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整合效应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整合效应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的整合效应分析

作者:倪箫吟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3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摘要:本文从并购以及整合效应的视角入手,利用财务业绩指标对联想并购IBM PC业务进行分析,并对联想集团在并购整合过程中是否成功实现价值增值进行探讨。如何以并购方式实现扩张,如何通过蛇吞象实现企业突破性发展,如何经营一个“无机嫁接”的业务,如何优化配置来之不易的资源,这些问题都可通过走进联想而得到答案。 关键词:跨国并购;整合绩效;财务指标法;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3-0007-03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成功完成了IBM PC业务的全数收购任务,演绎了一场传奇的“蛇吞象”[1]。企业收购的本质是当事人进行产权的让渡,但取得了被收购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仅仅是走完了第一步。在收购之后,是否能较好地整合,会直接对企业收购的效益和收购后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2]。本文利用财务会计分析法和价值评估法,从规模经济效应、融资成本、资源有效配置程度和企业内部运行效率等方面,对联想的并购效应进行评估分析。

一、财务指标法评估并购效应 1.偿债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图所示,联想资产负债率起点很低,2004年仅为40%。联想从2006年开始实施融资举措,使得资产负债率逐步上升到80%,并一直保持该水平。而惠普的资产负债率基本呈平稳小幅上升的趋势,没有大幅波动。联想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于并购开始后不断下降,流动比率一直下降到1.0左右趋于稳定,速动比率降到0.6左右,到2012年升至1.0左右。而惠普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波动幅度大,最后升至最高峰。资产负债率合理水平是保持在60%左右,那么联想的偿债能力更有保证。联想在并购实施之前,在充分计划的基础上对IBM PC业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收集的资料涉及到该业务的财务信息、发展潜力、技术经济效益以及产品营销方面,从而科学认真的制定并实践了筹资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债务负担,这是保证此次并购取得较佳经济效益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资产质量

并购开始后到2006年,联想资产质量趋于上升,总资产和流动资产周转良好,总资产周转率于2006年升至4,之后有所下降但稳定在2左右。流动资产周转率首先提高至7.7,但2008年大幅降至1.7,之后稳定在2.7左右。联想资产质量的波动源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说明联想资产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而惠普的总资产周转率始终趋于稳定,数值为1左右,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且流动资产周转率在2008年不降反升,之后数值稳定在1.5左右。说明惠普在危机中的资产管理能力强,没有太大波动。联想在并购整合中,产品策略调整不及时,对兼并后的总资产未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未能将生产要素转入关联度高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领域,导致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产品开发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致使联想抵御各种突如其来的劣势因素影响的能力削弱。在中国的海外并购案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由于行业优势此消彼长,使得他们穷于应付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不稳定。这些也增加了企业兼并管理的难度[3]。 3.营运能力

联想的存货周转率由2004年的20升至2006年的40,达到高峰,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在20左右,但就此开始缓缓下降,到2012年降幅增大,存货周转率为15,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12左右。而惠普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趋势对立,近年来惠普销售量上升,但应收账款回款能力差,经营风险明显。

联想并购初期营运能力指标提升明顯,这得益于联想对全球供应链的整合战略。联想在并购之后,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开拓完善有发展前景的生产领域,建立整合产品销售渠道,快速占据相应的市场份额。IBM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相应的先进设备,而联想并购后当务之急就是运用这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能力,从而保证总资产的增值和获利。但是随着电子行业竞争者的涌现,苹果公司的超薄笔记本电脑问世,消费者对平板电脑兴趣剧增,这导致PC行业营运能力下降,联想也难逃此劫。联想和IBM完成并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后,双方在组织上是容易组合在一起的,但是二者在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营运方式以及资产存量结构方面协调一致的程度不够高,双方也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在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新联想缺乏足够的弹性去应付新形势所带来的冲击。 4.盈利能力

联想并购后的净利润为1.4亿美元,与前一年相比有所上升。但是到2006年骤降,之后又开始上升,到2012年达峰值6.35亿美元。联想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06年跌至最低,仅为3.3%,之后开始上升,到2008年达到最高值35.3%,又出现下降趋势,于2010年出现转折,2012年升至23.68%。而惠普的盈利能力变动次数相对少,2010年之前保持高值,2010年之后才开始急速下降。联想的总资产收益率在2004年是13.8%,之后缓缓下降,到2006年为10%左右,之后有所增长但没有达到2004年的水平。联想的毛利率变化平稳,基本保持在11%左右。在2010年前,惠普的盈利能力指标均呈稳中有升的态势;而2010年之后,联想盈利情况转好,渐趋于平稳上升。

跨国并购作为一种产权交易活动,是联想摆脱落后、稳健成熟发展所必须顺应的潮流之一。IBM本身资金充裕实力雄厚,其产品竞争力强,很有发展前途,但是对成本管控能力不足。而联想正是凭借其较高的投入产出的转换率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一展雄风,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产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4]。联想和IBM在成本效益方面互补互益,产生了投入——产出功能效应。

二、从价值评估视角分析并购效应 1.财务管理角度

由上表可知,联想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06年和2008年是转折点。并购早期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弱,这是由高昂的收购成本和长期债务造成的。联想在并购后立即进行大规模整合,2004年以后盈利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明显得到改善,同时提高了并购资产质量和经营能力。从各主要财务指标看,联想并购早期相对成功。2006年联想进行高管调整,任命前戴尔公司副总裁为高级副总裁,并对员工进行大规模培训。同年,联想削减员工人数,为1000人支付遣散费。为了迎合国际化趋势,在整合组织结构的过程中,2006年联想整体财务管理恶化,主要资产质量指标数值骤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遭到重创,联想也无法幸免,财务指标接近并购以来的最低点。同时,中国突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南方雪灾,四川汶川大地震,导致联想销售额连续下滑,负债率保持高位,盈利能力受到质疑。

2008年~2012年的指标变化不明显,2010年资产质量和营运能力达到一个高峰,但盈利能力却步入低谷。联想于2010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但众多有实力的竞争者涌入PC市场,盈利空间受限。同年,乔布斯推出iPad,客户也愈来愈青睐于功能新颖的智能产品,传统的PC产品销路不畅。虽然2012年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但势头不足,财务状况令人堪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经营管理角度

(1)运营能力卓越化。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要素组合的场所,必然要按照各要素本身的运行法则,将其按比例优化整合在一起,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和市场集中度,把社会资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联想在当前开放统一的市场中,将生产要素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在实现并购资产一体化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2)品牌宣传知名化。联想并购后,将IBM的无形资产与联想的固定资产协调配合,充分利用IBM的品牌和营销渠道。品牌内含价值的大小,与IBM的形象、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水平在消费者和下游企业的固有印象好坏有很大关系。联想为了树立新的企业产品形象,在市场上保持稳定的占有率,必须按照市场变化趋势,制定品牌宣传方案,引导消费者选购商品,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形成良好的商誉。

(3)规模扩大盈利化。联想在并购完成之后,将自身生产经营范围扩大到保证企业持续不断运行的最佳水平,对生产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节省运输和仓储费、资源和能源,加强生产过程各环节的配合,合理调查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引导企业并购朝着有利于优化经营模式的方向发展,不斷开拓新市场,保证生产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稳健发展[5]。

(4)业务突出重点化。联想和IBM的并购涉及到两个不同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向,并购完成后的新联想在制定发展计划时不能过于粗泛也不能包罗万象,应该保证企业在新的经营环境下开展的业务,在未来一段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中尚不至衰退或者淘汰。 (5)客户关系紧密化。联想和IBM并购后,IBM的原有客户与供应商自然会对新联想的发展趋势和经营前景感兴趣。鉴于此,联想立即与那些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及时充分的沟通,对生产经营的目标与理念作出说明,以期彼此都能达成共识,不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联想也重用IBM原有销售部门的人员,因为这些人与老客户和厂商打交道的时间长,更容易说服后者对新联想继续保持信心,这对联想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千春晖.并购案例解读[D].上海财经大学,2005.

[2]黄中文,李玉曼.跨国并购实务[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3]李立国,许明华.联想并购以后[M].北京上学出版社,2010. [4]杨晓嘉.并购绩效评价与优化[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5]乔健,康友兰.东方遇到西方:联想国际化之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

倪箫吟,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