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Kunming Metallurgy College
Vol. 19 No. 2
Jun. 2003
从汉英词汇的比较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唐 兰
(云南省旅游学校基础外语教研室,昆明 650227)
摘 要: 对汉英颜色词、动物伴随意义以及称谓词进行了对比,以表明在英语的学习中,要准确的把握英语
语言的含义,应该注重对英语语言赖以产生的文化背景的学习与理解。关键词: 颜色词;称谓词;动物伴随意义;对比;文化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9-0479(2003)02-0083-05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所以人们通常把语言称为文化的载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来自于人类所共有的一个客观的大自然,来自于各民族所处的小环境的不尽相同,即所处生态环境、物质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宗教文化环境的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了各民族的独具特色的语言。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大多词汇常常都含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即所谓的“文化内涵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中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汉英词汇所承载的 文化信息的不尽相同。本文将通过对汉英词汇的对比来声明中西文化的差异。
glowing with health” “,他脸红了”译为“ he blushes”。古代中国平民着白衣,因此在汉语文化中,“白丁”、“白衣”、“白身”均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白文”指不附加评点、注解的书的正文。“白眼”表示鄙薄或厌恶。“白面书生”指年轻识浅、阅历不多的人。“白”字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如家中有祖父母或父母等去逝,子孙要穿着白衣(披麻戴孝),以示哀悼。这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西方的婚礼中,新娘往往是着白色的婚纱象征纯洁的爱情,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却认为结婚穿红才好,“红”是喜事的象征。“white”在英语中有其特有的内涵,例如:put on a white sheat(公开忏悔);white lie(善意的谎言);a white witch(做善事的女巫);white night(不眠之夜)。
在中国古代,最明亮的色彩“黄色”是保留给皇帝即“天子”专用的,任何人不得穿黄衣服,“黄色”就成了一种不可侵犯的权贵颜色。而在欧洲一般是以“紫色”为权力的象征。不过现代汉语中“黄色”又常含贬义,如“黄色书刊”(即英文的“porngraphic books”,而非“yellow pages” )“,黄色电影”(即英语的“blue film”)。
汉语中“灰色”通常比喻“颓废、失望、态度暧昧”。英语中“grey”与汉语“灰色”的联想是有差异的,英语中“grey”有“老的、老练的、成熟的”等意思。比如在“The greying of the nation gentlybut firmly pushes the proportion of savers higher . Thesepeople have a vested interest in high rates .They, too,arevotes.”的句子中, "greying"的意思是“人口老龄化;“grey power”的意思是“老年人的影响”。
蓝色在汉英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汉语中,“蓝色”通常是大海、天空等大自然的象征,中国文学创作中经常出现“蓝天”、“蓝色的大海” 之类
1汉英颜色词使用对比
由于文化的因素,不同的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
类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民族语言在颜色词的使用上的不同。
以汉语中的“红”字为例:红人——a favouritewith somebody in power;红榜——honour roll;红利——bonus or extra dividend;红运——good luck。英语中的“red”就没有上述的汉语用法,原因是英汉两个民族对于“红”的感官不一样。讲汉语的人认为,“红”往往象征昌盛、吉庆和财富。讲英语的人认为,“红色”常使人联想起“危险”、“极端”。而在英语中具有类似象征意义的却是“绿色”,如在《红楼梦》的英译本中,将“怡红院”译为“绿色的庭院”,“ 怡红公子”也成了“绿色公子”。对于生性爱嫉妒的现象,中国人形象地称之为“红眼睛”或“红眼病”,但在英语中却称为 “green-eyed ”,倘若译为“red eyes”,则成了哭红了的眼睛。另外,象“红光满面”在译为英语时也不带“红”字:“one's face
收稿日期: 2003-04-21作者简介: 唐 兰(1972- ),女, 讲师, 四川省南充市人,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 84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月
的描写。英语“blue”可用来表示“伤心”、沮丧、情绪低落”,这一点恰和汉语“灰色”的比喻意义相似,如 in a blue mood—情绪低落;to sing the blues—垂头丧气;to be blue about the gills—脸色阴郁。“Blue”通常还指上流社会,如:He's a real blue blood— 他出身在贵族家庭,“blue room”的字面意义是“蓝色的房间”,实际上指白宫中总统会见至亲、好友的接待室,类似汉语中的内客厅。又如“blueblood”指“名门望族”,而“blue chip”却是“热门股票”的意思。在“She ordered it to be served blue—in other words , unless her steaks are still quivering whenserved, she regards them as being overdone.”中“,blue”的意思是:“(牛排)煮得极嫩”。汉语中肉类未煎熟,
“龙”在汉语中经常和吉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例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
等等。在英语中,“dragon”指一种凶猛的动物,是罪恶的象征,用来指人常含贬义,如:“If you calla woman a dragon, you mean that she is fierce andunpleasant”。英美人对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无法理解,许多英文报刊顾及英美读者的习惯,将“亚洲四小龙”译成了“four tigers”(亚洲四虎)。
“凤凰”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史记》中有这样的句子“凤凰不与燕雀为群”,我们通常使用时,总含有祥瑞的意思。但在英语中“phoenix”是神话中的一种鸟,在阿拉伯沙漠中生活五六百年后自我焚化,并由此得到再生,所以在
有用“红”指“带血丝”,却没有用“蓝”表示的。用“phoenix”一词时,常包含“再生”的意思,比
汉语中皮肉碰撞后产生的淤血习惯上用“青”或如:“Religion, like a phoenix has been resurrected from“紫”表示,如“青一块,紫一块”,而英语中用“blackthe ashes of the revolution”.and blue”来表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的,原我们常用“虎”形容勇猛威武,例如“虎将”、因在于英汉两种语言观察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虎劲”、“虎虎生威”、“藏龙卧虎”等。因为我们
汉语中讲的“红茶”,英语用“black tea”(字面把虎看作百兽之王,而在英语中狮子取代了老虎意思是“黑茶”)表示。这是因为汉语针对茶水的颜的位置,英语词典对于“lion”的伴随意义,是这色而言,称其为“红”;英语针对茶叶颜色而言,称样解释的:“a person or a country that is considered to其为“black”。英语中的“white coffee”绝非指白色咖be strong and powerful, and which other people respect啡,而是指掺牛奶的咖啡。汉语中的“红糖”,英语or fear ”,历史上的查理一世常被称为“king Ri-用“brown sugar”表示,英语中的“ brown bread”表chard , the lion-hearted”以此说明他的勇猛超群。达成汉语的意思是“黑面包”。“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如我们
当然,英汉在颜色的选择上有时也会是一致的,常用“癞皮狗”“丧家之犬”、、“走狗”“狗头军师”、、比如黑色,通常都有“不好的、邪恶的”等内涵。如“狗仗人势”等等来描绘所厌恶的人。但在英国,人在英语中:black-hearted—黑心的,black-list—黑名们对狗的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dog”在英语单,black market—黑市,black spot—是非之地,black(特别是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无怪乎当中sheep—害群之马; 汉语中有黑店、黑客、黑话、背国人毫不留情地痛打“落水狗”之际,西方人的同黑锅等说法。情心可能会油然而生,此乃文化差异所致也。如果
我们把“dog”一词一律译作汉语的“狗”字或把2 汉英动物词伴随意义对比
汉语的“狗”字按字面意思译为英语的“dog”,就伴随意义是英语“connotation”或“connotative
可能会曲解原义,闹出笑话。如:“Every dog has hismeaning”的汉语译语,意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
day”,初学者由于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往往可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后来语言学家用它
能想当然的把它译成“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来指一个词或词组的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这种
其实汉译应是“人人皆有得意时”。将自己与狗相意义是词在说者、听者的脑海中所引起的感情和
提并论,这在中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想法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自古以来,动物与人类
英语中“horse(马)”的伴随意义与汉语中“牛”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中外的无数神话传说、寓言
极其相似,如as strong as a horse( 健壮)—壮如牛;故事、童话故事往往与各种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
horse(力大)—牛劲;work like a horse(温驯肯干)—联系。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动物常常被赋予了人类
老黄牛。汉语中“马”一词具有“跑得快”、“能骑”的情感和品质。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汉英两种语
的伴随意义:如“马上”、“马到成功”、“一马当先”、言赋予同一种动物的伴随意义一般是不同的。
第2期唐 兰: 从汉英词汇的比较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 85 ·
“快马加鞭”等皆有“快”的意义。
形容“胆小”,英语习语有“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兔),汉语却说“胆小如鼠”,因为“鼠”在汉民族文化里是胆小的象征,“兔”却是敏捷、迅速的象征,因而又有“动如脱兔”之说。有意思的是,胆小的鼠在英语民族文化中却成了安静的喻体,所以他们说“as quiet as a mouse”;同一内涵,在汉民族文化里却用“静如处子”来表达。
汉语中的“蝙蝠”,由于“蝠”与“福”同音,而被赋予了幸福吉祥的伴随意义,这从中国古代的雕楼画栋上常常出现这些小生灵的身影就可略见一斑。但在英语中“bat” 的形象就不那么光彩,“bat”在俚语中可用来指妓女(而汉语用“鸡”表示)“。have batsin the belfry”的意思是:“想法怪诞、精神失常”。汉语中“猫头鹰”常表示不吉祥,“ owl”在英语中却无不好的含义,相反可以说:“as wise as an owl”。汉语常把“海燕”看作英勇顽强的化身,英美人却认为它有“灾难、凶恶”的寓意,如《朗文现代英语词典》中说:暴风雨的海燕有“预示灾难、纠纷、暴力行动”之义。某电池厂向外商推销国产“白象牌”电池时,在广告中大肆宣扬“white elephant”的性能,殊不知“ white elephant”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有“笨拙”的含义,以致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然,汉英两种语言中也有一些指示意义相同的、文化内涵也大致类似的词。如英语中的“wolf”一词有“好色的男子”的义项,汉语中也有“色狼”一词,它们都是由“狼”的伴随意义“贪婪”发展而来的。英语中的“fox”具有“狡猾”的含义,汉语中的“狐狸”也有类似的意思。 “pig”喻指肮脏邋遢的人,在汉语中“猪”比喻肮脏的人。“ ass”常用来指愚蠢的人,汉语中的“驴”也有相同的含义。
长幼;不仅分父系、母系,还分直系、旁系,请看下例:
堂兄(弟) 伯父 伯母表兄(弟) 叔父 婶母
堂姐(妹) consin 舅父 uncle 舅妈 aunt表姐(妹) 姑父 姑妈姨父 姨妈
封建主义结构非常注重亲属特征,即无论哪一方面的社会关系都必须按亲属称谓的规定进行区分,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遗产的继承,均按亲属系树的等级办理,这种严格的区分导致了汉语亲属称谓的复杂化。而在西方则较注重个人和独立性,子女成人后离开父母单独生活,家庭结构比较简单,关系也比较松散,因此称谓也比较简单随便,难怪《红楼梦》的英语译者常常望汉语的称谓词而兴叹不已。
中国自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极力推崇儒家的中庸之道,提倡自我贬抑,以谦谦君子为楷模,不提倡突出个人,这反映在词汇中,即汉语的谦敬词特别多,在古书中常见“仆、贱、寒、陋”等谦词;现代汉语中,人们亦间或使用“敝人、寒舍、贱内、犬子、愚兄”等谦词。但在英语中,我们却无法找到这种谦词,因而“敝姓”只好说成“my name”,“贱内”也只有说成“my wife”。和谦词相对 的是尊称,中国人喜欢说“贵国、贵校、府上、令尊、令爱、您”,在英语中却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4 结语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相径庭,造成了汉英语言词汇的极大悬殊,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往往望词生义,甚至闹出笑话,甚至产生人们常说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由此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在输入语言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输入这一种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
3 汉英称谓词对比
汉语的称谓系统复杂有序,不仅分男女,还分
Seeking Cultural Difference from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TANG Lan
( Yunnan technical of tourism , Kunming 650227, China )
Abstract: A comparison among color words, connotation meaning for animals and terms of address has beenmade in the paper to show that the maste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needs a good command and understanding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language derived from.
Key words: color words;connotations;terms of address;contrast;culture
[责任编:李小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