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农民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关于农民工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

2010年8月18日—— 2010年8月23日 地点: xxxx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通过本次对农民工基本状况的调查,了解家乡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深入社会、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去了解国情,把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知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生活中。

一、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调查方案设计:

考虑到农民工的休息时间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和本地农民工多是外来的流动特点,本地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方式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小镇附近的打工族,总共设计二十份调查问卷,问卷包括问题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劳动输出地和输入地,家庭人口,土地拥有和经营状况以及职业;调查对象获取工作的方式,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天的工作时间长度,有无休息日,就业流动特点等工作情况;工作是否安全,有无遭遇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的情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维权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否知道当地政府、劳动部门、工会部门、公安部门、法律援助处、律师事务所、报纸杂志电视台的联系方式,是否检举、控告、起诉过相关责任人,是否享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险和福利等问题。

1 / 5

调查实施过程:

8月18日——8月21日,为调查收集资料阶段

8月18日,我在镇上的工地上找到几个农民工,但许多农民工不愿意接受调查,所以收获不是很大,只找到一些人做了调查;

8月19日,我找了一些镇上附近的农民工帮我分发问卷,以发送问卷的方式,把问卷发送了出去;

8月20日、21日,对前日发出的问卷进行回收。 8月22日——8月23日,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8月22日,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统计,进行分析,为写调查报告做准备; 8月23日,在经过理性分析之后,在之基础上写调研时间报告。 二、调查内容 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实施和国家对新疆地区发展的大力投入,我区发展状况良好,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新疆,开始走进新疆,并在新疆发展,同时也吸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农民工,他们为新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不少,但随着农民增收的同时,物价也随之上涨,生产资料伴随着物价的上涨也一路飙升,种地的成本随之提高,使不少农民出现了种地已不能满足自身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土地,加入打工的队伍。

(1)、农民工的基本状况:

在调查中和回收的问卷中我了解的到,许多农民多是为生活所迫才出来打工的。在所回收的问卷中,打工的男女比例基本上平衡;在年龄段上,在我区打工的农民工以30至40岁的人为主,约占总人数的60%,20至3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比较少,约25%的农民工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另外约有的农民工超过了50岁由于生活所迫仍在打工之列;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

2 / 5

偏低,一半以上的农民工都只有小学文化或者没有上过学,只是参加过扫盲班具备一些基本的识字能力,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这部分人在被调查人中的文化程度算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在被调查人中仅有一人具有高中文化水平,没有大专或大学文化水平的人;从家庭组成结构来看,农民工家庭以四口之家为主,其他还有一家三人、五人、六人的家庭约各占五分之一;从土地承包情况来看,有不少人还承包有土地,约有40%,但是承包有土地的农民工的土地的经营状况大部分的土地收益都不是很高;从农民工的就职领域和从事职业来看,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稳定的职业,农民工多在第二、三产业工作,并从事职业都是比较重的体力劳动,如工地上的建筑工,搬运工等,这类有一定的稳定性,还有许多农民工没有固定职业,从事的是短期的苦力劳动主要从事短期的苦力,技巧劳动,如替人搬家、抬东西、扛装潢建筑材料、拆迁修葺房屋,临时门卫等。

(2)、农民工的一些基本工作情况:

首先农民工的工作获得方式基本是以亲戚或熟人的介绍为主,其次是通过自己去寻找获得的,几乎没有人通过中介去获得工作的,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方式较少,我想这也是他们长期打短工,没有固定工作的原因之一吧;从农民工对目前工作满意程度来看,大部分人还是对自己目前工作比较满意,因为在外打工比在家中的要强了很多,在家种地,辛苦了一年下来,仅仅够自己一家人吃的,很少有节余,在外打工就不一样了,每个月还有节余,能够补贴家里的支出,还有钱供孩子上学,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好让孩子以后有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不要像他们这样靠体力挣钱,辛苦了一辈子。只有极少数人表示对当前工作很满意,约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对当前工多很不满意,想换工作或者嫌工作条件太艰辛想回家;在工作时间上,打短工的农民工工作时间基本上稳定在八九个小时,而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工作时间基本上都在十个小时之上,平均下来每天大概是十二个小时,工作时间长,劳动量大,由此可见其辛苦程度;从休息日来看,农民工都有休息日,但他们的休息日不固定,大部分周末还是在从事劳动,只有在累的时候,没有找到活干的时候或者因为天气原因无法外出干活,他们才会有所谓的“休息日”;在工作的安全程度上来看,大部分人还是表示觉得目前的工作还是安全的,在回收的十九分问卷中只有一人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不安全的,存在安全隐患,表示担心;从劳动就业流动特点来看,70%以上的农民工是钟摆式的长期在外打工,很少时间回家,

3 / 5

约五分之一的农民工是兼业式的农闲时节,只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签订过劳动合同的合同工,由此可见农民工大多数都是没有劳动合同保障的,所以会存在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农民工被欺骗现象,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很重要。

(3)、农民工的维权状况:

在回收的问卷中显示,我地区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比较少,在回收的问卷中,只有两份表示曾经有过被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的情况,其余十七分均表示无被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现象;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这类法律,大部分农民工都表示,只知道其中一些,对于这些法律的作用还是知道的太少;对于工作地当地政府、劳动部门、工会部门、公安部门、法律援助处、律师事务所、报纸杂志电视台的联系方式,大部分人也表示只知道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很少到这些地方去;在发生劳动纠纷时,也很少有人采取控告的方式,控告相关责任人,以求维护自己的利益。由上面几个问题我们不难得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的不强,他们对法律的了解比较少,对能够维护自己权利的机构的认识也不足,当发生劳动纠纷时,他们很难找到合理的、正当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4)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状况:

在我区打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还有待提高,在回收的问卷中,有四份问卷表示自己没有享受到政府的福利政策,没有享受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

再回首的问卷中,有约5%的农民工享有工伤保险,有约74%的农民工享有医疗保险,有约31%的农民工享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有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仅有15%,在我区打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情况还有待提高,这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

三、存在问题

由于不少人仍对农民工存在偏见,歧视农民工,在调查中许多农民工不愿回答一些问题,如关于农民工的收入问题等,对于这类问题,在做问卷时,不得不采取了回避的方式,这使得有些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4 / 5

四、调查建议

(1)改善农村组织、生产结构。农村的发展不仅要靠国家、政府,更要靠村长、村支书等基层人员,要集中培训、考核基层人员,使他们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要投入农业结构改革,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增加其他副业或手工业,使农民可以有多方的出路。当然啦,对村民进行文化教育,日常社会生活常识的培训也是必要的。总之,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是重点,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是主要工作。

(3)完善法律制度,但同时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法律维护自己什么权益。

(4)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居民的相互了解,可以考虑也让城区居民“下下乡”了解农民的生活,体验一下农民的感受,将心比心,切实到实际行动,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也需不定期的宣传农民工对城市起到的好处,不应该让人只认为农民工“脏兮兮,素质不高”。

五、调查总结

要关注一件事情,你必须亲身实践去接近它,不要凭自己的想法去认知,这一次在接近,了解家乡农民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许多,也对“三农”中的农民工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认清了作为大学生的职责,让我们共同投放目光,给弱势群体以人文的关怀,共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