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 2011-04-13
课时 两课时
执教者 肖艳 开课时间 2011-4-7 班级 高二(六)班 教 学 目
标 1、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 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3、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 学 重
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教 学 难
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 法 设
计 2、自主学习、启发式、讨论法 安全教育 遇到地震怎么办?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梳通文意,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本课反映的主要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预习反馈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樊迟 fán 皋陶gāo、yáo 弘毅hóng 枉 wǎng 学生集体诵读。(活跃课堂氛围)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1)天下归仁 ______________赞许 (2)为仁由己 ______________靠 (3)请问其目 ______________详情 (4)回虽不敏 ______________资质愚钝 (5)请事斯语矣______________实行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______________字 (7)尧舜其犹病诸 ______________担忧 (8)能近取譬 ______________比方
(9)士不可以不弘毅 ______________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10)死而后已 ______________停止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______________贫困 (12)克己复礼为仁 _____________ 实现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 “知”通“智”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4)知者利仁 “知”通“智” 4、明确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或者特殊用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达为使动用法。 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语,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仁”。 文言句式:(1)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5、注意特殊词语的用法。 诸、其
三、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学生根据文下注释理解句意,并自由选择语句翻译,疑难处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学生总结本课反映的主要思想:孔子对于“仁”的阐述。 五、作业:
1、深入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2、学了本课,你有何启发?
小组讨论注意重点实虚词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学生梳理字词句
讨论探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重点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
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学生齐读课文 三、文本解读
1、(整体感知文本) 我们节选的小标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联系自身生活,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和这句话是相联系的。(尽量使用实例) 【 学生讨论并回答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师总结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生活处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那么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灿烂多彩的。 】 2、(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关句子。 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重点句)
a.克己复礼为仁。(什么叫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后会怎么样:天下归仁。什么样的行为是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样: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c.爱人,知人(是什么。怎样做: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d.其“恕”乎?
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f.我欲仁,斯仁至矣!
g.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概括)
a.什么是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样: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表述) 下面,请大家结合我们找出来的句子,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施行仁后会怎么样。 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在平时不要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就是自己要站得住就得帮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先通达。从字面意义的理解上看,孔子认为人在生活中不能纵放自己的欲望,而应该以礼来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团结合作。 】 四、“仁”与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当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得到了哪些启发?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接下来,让我们再一次与孔子亲密接触,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仁”学。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总结:学以致用。
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 五、课堂.总结
学生再次朗读重点句子 六、作业
学习了本章节,大家会有很多的感悟。请结合你对 “仁”理解,拟一份面向全校师
精心校对版本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生的倡议书,倡议大家都能以“仁”为行动准则,积极投身到和谐一中的建设中来。 要求:1.字数不少于400字。 2.符合倡议书的写作要求
讨论探究
精心校对版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