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每小题3分,计12分)
人体通讯系统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通讯手段:有电话、电报,也有信件、广告。你可知道人体内也有个“通讯系统”,它比任何现代设施都小巧、精良、高效、方便!
人体通讯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有线通讯”,由神经系统组成密密麻麻的“线路”,控制各种器官活动;一种是“无线通讯”,它的信使是化学物质——激素,它作用到靶器官影响人体生理过程。
由神经系统构成的“有线通讯”,就像程控电话和有交换控制台、传输线路和接收器一样,也有纵横交错的神经网络。它的中枢部位位于脑和脊髓,周围部分位于内脏、躯体和四肢。脑子像个灰白相间的大蘑菇,位于森严壁垒的颅骨中。刚生下来的孩子脑子不足半公斤重,成人时也就在1.3公斤左右,但它部件数目惊人:有140亿个神经元和5~l0倍于这个数字的神经胶质细胞。正如军队打仗时的“最高司令部”,大脑统一指挥着人体内千万亿个细胞,而且这种指挥准确无误,什么时候指挥失灵了,就是得病了。
人体内的“无线通讯”由内分泌系统控制。它的信使是激素,旧称荷尔蒙。在正常机体内数量极少,种类极多,作用复杂。它们由内分泌腺分泌出来直接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对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以人体血糖含量为例,当胰岛素分泌时,血糖被分解利用掉或者储备起来,血液中糖的水平就被降低了;血糖一降又有信息自动反馈给胰岛,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这样就停止了血糖的进一步降低。反过来当血中葡萄糖的水平升高时,又会将信息传给胰岛,使其多分泌胰岛素,这样人体血糖就总能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不至于过高或过低。这种恒定的人体内环境是保证生命过程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发现了许多新激素像胃泌素、肾素、心钠素等。有些进行“有线通讯”的神经细胞也同时有“无线通讯”的本领。无线通讯系统并不孤立,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有线通讯系统相联系,就像随身携带的“大哥大”在移动情况下寻呼一样,可快捷地与市话网联系,所以尽管人体内信息千变万化,有些是人体还未感知出来的,但由于通讯设备完善,联络非常及时、准确、方便。所以受惊吓时,人会脸发白,血压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饮食中缺碘时会造成甲状腺肿大,俗话说得了大脖子病。人体“无线通讯”比“有线通讯”要慢,但是长效,作用范围广泛。这有点像邮政信件,虽然一般要过几天才能收到信,但信中提到的有关人士都可以看到信的内容。不过有急事时用信件就来不及了,一般要打电报或电话。人体神经冲动传递信息就像电报或电话,快速准确但范围较小。看到一个小飞蛾扑向我们,眼睛立即眨动,时间不到0.01秒,可谓神速之至!人体通讯系统的高超本领为通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样板。
1. 不能说明人体内的“通讯系统”有“小巧、精良、高效、方便”特点的一项是 ( ) A. 人体通讯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有线通讯”,由神经系统组成密密麻麻的“线路”,控制各种器官活动;一种是“无线通讯”,它通过激素发挥作用。
B. 由神经系统构成的“有线通讯”,就像程控电话和有交换控制台、传输线路和接收器一样,也有纵横交错的神经网络。
C. 刚生下来的孩子脑子不足半公斤重,成人时也就在1.3公斤左右,但它部件数目惊人:有140亿个神经元和5~10倍于这个数字的神经胶质细胞。
D. 受惊吓时,人会脸发白,血压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饮食中缺碘时会造成甲状腺肿大,俗话说得了大脖子病。
2.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 我们都知道人体内有个“通讯系统”,它比任何现代设施都小巧、精良、高效、方便!
B. “有线通讯”由神经系统组成密密麻麻的“线路”,影响人体生理过程。 C. 文中说,大脑的形状就像个灰白的大蘑菇,能发挥类似于“最高司令部”的作用。
D. 荷尔蒙能够对机体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 以下不属于本文所述内容的一项是 ( ) A. 由神经系统构成的“有线通讯”的部位及其作用。 B. 由内分泌系统构成的“无线通讯”的主要功能。 C. 人体“无线通讯”与“有线通讯”之间的关系。 D. 人体内激素的种类及其主要功能。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只要有胰岛素分泌,人体血糖就总是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不会产生病变。
B. 胃泌素、肾素、心钠素在进行“有线通讯”的同时也能进行“无线通讯”。 C. 人体神经冲动传递信息范围较小,因此它不如长效,作用范围广的“无线通讯”。
D. 人体通讯系统的功能特点为社会通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样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每小题3分,计12分)
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新高度
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最大进展之一,在于地圈与生物圈相互关系认识的突破。结果是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一个空间的新高度。
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不解之缘:地质年代便是以生命演化为序的。但传统的生物地层学是建立在化石形态的肉眼鉴定基础之上,难免其片断性和表面性。世纪之交,地球科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正是在这里产生了两者交叉的新层次,地下深处微生物的发现,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的层面上,开拓了全新的研究领域。
七十年代末“Alvi”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深海热液活动和热液生物群,说明地球上不仅有我们所习惯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黑暗食物链”。前者依靠外源能量即太阳能,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后者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chemosythesis)生产有机质。甚至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直到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洋底地层,几乎无所不在。生物的分类,也扩展到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地球历史的85%只有前两类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从还原到氧化环境都有分布,在地球系统的时空坐标中占据一大片,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
从金属矿到水合物,从火山口到岩溶洞,无处不有微生物的活动,许多原来以为“无机”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其实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的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默默无声地“耕耘”了四十亿年,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到重新评价。生命演化史的研究很像社会历史,引人瞩目的恐龙、鳞木固然重要,但真的要揭示机理,还非要深入到原核生物不可。全面看来,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它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熟悉的大型生物其实是生态系的顶层,相当于社会史里的“帝王将相”。寻找地球和生命系统演变的规律,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才能理解地球系统的运作。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4期)
5. 对“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建立在用肉眼鉴定的化石形态基础上的生物地层学,已经显示出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B. 地学向地球深处和地球以外发展,生命科学向愈益深入的微观世界进军,于是产生
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
C. 对极端条件下生存的原核生物进行研究,标志着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D. 要理解地系统的运作,就要由对大化石的研究转为对地下深入微生物的研究,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水平。
6.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十几年“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研究中的最大进展。
B. “深部生物圈”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以前以为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极端条件下的地方,如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
C. 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可能重新评价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D. 地球生态系统的根本基础在于原核生物,所以人们的研究只要深入到原核生物,就可以探寻出地球地质过程的机理。
7. 根据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内容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几千米深的大海,其海底下面几百米深处还有大量原核生物。 B. 地层极端条件下的微生物,仅靠化合作用而生存。
C. 到目前为止的生物的历史,主要是原核生物如古菌、细菌的历史。
D. 深部生物圈的生物指的是深海海底、极地冰山、火山热泉这样的极端条件下的生物。
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十几年以前,人们由于还没有在“全球变化”和“大洋钻探”中获得进展,因此对地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相互孤立的,人们关于地质年代的判断,难免有片断性和表面性。 B. 海洋深部存在着“黑暗食物链”,依靠地热支持,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可见原核生物的存活并不需要太阳。
C. 极地冰盖、火山热泉和海洋底层这些极端条件下,可能有真核生物存在。
D. 许多原来认为“无机”的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原核生物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8分)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9.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B. 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C. 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D. 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0. 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 )
A.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 B.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
C. 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D. 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
11. 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其原因有哪些?(6分)
12. 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6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18分)
GDP测量方法及其局限
宋小川
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总产量、总收入和总支出三种方法测量。其中总产量方法,即GDP方法最为流行,通常我们谈到一国经济及其增长率就是指GDP及其年变动百分比。GDP即国内产品总值,按定义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要素,第一,通过计算市场价值,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测度单位,从而避免了将成千上万种不同产品的总数堆砌到一起造成的混乱;第二. 通过统计最终产品和劳务,我们可以避免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第三,GDP只统计境内的生产活动,即我们只关心在哪生产,而不在意谁去生产,这样就避免了如何去鉴别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一棘手的问题。
截止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GNP,即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GDP。GNP的定义为一个国家一年内用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随着全球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生产和融资活动的日益扩大,这种统计方法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一个企业25%的股东是美国居民,24%的股东为中国居民,如何去确定该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呢?许多国家允许双重国籍,GNP方法会造成重复计算,并且许多企业和个人为了逃税刻意掩盖其真实居民身份,这会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要想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国外企业在本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应当包括在本国的经济活动中,而本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直接提高的是国外居民的生活水平,应当计算在国外经济总体指标内,而不应算作本国的经济活动。这大概是目前所有的国家都采用GDP而不是GNP作为测量总体经济的主要指标的原因。
作为最为流行的总体经济测度指标,GDP也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GDP忽略了非市场经济活动,各种各样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自我服务性的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由于没有通过市场进行而无法统计在GDP中。第二,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第三,GDP忽略了闲暇(leisure),而闲暇是衡量一个社会净经济福利、社会发达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第四,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求。
鉴于GDP测量方法的明显缺欠,国际社会和学术界试图找到一种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测量方法。目前较流行的是联合国近年来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该指数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04年美国的人均实际GDP位于全球第三,HDI却位于全球第八。挪威等HDI位于前七名的国家除了有较高的人均实际GDP外,还被认为比美国有更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和更长的平均寿命。HDI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但目前还无法取代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的权威指标。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
13. 下列对“GDP”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 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测量,国内产品总值即GDP只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方法。
B. GDP即国内产品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C. GDP测量法可避免将不同产品的总数堆砌到一起造成的混乱,以及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
D. GDP只统计境内的生产活动,只关心生产地,而不在意生产者,不需考虑生产资料
的所有权。
1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 由于国民生产总值GNP有自身的局限性,现在所有的国家都使用国内产品总值GDP。
B. GDP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总体经济测度指标,虽然最流行,但其缺欠也是很明显的。
C. GDP测量法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的不适宜更为明显。
D.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国民幸福指数的高下取决于该国GDP增长率的高低。
15. 目前GNP不被国际社会采用作为测量总体经济的主要指标,原因有哪些?(6分)
16. 本文谈了GDP、GNP、HDI等三种测量法,你认为作者更认同哪种测量法,为什么?(6分)
答案与提示
(一)1. A(答非所问,说的是人体通讯系统的分类,不是其特点。)
2. D(A说“我们都知道”,与原文中“你可知道”不符,以偏概全;B原文说“无线通讯”“作用到靶器官影响人体生理过程”;C原文说“脑子像个灰白相间的大蘑菇”。) 3. D(本文涉及到人体内的激素,但并未谈及其种类和功能。)
4. D(A. “不会产生病变”的说法太绝对;B. 以偏概全,而且胃泌素、肾素、心钠素等并非神经细胞;C. 人体内“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各有优势。)
(二)5. B(“于是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错,“地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并不是新命题。地质学创立伊始,就与生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明早已结合交叉;“产生了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的新层次”说明进入了新的阶段。)
6. C(A. “最大进展”应为“最大进展之一”。B. “分布的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错,第三段说“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主要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D. “只要„„就”不
合原意;应该是“只有„„才”。)
7. D(深部生物圈不包括极地冰山、火山热泉等。)
8. C(A.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且以前的研究也不是相互孤立的;B. 深海原核生物只是原核生物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说有些原核生物的存活不需要太阳;D. “可见没有原核生物这些生命体,也就没有铜、铁、钙等元素”错。原核生物影响化学元素,而不决定化学元素的有无。)
(三)9. B(“臭”是因为它造成了环境污染。)
10. C(A. “完全取代”“所有”不合原意,也太绝对:B. 与文中的“继续为人类造福”矛盾;D. “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太武断。)
11. ①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②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③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12. ①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②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③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塑料袋。④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
(四)13. B(应是“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14. D(国民幸福指数应是“取决于该国的HDI”)
15. ①无法确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造成重复计算,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②不能科学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每点3分)
16. (6分)①作者更认同HDI测量法。②GDP、GNP两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③HDI测量法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它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每点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