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2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VoL 36,No.2,ppl31—138 2 0 1 5年4月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April,2015 doi:10.7621/cJarrp.1005 9121.20150218 ・三农问题・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分析半 ——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 刘清华,程 杨,唐丽桂 (重庆市农、l 科学院农、I 经济与乡村发展研究所.四川荤庆4Ol329) 摘要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问题研究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该文 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当前就业意向性选择为切入 点,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的不同偏好因素进行分析,对其相关特征变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统 计分析,并采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山区农村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存在着明 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上优于农村女性劳动力,两者平均年龄仍较高,男性农村劳动力 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经商就业,但总体收入仍不理想。务农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与务工、自主创业或经 商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在年龄、耕地、收入等变量方面存在显著劣势差异。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 本、家庭禀赋和所在村劳动力人口数等变量对其不同的就业意向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和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方式 多元Logit模型 就业意向 重庆市 1 引 言 市场化的改革、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效转 移提供了强大动力。以异地迁移为主的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结构化变 革,由此引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化 和扩展。随着流动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意向也随之呈现 出新的趋向,需要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具有普遍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农村劳动 力数量上的绝对过剩、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非农产业的比较利益拉力等因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有序流 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村劳动力现阶段的就业意向选择问题研究,对于完善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实 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易斯、托达罗等经济学家早期的研究认为,地区经济差异的持续扩大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因 引。 新劳动力迁移经济理论从微观的角度对劳动力迁移决策做出进一步解释,认为个人迁移决策往往与家庭背 景有着很大的关系,迁移决策是由家庭成员共同做出的,迁移的动机不仅来自城乡两地收人差距,也来自 个人或家庭因素 。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机除了增加家庭收入外,还可以降低由于市场不完备而造成的 风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质上是农村劳动力有限度的自由流动,这种流动包含了 阶层、地域、职业的社会流动 J。然而,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会造成农民增收缓慢,也是农业劳动力就 业不充分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表现出职业与身份相背离的特征, 形成了所谓的候鸟式劳动力迁移模式。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 收稿日期:2013一l 1一l3刘清华为助理研究员 程杨为助理研究员 唐丽桂为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该文受世界银行IDF赠款项目“加强重庆市农民工社会服务”(编号:TF095070)资助以及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项目“重庆 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编号:cstc2013jccxA80001)资助 132 难点的有效途径[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正 从微观的角度看,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差异对农村劳动力进城 务工就业有重要影响,而受教育年限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的收入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其就业意 向具有重要影响,受教育年限越长,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意向就越强烈,进城费用也较低 J。农村劳动 力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家庭资源禀赋对其外出务工决策也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财富积累状况、耕 地数量与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和可能性成“U”形相关关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农村劳动 力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就业lL9j。也有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年龄、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未成年人数、60 岁以上老人数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是否有技能、村集体经济收人、劳动力所在村附近企业数量 和地形特征等变量也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家庭年收入对非 农就业影响并不显著¨…。 近年来,相关学者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和Logit回归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进行定量分析后发 现,单位性质对于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影响,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更愿意 在省内实现转移就业;打工年限在5年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跨省转移就业;打工收入在2万元以上 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人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影响呈现“倒u 型”;家庭耕地面积在0.13hm 以上对是否选择跨省转移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然而,也有研究表明, 文化程度较高、有共产主义信仰、生产积极性较高以及交际能力较强的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返乡后自主创业 的意愿更强,并且大多数正在从事自我经营¨ 。对浙江省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城意愿进行研究后, 发现当前的工作性质、工作地点、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资产规模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留城意愿的主要 因素 。 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甚至相反的结论。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样本的选择、区域发展差异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因素一直 是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全面深化和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呈现 出新问题、新矛盾和新趋势,妥善面对、正确把握和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对政策的制定过程、现行的法 律和社会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就需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的有效运用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产业结 构优化调整,同时也要通过改进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来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就业能力¨ 。农村劳动力 非农流动就业实质上是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行为选择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就业行为方式的深人研 究,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的不同偏好以及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差异。当前,我 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凸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农村劳动力在城乡转移就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随 着形势和环境的改变,一方面对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为选择进行再深入研究尤为必要,对政府制定针对性的 返乡创业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及解决未来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 一方面除了对劳动力迁移就业行为的理论性研究外,同时还要结合区域差异辅以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的适 用性。尤其是对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才能清晰地了解农村劳动力迁移就业动 机和行为机制。 2数据来源与方法 2.1数据来源与特征分析 2.1.1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数据是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前后在重庆市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按照简单随机原则,选取重 庆市各区县自然村农户作为样本,通过人户调研而获取的一手数据。回收统计问卷2 338份,根据具体问 题和问卷提供的信息对样本进行了删除处理,删除了样本中劳动力的个人信息如婚姻、年龄、性别和文化 程度等变量存在缺失值的样本。另外,虽然一些样本存在信息缺失或不完整的问题,但是为了充分利用问 卷所提供的信息,在研究时视具体研究所需并未视为无效样本,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时将其剔除,在分 第2期 刘清华等: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分析 133 析时对所采用的样本数进行了相应的标识。考虑问题分析的独立性,样本数的差异对分析的整体影响差异 有限,最后获取实证分析变量所需的问卷1 404份。调查样本涉及重庆市各区县,根据农村劳动力的性别 特征来看,男性样本(71.9%)多于女性样本数(28.1%)。 2.1.2样本特征描述 (1)样本的人口经济社会特征。被调查者中,45.1%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在40岁以下,40岁以上的占 多数;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水平,接受初中教育水平的比例占44.9%;已婚人数占 绝大多数,农业户口为主导;接受调查的农村劳动力样本在乡内就业的占25.8%,在乡外县内就业的占 13.3%,在县外市内就业的占18.7%,其中市外就业占比最高,达到42.2%;在务工时间的选择上,以6 个月以上的外出务工就业为主导,高达84.5%的比例;农村劳动力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 000~3 000元 8 4 4 9 3 8 2 " 1 9鸲这个区间,总体上偏低,其中以1 000~2 000元为主,其占比为22.9%;从就业形式上看,样本中在家 务农的居多,占比高达47.4%,其次是选择外出务工和创业经商;在就业意向上,自主创业就业意愿强 烈,务农意愿最低。 (2)样本不同就业意向下的特征分布。在不同就业意向下,农村劳动力特征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发现,具有务农意向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均值(46.69岁),比务工意向年龄均值(4O.21岁)、 自主创业或经商意向的年龄均值(39.62岁)分别高出6.48岁和7.07岁。其中,自主创业或经商型劳动 力更年轻,这与现实状况相符。在耕地拥有量方面,具有务农意向的农村劳动力耕地拥有量均值 (0.22hm )高于务工意向(0.17hm )和经商意向(0.188hm )的农村劳动力。在月收入方面,具有务 农意向型的农村劳动力月收入均值(0.83)明显低于务工意向(1.58)和创业或经商意向(1.59)的农 村劳动力。在户籍人口总数上,从各均值结果看,差异不大。因此,具有务农意向的农村劳动力在年龄、 家庭耕地拥有量、月收入方面均低于务工意向和创业或经商意向型的农村劳动力。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由于 务农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农村中优质人力资源的流失,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表1不同就业意向下农村劳动力特征分布 工作意向 0 卯 ∞4 ∞类别 年龄 观测值 均值 46.69 标准差 8.93 第50百分位数 最小值 O O " l O O "最大值 户籍人口总数 耕地 月收入 1 年龄 3.91 3.25 1.44 3.13 O.83 40.21 1.0o 8.52 埒船4 9加4 户籍人口总数 耕地 3.85 2.6O 1.09 1.90 1.03 8.24 1.2O 月收入 2 年龄 户籍人口总数 1.58 39.62 3.92 耕地 月收入 2.82 1.59 2.82 1.02 注释:在工作意向中,0代表务农,1代表务工,2代表自主创业或经商。月收入项,0代表500元以下;1代表500~1 000元;2代表 l 000—2 000元;3代表2 000~3 000元;4代表3 000元以上。耕地:家庭耕地总拥有量 2.2研究方法的选择 根据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的调查可知,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时面临着3种选择意向,即务农、务 工和经商(自主创业)3种就业意向。该文拟采用多元Logit模型的估计方法,即被解释变量有3个或者3 个以上概率选择的多元Logit模型。该文所研究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选择契合多元Logit模型的分析方 法,故选择此研究方法比较合适 蝤 ,多元Logit模型(见王济川、郭志刚,2001)设定如下: 134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n =撕 f0r J_0’-,2…J 上式中,b代表基准组(本文中为务农选择)。 当J=b时,(1)式变为ln1=O,即某种选择相对自己 的log—odds来说始终为0,解释变量的系数也为0。 为了叙述方便,下式 . 简写为pj。对(1)式j个方 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每种选择的预测概率: Pr(y= ・ )= ror j=。, ,2… (2) 进一步对Logit模型与所研究的变量相结合进行定义如下:设样本中农村劳动力就业蒽向选择为解释 变量y,取值分别为0,1,2,其中,0表示务农就业,1表示务工就业,2表示经商(自主创业), 表示影 响该样本处于三种就业意向选择的1×k维解释变量向量(如个人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 就业经历、村级特征等变量), 表示解释变量参数向量。在本文就业意向选择中,以务农选择为基准组, 得到如下概率方程: n(y ) 而 Pr(y= ・ )= 妻 n 2 = 3 实证分析:就业意向性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3.1变量选择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决定关系,由前述分析方法可知,文章把农村 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作为多元Logit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农村劳动力的 家庭禀赋特征,如家庭户籍类型、家庭是否是低保户、家庭劳动力人口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家庭拥有 的承包地等;二是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所在区域、是否失地农 民等等;三是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与就业特征,如收入水平、从事行业;四是农村劳动力所在的村级特征, 如村级劳动力人数、外出务工人数等等。 根据研究的需要,该文还选择另外一些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解释变量列表中去,各变量定义及统 计描述如下表2所示。 3.2就业意向性选择的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statal1.0统计软件对农村劳动力当前不同就业意向下的选择进行多元Logit回归,结果如下表3 所示,表3中的(1)和(2)是对样本进行就业意向选择的回归结果,以务农意向选择作为参照组,参 数估计值反映了相对于参照组而言,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相对概率的影响。从回归结果看,对于被解释变量 (考察劳动者就业意向)而言,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教育状况、家庭拥有耕地量、月收入和所在村农村劳 动力总数等变量对农村。 3.2.1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特征对其就业意向的影响 从表3的估计结果来看,反映农村劳动力个体特征的变量如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健康状况 等指标对就业意向选择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婚姻、健康状态这些基本特征变量对农村劳动力来说,相 对务农选择意向来看,选择务工与自主创业就业意向并不显著,亦即对于偏远山区农村劳动力来说,婚姻 状况和健康状况并不会对其就业意向产生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被调查对象都是处于健康状态,无论结 婚与否对于这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哪种就业方式都无所谓。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影响显著。相对务农就业意向来看,男性农村 第2期 刘清华等: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分析 135 劳动力相对女性农村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务工和自主创业就业方式,自主创业就业的意向性更强烈,这主要 是由于男性农村劳动力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更愿意选择具有收益较高的务工就业与创业方式,创业由于面 临着较高的风险和投资门槛,在这种选择意向上表现的更为强烈,也进一步表达了农村劳动力致富的意 愿。同时,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当前农村以妇女和儿童居多的现象。年龄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影响显著, 就务工与创业两种选择意向来看,相对务农就业来说,其系数分别为一0.095 5和一0.103,均为负值, 且务工的系数大于创业选择的系数,这进一步表明,在控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年龄越大的农村劳动 力越不愿意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而且年龄越大相对务工来说,也更不愿意去创业。相反,务农意向更强 烈,这与现实相吻合。 农村劳动力所接受的教育对其选择创业就业意向影响显著,其系数为0.302,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 相对务农就业意向来看,自主创业就业意向越强烈,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创业意愿较强。但是,相 对务农选择的务工选择意向来看,教育水平对农村劳动力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 的大环境下,无论教育水平高低,务农与务工之间的门槛相对较低,对农村劳动力的选择影响不大。 3.2.2农村劳动力的家庭禀赋特征对其就业意向的影响 模型的结果显示,反映农村劳动力家庭禀赋特征的家庭户籍类型、家庭是否是低保户等变量,在控制 其它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在以务农为基准参照的意向选择中,对务工与自主创业意向的选择影响并不显 著。由于调查区域农户相对比较偏远,基本上都是农业户籍,对户籍类型并不敏感,农村低保户在样本中 占据的比例很低,因此,户籍类型和是否低保对其就业意向选择影响不明显。然而家庭16岁以上劳动力 人口数、家庭拥有的承包地等特征变量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意向影响显著,其中,家庭中l6岁以上劳 动力越多,外出务工和自主创业就业意向就越强烈,主要是因为家庭中劳动力越多,人力资本就越丰富, 家庭经济负担压力越大,同时,劳动力多,出去务工和创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相对较多,因此,相对务农 就业方式来看,务工或创业意向更强烈。农村劳动力所拥有的土地变量对其务工与自主创业选择意向具有 136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正 负向的影响,这表明,农村劳动力拥有的土地资源越 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就可能获取与外出务工或创业 经营同等或者更高的收益,同时,土地也是一种稀缺 资源,拥有较多承包地资源的人,比如农村中的种养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更愿 意选择务农经营意向。 表3 多元Logit模型回归结果(以务农为参照组) 就业意向 (1)务工 (2)自主创业或经商 3.2.3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与就业特征对其就业意向 在反映农村劳动力收入与就业特征的变量中,由 表3的实证结果分析可知,个人月收入对农村劳动力 的就业选择意向有显著正的影响,相对务农就业选择 意向来看,个人月收入水平越高,其务工选择意向的 概率就越大。个人月收入越高,相对务农或务工来 看,选择自主创业意向的概率就更高。家庭年收入水 平、务工次数、所从事的行业对其务工、创业选择意 向并不显著;相反,年收入水平较高、务工次数增多、 所从事的行业会进一步促进其务农经营的选择意向。 调查表明,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劳动力有了一定的资 本积累后,更愿意回到家乡投资从事农业经营。农村 工或创业性的就业方式,其务农选择意向就会进一步 趋强。 劳动力经常性的变换工作和行业表明其或许不适应务 一~一㈣~㈣一㈣一㈣一一,榴一 跏一一 似一一 一一一~一一 ~, 一一一 ㈣一一一 一~~~一、一~ 似一 3.2.4农村劳动力所在的村级特征对其就业意向影 农村劳动力所在村的劳动力人数对农村劳动力也 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同村的劳动力居多,大 多数人外出对在家的劳动力具有示范带动效果,对农 出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村级中农村劳动力外 出创业的示范效应不显著。根据调查区域证实,所调 村劳动力的心理和外出行为具有示范效应。但是,外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n ¨ o 一 m o∞o n 加,一一~一 L 注:(1)} ¥, 上显著 , 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 (2)括号中为标准差 查区域撤乡并村现象普遍存在,村级规模较大,农村 劳动力数量较大。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增多进一步强化 了农村劳动力外出意向。 4结论与建议 该文在详细调研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的山地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统 计描述性分析和多元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重点考察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问题,提出以下主要 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农村劳动力就业意向存在性别差异,总体上看,男性素质优于女性,男性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 经商,但总体收入偏低。从调查的样本中发现农村劳动力以初中、小学教育水平为主,且男性农村劳动力 教育水平高于女性农村劳动力。在控制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男性农村劳动力在务工、创业或经商与务 农意向性选择中,更偏向于务工或经商就业方式的选择。无论是男性或是女性农村劳动力,所从事行业的 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 000元以下,从事第一产业的收人要低于二、三产业,总体上存在偏低状态。(2) 第2期 刘清华等: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分析 l37 务农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与务工、自主创业或经商意向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存在显著特征差异。从统计分 析结果可以看出,务农意向就业方式的农村劳动力在年龄、家庭耕地拥有量和月收入特征等方面差异明 显。其中,具有务农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46.69岁)比务工、自主创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高 出6.48岁和7.O7岁,充分反映了在当前农业领域就业的务农劳动力的年龄特征。同时,家庭耕地较多的 农村劳动力务农意愿高于务工或经商意愿的劳动力。因此,土地资源要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方式有重 要影响。然而,务农劳动力的月收入显著低于务工或经商意愿型农村劳动力。(3)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 本和家庭禀赋对其就业意向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 16岁以上劳动力人口数、家庭拥有的承包地个人月收入水平和所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对农村劳动力的就 业意向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4.2政策建议 (1)积极搭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提供有效支撑。积极构建 集就业信息提供和发布、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个人信息汇聚、社会保障于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 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有外出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减少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奔 波,节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成本,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公共服务就业平台的功能,为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快 捷、便民、高效的服务。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 度,积极总结成功经验,合理引导和推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城 乡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强化务农就业意向劳动力务农实践。对于务农意向强烈 的农村劳动力,要鼓励和支持其从事农业生产,将基础条件和务农意愿强烈的农村劳动力发展成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的后备力量,加强扶持和培育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务农意愿强 烈的农村劳动力发展成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创办农民合作社等多种形势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 转规模,因地制宜、分产业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有务农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环 境,加快培育成懂管理、懂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务农经营效益,同时也为解决未来 “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寻找新的突破。 (3)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劳动就业技能。对于外出务工或创业经商的农村劳动力,一方面要提 升其职业技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创业培训指南,另一方面要根据其市场需求,针对性的为其提供劳动力 就业技能培训。对于务农意向明显,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根据农业产业属性,加强农业实用 技术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撤乡并村的力度,促进村庄合并,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 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必要条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资源要素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2][3] [4] [5] 胡立成,邹振亚.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6,17(1):49~51 Lewis W.A..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md Supplies of Labor.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14 —15 迈克尔・P・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Nong Zhu.The impacts ofincome gaps on migration decisions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213~230 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佘国强,陈扬乐,艾建玲.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5):59~61 [7] 李爱伶.我国劳动力转移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18~19 [8] 程名望,史清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个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06,(4):12~14 [9] 杨云彦,石智雷.家庭禀赋对农民外出务工行为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08,(5):19~21 [10] 辛岭,蒋和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9,(6):10~12 [11] 黄宁阳,龚梦.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意愿的个体特征及家庭因素分析——基于农户调查的Logit回归模型.中国农村观察,2010, (3):2O~22 138 [12] [13] [14] [15]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石智雷,谭宇,吴海涛.返乡农民工家庭收入结构与创业意愿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0,(11) 吴伟光,李世勇.农村劳动力入城生活境况及留城意愿——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2012,(11):22~23 蒋勇,林柏浪,陈泮,等.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4):19~20 王济川,郭志刚 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15仨 RESEARCH oN RURAL LABoR FoRCE EMPLoYMENT INTENTIoN CHoICE IN CHINA ——TAKING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 Liu Qinghua,Cheng Yang,Tang Ligui (Institute of A 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ongqing 401329,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employment choice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rural surplus la— bor transfer employment.This paper selected the mountainous rural labor resources in Chongqing,an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pilot area,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analyzed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ing rural la— bor employment and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ed varia- bles,combining with the multivariate Logit model for empiir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rent em- ployment orientation in Chongqing mountainous rural labor force had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the labor quality of male was better than female,the average age was still high,and the male labor tended to be migrant worker or in business,but the overall income was still not idea1.Farmer employment intention had remarkable disadvantages in terms of age,cultivated land,income and other variables,compared with th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being mi— grant workers or business.Rural labor forc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human capital,family endowment and population of labor force. Keywords rural labor force;forms of employment;multivariate Logit model;employment tendency 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农业信息》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 办,全方位登载国内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 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主要栏目有:结构调整、优质农业、热点追踪、专题论述、市场动态、国外农业、政策法规、 科技信息、农资信息、技术指导、知识窗口、专家论坛、企业之窗、良种介绍、企业风采、经验采编、各地名产、基层报 道、产品加工、统计信息、经济分析、政策昧望、决策参考、人物专访、市场信息、政策信息、专利信息、供求信息、农 业标准等。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面向各级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企业家以及广大农民朋友。 《中国农业信息》杂志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月刊,国际标准开本(大16开),彩色四封,读者范围广,影响面大,全 国各地均有订阅。邮局发行。邮发代号:2-733,每册定价12.00元,全年每套144元。零散订阅者也可汇款到中国农业科 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编辑部。 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银行账号:050601040011896 单位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开户行:农行北京北下关支行 邮政编码:1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