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竹脚手架搭拆方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贵阳市八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审核:审批:

永兴都市家园项目部竹脚手架搭拆方案

文件编号:〈十二〉—04签名:日期:年月签名:日期:年月签名:

日期:

日日日

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格林博邸致:贵州富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我方已完成了格林博邸A—12栋别墅竹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附:竹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编号:施工单位(章):项日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目经理:期:专业监理工程师: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期:项目监理机构:总监理工程师:日期:目

1、工程概况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2、搭设准备3、施工操作工艺3.1、施工流程

3.2、搭设方法和质量标准3.3、杆件的连接和绑扎方法3.4、特殊部位的处理4、竹脚手架的检查与管理

4.1、脚手架搭设和使用前的检查4.2、脚手架使用期间的检查4.3、脚手架在特殊情况下的检查4.4、管理

5、验收、检验要求5.1、材料外观验收5.2、质量验收5.3、验收、检查记录6、安全要求7、竹脚手架拆除

7.1、竹脚手架拆除的规定7.2、竹脚手架拆除的要求

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格林博邸住宅小区别墅A-12栋,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四方河路128号。建筑面积约1820㎡;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3层,建筑总高度13.2m;建筑结构类别属于三类建筑,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二级;结构形式:砖混结构;外墙贴混合条砖及仿石面砖,屋面为坡屋面盖青灰色瓦。2、施工准备2.1材料要求2.1.1、落地竹脚手架使用的竹子应为3年以上7年以下生长期,长5m以上、壁厚6㎜以上竹杆或经搭设连续使用保持韧性,表皮为青色或黄色的竹杆。不得使用弯曲不直、青嫩、枯脆、刀伤、腐烂、虫蛀、以及裂纹连通二节以上的竹杆。使用时竹杆两头应在竹节处裁锯平。2.1.2、落地竹脚手架各杆件有效使用段内小头直径均应不小于60㎜。2.1.3、绑扎绳绑为包装带和镀锌铁丝两种,绝对不能使用尼龙绳和塑料绳进行绑扎。2.1.4、竹脚手架中所有的绑扎材料均不得重复使用。2.1.5、脚手板的材料要求1、板厚:不小于5㎝2、板长:2.0~3.0m3、板宽:0.2~0.3m2.2、搭设准备2.2.1、搭设前根据本规程搭设要求,结合搭设工程立面设计,按下列要点编制搭设作业构造方案。1、确定立杆的各段间距、架宽,结合建筑立面外伸、内缩的要求,标定不同层的步高及需要留洞位置等;2、根据建筑物结构确定连墙杆使用材料、连接方法和位置;3、特殊的搭设方法和安全防护与封闭要求。2.2.2、检查竹料的质量,对符合品质要求的竹子进行分类和配料。不符合的退场或裁锯留取可用部分。2.2.3、检查绑扎绳材料合格证或复检证明。2.2.4、检查落实连墙杆使用材料和机具是否符合要求。2.2.5、搭设前应先清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在脚手架搭设范围内,认真分层夯实回填土,并浇筑砼垫层。3、施工操作工艺3.1、施工流程3.1.1、搭设按步层顺序由下到上进行,按步层完成及时封端或同层闭合,搭设的顺序如下:确定立杆位置——地面硬化处理——竖立杆——绑大横杆(扫地杆)——绑小横杆——铺脚手架——绑栏杆——绑抛撑、斜撑、剪刀撑等——设置连墙点——设置安全网。3.2、搭设方法和质量标准3.2.1、双排外脚手架的组成和构造参数。1、组成双排外脚手架由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抛撑等杆件组成。其构造见图3.2.16

5

3

4

2

17

300450

100100

150800

100010060

8

图3.2.1双排外脚手架1、立杆2、小横杆3、大横杆4、抛撑5、脚手板6、连墙杆(绳)7、扫地杆8、砼垫层2、构造参数双排外脚手架的构造参数。见表3.2.1表3.2.1双排外脚手架的构造参数用途装饰

内立杆至墙面距离300

立杆间距横向纵向700600

大横杆步距1000

小横杆伸出

立杆的距离

60

单位㎜操作层小横杆间距1200

3.2.2、双排外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5m。3.2.3、按照工程搭设作业构造方案,现场进行立杆标定,立杆标定应做到转角(含阴、阳角)洞口两侧设杆,实际墙段不是间距整数倍时,根据允许偏差调整。3.2.4、地面硬化处理:在脚手架搭设范围内,将原有回填土认真分层夯实,并在夯实的地面上浇筑不小于100㎜厚的C15砼垫层。3.2.5、绑立杆:立杆应小头朝上,上下垂直。搭设到建筑顶端时,内立杆要求低于檐口0.4~0.5m,外立杆要求高出檐口:平屋顶为1~1.2m;坡屋顶不小于1.5m。顶端立杆应小头朝下,为使立杆顶端齐平,可将高出的立杆向下错动。先竖内排两端头的立杆,再立中间的立杆,外排立杆照内排立杆依次进行。立杆竖好后,应纵向成行,横向成方,杆身垂直。立杆有轻微弯曲时,其弯曲面应顺纵向方向,既不能朝墙面也不能背墙面,以保证大横杆能与立杆接触良好。立杆必须按规定进行接长,相邻两立杆的接头应上下错开一个步距。立杆的垂直偏差:脚手架顶部向内水平倾斜不得大于架高的1/250、且≤100㎜,不得向外倾斜。立杆绑扎时,底部必须用刚锯锯平以增加立杆的稳定性能。3.2.6、绑扫地杆:在立杆底部加绑扫地杆且离地面高度200㎜。3.2.7、绑大横杆:脚手架两端大横杆的大头应朝外。绑扎第一步架子的大横杆时,应检查立杆垂直度、基础是否牢固。同一步架的大横杆大头朝向应一致,上下相邻两步架的大横杆大头朝向应相反,以增加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大横杆绑扎在立杆的内侧,沿纵向平放。大横杆必须按规定进行接长,接头位置立杆处,接头位置应上下、里外错开一倍的立杆纵距。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脚手架总长度的1/300,且不大于200㎜。3.2.8、绑小横杆:小横杆垂直于墙面,位于大横杆之上,靠近立杆的小横杆应绑扎在立杆上。操作层的小横杆应加密,并绑扎在大横杆上,其间距不大于750㎜。3.2.9、铺脚手板:脚手板绑扎在小横杆上。操作层脚手板必须满铺,每块脚手板与小横杆绑牢。搭接必须在小横杆上,脚手板端伸出小横杆长度为100~150㎜,严禁出现探头板。3.2.10、绑抛撑:抛撑与地面成45~60角。脚手架搭设到3步架高,而墙面暂时无法设置连墙点,其架高低于10m时,则每隔5~7。。根立杆应设置抛撑一道。抛撑底脚埋入土中深度不得少于500㎜。土中底部应夯实,并加硬垫块。3.2.11、绑斜撑:斜撑设置在脚手架外侧转角处,与地面成45角倾斜。脚手架纵向长度<15m或架高<10m时可设置斜撑代替剪刀撑,从下而上连续设置,呈“之”字形。3.2.12、绑剪刀撑:剪刀撑设置在脚手架外侧,与地面成45~60。。。角交叉,从下至上与脚手架其它杆件同步搭设。杆件的交叉点要互相绑扎,与立杆交叉绑扎点间距不得大于4.5m。脚手架端头及转角处必须设置剪刀撑,中间每隔10m净距设置一道剪刀撑,宽度为4倍立杆纵距。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间断式剪刀撑或纵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的最大跨度不得超过4倍的立杆纵距。剪刀撑的布置形式见图3.2.12。3.2.13、设置连墙点:脚手架高度超过7m时,随脚手架的搭设设置连墙点。连墙点设置在外排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绑扎在外排立杆与大横杆上,呈梅花形交错布置,将脚手架连接在建筑物上,连接处既要承受压力又要承受向内向外的拉力。两排连墙点的垂直距离为2~3步架高,但不大于4m,两排连墙点的水平距离不大于4m,每16㎡至少一个连墙点。转角两侧立杆和顶层排架必须设置连墙点。3.2.14、护栏和挡脚板:脚手架搭设到三步架以上,操作层必须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护栏高1200㎜,挡脚板高180㎜,中间500~600㎜加设一道水平栏杆。3.2.15、搭设作业时,人应站在下位内绑扎上部杆件,做到安全作业。10000

(a)

(b)图43.2.12剪刀撑布置形式

(a)间断式剪刀撑;(b)连续式剪刀撑3.2.16、搭设时材料向上传送,尽可能借助现场的垂直起重设备,当机械不能利用时,可以人工分段向上传递或手动小滑轮提升。3.2.17、设置安全网:安装时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网上的每根系绳都应与支架系结,四周边绳(边缘)应与支架贴紧,系结应符合打结方便,连接牢固又容易解开,工作中受力后不会散脱的原则。有筋绳的安全网安装时还应把筋绳连接在支架上;2、平网网面不宜绷的过紧,平网与下方物体表面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3m,两层平网间距离不得超过10m;3、立网网面应与水平面垂直,并与作业面边缘最大间隙不超过10㎝;4、安装后的安全网应经专人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3.3、杆件的连接和绑扎方法3.3.1、脚手架各杆件交叉节点应单独相互搭接,绑扎方法有以下方式。1、凡杆件相互交叉节点部位可采取斜叉式绑扎;2、小横杆与立杆相交节点和作业方案要求的重要部位采用十字式绑扎。3、水平方向互搭绑搭接的杆件采用二杆之间平行绑扎五道。3.4、特殊部位处理3.4.1、大门洞和过道:大门洞和过道处可拨空1~2根立杆,并将悬空的立杆用斜杆逐根连接到两侧立杆上并绑牢,形成八字撑。斜杆与水平杆夹角为45~60、与相交的立杆、横杆绑扎成对角双斜扣。挑空立杆下的大横杆应采用双根竹杆。大门洞和过道处脚手架的构造见图3.4.1。。图3.4.1门洞和过道脚手架构造3.4.2、挑檐和其它凸出部位:挑檐或其它凸出部位,采用斜杆将脚手架挑出,形成挑脚手架。斜杆应在每跨位立杆上挑出,与立杆的夹角不大于30,采用对角双斜扣绑扎。脚手架挑出部分高度不超过两步架,挑出宽度不大于1m,使用施工荷载不超过1.0KN/㎡,在建筑物中每3m加设连墙点,应使用≥ф9.1㎜的钢丝绳与竹脚手架形成斜拉。挑檐处脚手架构造见图3.4.2。1

2

63

54

图3.4.2挑檐处脚手架的构造1、栏杆2、小横杆3、大横杆4、立杆5、斜杆6、斜拉

4、竹脚手架的检查与管理4.1、脚手架搭设和使用前的检查4.1.1、脚手架搭设至三步架高时,应按设计要求检查,符合要求的继续向上搭设至要求高度,并由工地技术负责人和安全员会同搭设班组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办理交接验收手续方准许交付使用。4.1.2、检查项目如下1、脚手架范围内,在夯实的地面上浇筑不得少于100㎜厚的C15砼垫层;2、整体脚手架必须保持垂直、稳定、不得向外侧倾斜;3、脚手架与墙体的拉接点及剪刀撑必须牢固,间距符合设计规定;4、脚手架沿建筑物的外围应连接封闭;5、竹杆、绑扎绳和脚手板的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规定;6、竹杆外观须无破损;7、抛撑底部应埋入土中并有垫块。填土要夯实,不得有松动现象,并应高出周围地面;8、各杆件间距及倾斜角度应符合规定。4.2、脚手架使用期间的检查4.2.1、脚手架使用期间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当其从安全维护架转换为装饰施工时,必须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必须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签字批准,方能使用。4.2.2、检查项目如下1、脚手架是否出现倾斜或变形;2、连墙点是否出现缺损;3、绑扎点绑扎绳是否出现松脱或锻裂;4、立杆是否出现沉陷或悬空;5、脚手板要满铺,不得有探头板,与墙面的间隙不小于150㎜;6、脚手架上使用荷载不得超过规定。使用过的材料、设备机具不得堆放在脚手架上;7、严禁利用脚手架吊运重物或在脚手架上拉结缆风绳。4.2.3、检查后不合格部位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符合规定后,方准继续使用。4.3、脚手架在特殊情况下的检查暂停工程复工、大雨、大风、大雪及冰雪融化后的工程,必须对脚手架重新进行详细的检查后,方可继续使用。4.4、管理4.4.1、材料部门购进的竹规格和材质应符合规范规定,不得采购等外材料或次品。4.4.2、编织带在储运工程中不得受雨水淋浸、沾染石灰、水泥,不得随地乱放,挂于通风、干燥处。4.4.3、施工过程中,未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不得随意抽拆脚手架上的杆件、脚手板等,并应及时清除架子上的垃圾和冰雪。4.4.4、竹材应按照规格分别堆放,露天堆放时竹杆应竖直放置,不得就地平堆。5、验收、检验要求5.1、材料外观验收5.1.1、生长3年以上,7年以下的竹材生长期,根据外观进行鉴别:1、竹材下山时皮色呈冬瓜皮色,隔一年老黄色或黄色。2、竹节不突出,径节部分凸起呈双箍。5.2、质量要求5.2.1、脚手架要做到杆件齐全,间距不超过规定,绑扎牢固。连墙杆有效、量足,作业层满铺脚手板,防护完整。5.2.2、搭设用材质量符合要求,绑扎绳有出厂合格证,并必须做6组(每组2根)顺带单根拉力抽检实验,其平均每根拉力不得小于310N。5.3、验收、检查记录5.3.1、竹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先由工地上的项目负责人、安全员与搭设人员对架体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通知工地所属的公司相应安全部门再检查(甲方代表、监理单位),并留有检查记录。5.3.2、在使用外架前必须先通知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对其安全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6、安全要求6.1、脚手架搭设前必须根据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制定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6.2、搭设或拆除脚手架必须由符合《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规定》的架子工进行。操作时必须配合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6.3、搭设架及四周范围应场地平整,无材料及杂物堆放。6.4、竹脚手架架体四周及架体上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6.5、搭拆时应在离地面2.5m以上设外挑3m的安全接网(承重),以保证搭拆作业人员的安全。

6.6、材料的升、降宜借助现场垂直运输机械,人工作业时应借助工具、加强组织,不得高空抛落。下传材料应及时整理分类堆放。6.7、搭设或拆除过程应在地面设警护区,设专人看护,防止非作业人员穿行。6.8、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必须保持的安全操作距离:1、1KV以下——不得小于4m;2、1~10KV——不得小于6m;3、35KV~110KV——不得小于8m。6.9、下雪天和六级以上的大风天气,不得进行脚手架上的高处作业。雪雨天后上脚手架作业必须采取安全防滑措施。6.10、高度3步以上的脚手架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斜道、休息平台应设置扶手。6.11、脚手架的搭设内侧与墙面间隙不宜超过150㎜,否则采取向内扩宽架面的措施。6.12、脚手架的搭设进度应配合施工进度进行,不宜一次搭设得过高。6.13、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应>100㎜;杆件搭接绑扎点以外的余梢应绑扎,散头长度≯300㎜。6.14、绑扎绳绑扎时间不得超过一年,超过一年的必须重新加固绑扎。7、竹脚手架拆除7.1、竹脚手架拆除的规定:7.1.1、施工完毕由专业架子工拆除脚手架。7.1.2、脚手架拆除应有方案,按步层逐步拆除。当仅部分拆除时,应在拆除前对未拆除的端部采取封闭及加强措施。7.1.3、先检查加固后,方能进行架子拆除,防止中部连墙点在装修过程中被破坏而发生拆除过程中的安全事故。7.1.4、拆除作业由上而下逐根拆除,操作者应站在拆除杆的下方,有安全防护的范围内。7.1.5、连墙杆应伴同拆除的步层一同拆除,不得提前拆除。7.1.6、拆除的材料下运应充分利用垂直机运输机具。当采用人工时,必须使用滑轮下送或多人接传下递,严禁高空抛落。7.1.7、拆除过程应精心作业,防止损坏建筑物装饰表面。7.2、竹脚手架拆除的要求:7.2.1、脚手架拆除必须自上而下按顺序进行,先绑的后拆,后绑的先拆。拆除顺序:安全防护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除作业,严禁采用推倒或拉倒的野蛮方法进行拆除。7.2.2、杆件拆除时须注意事项:1、立杆—先抱住立杆再解开最后两个扣;2、大横杆、剪刀撑、斜撑—先拆中间扣,托住中间再解开两头扣;3、抛撑—先用临时支撑加固后,才允许拆除抛撑;4、剪刀撑—斜撑及连墙点只能在拆除层上拆除,不得一次全部拆除;7.2.3、整片脚手架拆除后的斜道、上料平台必须在脚手架拆除前进行加固,以保证其整体稳定和安全。7.2.4、特殊搭设的脚手架,应单独制定拆除方案,保证拆除工作安全进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