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初中物理《功1(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功1(3)》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学设计

壱、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 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 能应用公式 W=Fs 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力学中功的含义及计算 2.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三、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这一核心,以体验和学生交流为主线,对“感受功”、“分析功”、 “计算功”和“深化功”四个主题活动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活动的体验和对生活实例的辨析加深对功的初步认识,利用三个不做功的实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经历描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深化对功的认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

1. 故事引入

大华同学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后经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个星期天,大华上午买了 30 斤大米,吃好中午饭以后又帮助妈妈收拾碗筷,接着又去井边帮爸爸把已打好的一大桶水提回家,累得满头大汗。大华的爸爸是个物理老师。他帮大华擦了擦汗说:“孩子,好样的!”,接着又话锋一转,“但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没有做功”。大华百思不得其解。

【思考】你能帮大华解决这个疑惑吗? 让我们一起探寻力学中功的奥秘。 【板书】一、功

设计意图: 讲述故事,引出做功与做工的冲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课堂。同时渗透本课的学习重点,为进 行“功的必要因素”中讨论作必要的铺垫。

2.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 1)感受“功”

认真观察以下两个实例,仿照动画,利用桌上的器材,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思考、交流,寻

找两 个活动的共同点。

( 2 )

描述“功”

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分析,归纳总结,寻找关键词,使学生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有了“成效”,力学中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板书】1.力学中的功——“成效”的意思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身经历做功的过程,亲自体验到力的“成效”,为进一步理解功的含义并分析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 识和合作精神。

( 3) 分析“功”

组织学生通过分析三个不做功的实例和类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会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

【板书】(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前进的距离

设计意图 判断力是对物体否做功是本节内容一大难点,通过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交流展示,归纳总结。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力学中功的含义的认识,学会了判断 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同时,通过学习过程中的

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计算“功”

通过观察动画中的三个活动,用常见的大小进行亲身体验,组织学生分析归纳影响功的大小的因素,得出结论: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过的距离体上的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力越大,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越远,做的功就越多。

在 以上基础上指出力学中

的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组织学生一起体会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板书】2.功的计算 (1)公式:W=FS

(2)单位:焦耳 (J)

介绍焦耳的生平故事和学习研究历程,对学生进行励志、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例题 1】估算把物理课本从地上捡到桌面上做功的多少?

【例题 2】质量是 50kg 的雪橇上装载了 350kg 的原木,一匹马拉着雪橇沿着平直的路面匀速前行,将原木运送到了 3000m 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 800N,求马的拉力做得功?(g=10N/kg)

分析: 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 哪个力做了功?

3. 做功的力是对什么物体做了功? 4. 重力是否做功?为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过的知识,运用已有知识对以上上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讨论,讨论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若要板演,要注意运算过程的规范

性。)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影响功的大小的因素,指出力学中对功的规定,得到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通过例题 1 引导学生明确焦耳的物理意义,通过例题 2 使学生学会计算功的方 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深化“功”

1) 起重机臂将混凝土板从地面的 A 点吊起,上升到 B 点后,又平移到 C 点。在这个过程中,

起重机的拉力一直都在做功吗?

2) 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

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3) 在水平地面上,用 50N 的水平拉力拉重为 100N 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了

5m,拉里做的功是多少?重力做的功又是多少?

6. 盘点收获

(1)通过学习,你能帮大华解开他的疑惑了吗? (2)知识上有什么收获?

(3)我在自学能力等其他方面的收获和新的发现?

7. 社会实践

课外实践:实地测量你自己爬上四楼做的功,写出实践报告、包括测量原理、选用的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以及你的发现!

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有助于 设计意图 巩固反馈本节内容,检测本节学习效果。

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8)板书设计

1. 力学中的功——“成效” (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第一节 功

(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前进的距离 2. 功的计算

(1) 公式:W=FS (2) 单位:焦耳 (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