答出有电流通过,但第二个问题就有可能回答不出来。其实这正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学习热情,个个都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我精心设计好的情景中。在最后小结时,我问及产生电流的原因时,他们都争前恐后回答出来,这节课也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要引导他们既要观察白烟,还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再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 通过实验设计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化学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使学生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让学生参与某些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由于在内容和设计方面,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所以,更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

在实验中,让学生总结实验的设计方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训练。但是学生设计实验很少能一步到位,有时是不合乎实际的,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让学生在安全范围内大胆尝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4 加强学生实验中的组内成员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前,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要求科学研究必须走向集约化。过去那种单门独户的实验室式的经典研究已经落伍,中国的科技事业亟需大量集约型科研带头人。所以“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合作意识”的渗透。例如:在学生实验时,要求两人一组,在进入实验室以前,要填写实验预习报告,报告

中要注明操作者(把实验内容分成两部分,每人首先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对换)。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总之,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作用应该说已得到了广大化学教师的认可,从发展角度看,实验已不再是单一的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提供的直观手段,实验教学还具备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思想等多种教学功能,所以实验教学的发展必然要导致其质和量的双重变化,新课程实验比重的加大,让更多学生从实验的旁观者更多地转变为参与者。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研究实验的教学方法,除了加强演示实验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利用趣味实验、探究实验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4、5、6期.

[2] 化学教学,2010年第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