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ing磐an Xiang = Ni—an Xi为改变这种状况,台湾主要政党及社会各界想尽 各种办法,成立了许多诱导、促进青年族群投票的组 织和团体,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试图动员青年积 极投身到台湾的政治生活中去。从选举民调结果来看, 参考文献: 成效并不明显。一 吴乐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珑玲 [1]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政治学・社会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8. [2][18][英]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加.王沪宁,陈峰.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30—152、134. [3][美]杰克・普拉诺.政治学分析词典[M].胡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82. [4][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M].吴勇.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34—35. [5][英]凯特・纳什,阿兰・斯科特.布莱克威尔政治社会学指南[M].李雪等.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3. [6][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王冠华,刘为.北京:三联书店,1989.29. [7][20]潘小娟,张辰龙.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421、422. L8j j Angus Campbell,Gerald Gurin,Warren E・Miller.The Voter Decides LMj.Row,Peterson and Company,1954:187 [9]林嘉诚,朱法源.政治学词典[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283. [10][15]青年学生梦想大调查[1],(台湾)天下杂志,2007(384):102、105. [11]陈紫衣.青年选票动向不稳定蓝绿抢破头[I].(台湾)新新闻,2011(1273):11. [12]王琼.蓝绿抢攻“首投族”[1].两岸关系,2011(5):20. [13]杜英仪.高等教育扩张与大学青年的失业问题[门.(台湾)经济前瞻,2011(9):41. [14]张铁志.绿党:环境政变、青年夺权[门.(台湾)新新闻,2010(1238):37. [16]财务令人喘不过气85%不满意目前薪资[I].远见杂志,2012(8):86—92. [17]黄英豪.台湾青年逐渐支持国民党[门.(香港)中国评论月刊,2003(6):57. [19]柯晓翔.抢青年选票“感觉”对了才有投票动力[1].(台湾)远见杂志,2011(12):78. (上接第86页) 5.从问题型思考向共识型思考的转变 并不是要否认青年人有其自身的问题。我想要表达的 是,我们不能在后喻文化时代,将这种问题型思考当 成青年和青年工作的常态模式。在这个巨大变化的时 代,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缺乏应对一个如此迅速变 化的社会、文化环境的经验。应该像米德要求的那 样,通过代际之间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共同面对 各种挑战和问题。所以,青年研究应该是一种客观 在青年问题的学术研究中,我们长时间存在一 个“问题——对策”式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将青 年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往往是负面问题)一一罗 列,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这种研究 方式在青年工作中也有体现。这就是在工作中发现 青年人的问题缺点,然后帮助他们克服解决。在当 代,这种问题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后喻文化 的、中立的研究;青年工作应该是追求达成共识的 合作。一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2012—201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 年工作研究一般课题“流行文化对农村青少年价值观的 时代,年长一代的困惑和傲慢。在米德看来,我们已 经进入一个后喻文化时代,即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和 文化时代。年长一代的经验许多已经丧失了传喻的价 值。而面对快速的变化,年长一代难以适应,趋于保 守。而年轻人则适应这种变化,在其中自得其乐。这 样代际之间产生差异和冲突。这里的意味是,当我们 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YB155。) 刘怀光: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王志毅 看到年轻一代的问题时,这些问题真的是青年人的问 题,还是老一代难以适应时代变化的问题?在此,我 参考文献: [1]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6. [2]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伯姆戴维.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 [4]Lester M.Salamon The Rise ofthe Nonprofit Sector[J].Foreign Affair,73(4) 国青午研宠 1 1/20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