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来源:意榕旅游网
什么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又叫完形心理学,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 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

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

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 经验和行为心理现象。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学科背景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 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 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

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 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当时的政治、经济、文 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 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 “经验的原始组织” 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

,这种经验的原

康德的

德的哲学思想。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 现象而不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

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展现。现象学的这一认识过程必须借助于人的直觉,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

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 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 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

所以现象学坚持只有人的直觉才能掌握

对象的本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这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具体指导。 科学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界产生了许多新发现, 其中物理学的“场论”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科学家们把“场”定义为一种全新的结构,而不是把它看作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简单相加。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接受了这一思想, 并希望用它来对心理现象和机制做出全新的解释。 他们在自己的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新名词,如考夫卡提出了“行为场” 场”

“心理场” “心理物理场”等多个概念。 心理学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还有其特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理论。马赫认为感觉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基础,

其中主要有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

也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基础,而这些感觉与其元

冯・厄棱

因此

“环境场” “物理

素无关;物体的形式是可以独立于物体的属性的, 可以单独被个体所经验。马赫的这些理论, 尤其是反元素主义的观点,直接被格式塔心理学家们所吸收和利用。克里斯蒂安• 费尔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马赫的理论,

倡导研究事物的形、形质。形质学派的整体观是一种

朴素的整体观。这种理论也对格式塔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发展历程

学派诞生: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似动现象 实

验研究,并发表了文章《移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来描述这种现象。

这一般被认为是格式塔心

所以有

(phi phe no me non)的

理学学派创立的标志。 由于这个学派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 时又被称为柏林学派。学派的代表人物除了韦特海默,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学派发展:

学派成立后,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继续发展格式塔理论。 洋加那利群岛的腾乃那夫岛任普鲁士科学院人类学研究所主任,

1913-1920年,苛勒在大西 并在那里做了著名的猩猩实

验。1911-1927年,考夫卡一直任职于吉森大学,并进行了题为“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的系列实验研究。1922年考夫卡发表于《心理学期刊》的《知觉一一完形说引论》引起了 强烈反响。1921年,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联合精神病理学家库特・ 鲁尔一起创办了刊物《心理研究》 舌。它一共发行了二十二卷,于

戈尔茨坦和汉斯・格

(Psychologische Forschu ng),不久就成为格式塔学派的喉 1938年暂行停刊。格式塔学派成立后,影响越来越大。到

二战前,已经成为德国占统治地位的心理学派。 移师美国:

1924年考夫卡来到美国,先后到康奈尔大学、 芝加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任教; 究新学院任教,直至1943年去世。1934年苛勒来到哈佛大学任威廉• 年到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担任心理学教授。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初步接纳时期( 1930),格式塔心理学家及其理论观点初步为美国心理学界所接受。 些大学担任教职并从事科研工作。第三个是艰难的综合期( 国心理学家对格式塔心理学的接纳很缓慢, 一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了一些新的领域。 持续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格式塔心理学诞生地的德国,

由于有了适宜的政治和文化气氛,

这一学派又有了复兴的趋势,有一些心理学家发展了格式塔理论与研究的一些主要的概念和 方法,开拓了诸多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课题。格式塔心理学对日本心理学界的影响也很大, 且这种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最显著,并一直持续到 联、意大利和中国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0年代。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在前苏

1921 — 自1927

年起在史密斯学院任教,直至 1941年去世。1933年韦特海默接受邀请到美国纽约的社会研

詹姆斯讲座教授,1935

第二个是迁移时期(1927 1945年以来)。尽管美

他们发展这

—1945),在这个时期,格式塔学派的三位创立者和他们的一些学生相继移居到美国,都在 美国的一

但它还是吸收了众多的美国追随者,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和贡献):

韦特海默(通过似动研究确立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基础;

将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

的创造性思维,并主张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了伦理学问题)

苛勒(把格式塔原理应用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了顿悟学习;把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系统化)

考夫卡(明确认定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 形理论)

在发展心理学中贯彻 完

理论体系

研究对象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 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 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

但为了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有所区别,

于是就

用“直接经验”来表述。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主体当时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即主体在对 现象的认

这种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它和外界的直接客观刺

激并不完全一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接经验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 行为: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是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 为,前者指个体在自身行为环境中的活动, 是显明行为。

后者指有机体内部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

研究方法

整体观察法:

格式塔心理学把直接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这种直接经验是一种自然现象,

只能通

过观察来发现,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运用自然观察法。

但由于直接经验中也包括一种类似

但是内省不能用作分析, 只能

于意识的东西,而对这一部分的研究必须依赖于主体的内省,

用来观察。不管是观察还是内省,格式塔心理学要求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 实验现象学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以直接经验(有时也称现象经验)和显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该流派 在具体研究中除了使用整体观察法, 验现象学方法。

还运用实验法。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

主要理论观点

同型论:

同型论(或同机论)(isomorphism )指一切经验现象中共同存在的“完形”特性,在物 理、生理与心理现象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 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

所以三者彼此是同型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心理现象是完整的格式塔,

完形是一个通

完形,不能被人为地区分为元素; 自然而然地经验到的现象都自成一个完形, 体相关的有组织的结构, 并且本身含有意义,可以不受以前经验的影响。 为,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也有完形的性质。 和大脑皮层内的同样过程相对等的。 论。

完形组织法则:

1. 相近(Proximity )。 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2. 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

正因为心理现象、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都具有同 这种解决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理论就是同型

样的完形性质,因而它们是同型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不论是人的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 觉,都是

3. 封闭(Closure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 简单(Simplicity )。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以上这些组织规律即是所谓的\"” 论”。

完形组织法则(gestalt laws of organization )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 觉组织法则,它阐明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堆砌。因为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总和或相加, 一定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主要有五种完形法则:图形 理现象。其中许多法则不仅适用于人类, 不同表现形式。 学习理论:

以组织完形法则为基础的学习论, 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由顿悟学习、 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构成。

(1) 顿悟学习(in sightful earni ng )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 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 和解决同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2) 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 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 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 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 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 创造性思维(productive thinking )是格式塔心理学颇有贡献的一个领域。韦特海 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

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

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

因此,创造性思维都是遵循着

的途径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 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 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心理发展: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完形理论应用到发展心理学研究中。行为主义用联结的观点解释学 习,而格式塔心理学则用知觉场的改变来解释学习。

或发展,这是用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公式无法解释的。

他们认为,意义的改变就是心理的改变 他们认为,行为是由相互作用的力组成

这种操作的场

也可以在涵盖经验和行为各方面的

例如,在笼中 也就是说,学习

-背景法则、接近法则、相似法则、

既适用于知觉也适用于其他心

完形趋向

其他法则则是这一宗的法则的

闭合法则和连续法则。这些法则既适用于空间也适用于时间, 就是趋向于良好、完善,或完形是组织完形的一条总的法则,

在格式塔

心理学家看来,真实的自然知觉经验, 正是组织的动力整体, 感觉元素的拼合体则是人为的

整体不是由部分决定的,而整体的各个部分则

是由这个整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 所以完形组织法则意味着人们在知觉时总会按照

(Law of Organization),是心理学家在认知领域中的研究

成果。 格式塔在德语中就是“整体、形状”的意思,因此,格式塔理论,也被称作为“完 形理

也适用于动物。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

的动力模式支配的。 个人操作的场是内部和外部的力积极活动的心理物理场。 既可以在物理场的基础上从局部或分子的观点进行研究, 研究,而整体行为则适合心理学家来研究。 人格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派把人格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整体, 当一个人的目标(即动机和需要)一经达成,

整体或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分子行为应由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来

行为场有两极,即自我(人格)和环境。

紧张就会消失。场内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

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可以在自我和环境之间形成,从而加强极性( 在环境中形成,然后再导致不平衡。

polarity),破坏两极的

平衡,造成个人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差异, 使自我处于更加清醒的知觉状态; 它也可以在自我 内部或

主要实验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实验研究: 1•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是指,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

1/10

秒到1/30秒之间,那么人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例如,人们看到 灯光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事实上是这只灯息了, 那只灯同时亮了。 这种错觉是灯光广告似 动的基础。在韦特墨之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种现象并没有什么理论上的意义, 种现象的组成部分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 印象。

似动现象是形成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开始时,它主要关注的是知觉。 来,格式塔心理学还研究了其他方面的课题。它把重点放在整体系统上,

如右图所示,如

在这个系

果你对着它多看一会儿,就会感到这些线条在移动。但倘若把每条线都分开,就不会有似动 现象。后统中,各个部分是以一种能动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仅根据各分离的部分, 无法推断出这个整体。例如,漩涡之所以会那样,并不是由于它所包括的那些具体水滴的原 因,而是由于水的运动方式。如果把旋涡分解成水滴,就无法理解漩涡这种现象了。又如曲 调,因为曲调取决于音符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音符本身。

为了强调这种整体性,韦特墨采用

的德语“Gestalt(格式塔,或译完形)” 一词,可以被翻译成\"形式(form) ”、\"型式(pattern)” 、 \"形态(Configuration) ”等,意思是指\"能动的整体 (dynamic wholes) ”。由于韦特墨发起的这 场运动关注的是这类完形或格式塔,所以人们把它称为“格式塔或完形心理学” 2. 整体与部分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重点放在整体上,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承认分离性。 也可以是指一个分离的整体。例如,格式塔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 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 分化的背景中看到图形的。 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 图形与背景交替图。 3. 顿悟实验

1913年至1917年,苛勒在腾涅立夫岛的大猩猩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 习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给大猩猩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 说服力的实验,并加以说明。 “接竿问题”实验

实验时,大猩猩被关在笼内。大猩猩喜欢吃的香蕉放在笼外不远的地方

作了大量的学 事实上,格式塔

就是从背 。 只不过是一

些人的好奇心罢了。 然而,对韦特墨来说,这种现象正是不能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的证据。这

但组成一个整体后, 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

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明显的实体。他们是用“图形与背景”这个概念来表述的。他们认为, 一个人的

“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

一个人

人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人们在观看某一客体时, 总是在未

重要的是,视觉场中的构造是不时地变化着的。

看到一个客体,然后又看到另一个客体。也就是说,当人们连续不断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 时,种种

一会儿又成了背景。说明这种现象的一个经典性例子是

并观察大猩猩解决这些问题的

过程表现。由于他做的实验太多,篇幅所限, 不能一一列举。兹仅举两项最有代表性和最有

(即用一根竹竿

够不着,两根竹竿接起来可以够得着的地方 竹竿。

)。笼内有一根较短的竹竿,笼外有一根较长的

但竹竿太短,够不到。猩猩常

当它玩弄这两根竹

大猩猩为了取得香蕉,起初用那根较短的竹竿去够香蕉, 的场面:苏丹为了取得香蕉,用较短的竹竿拨到了另一根竹竿。 竿时,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然后将两根竹竿接起来

常将竹竿扔向香蕉,连竹竿也丢了。在用一只取名为“苏丹”的大猩猩做实验时,出现了一 个戏剧性

(用较细的竹竿插入较粗的竹竿 ),用这

根接起来的竹竿够到了香蕉。 这个过程是缓慢的, 起初把两根竹竿放在一起, 苏丹一看到两 根竹竿处于这种关系, 就能够突然地发现这种关系, 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把一根竹竿插入 另一根竹竿,从而移到远处的香蕉。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 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 痕迹,记忆痕迹是因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 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 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关注的,

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 这种完形的改变可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

也可以

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即完形。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

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在格式

如果一个人看

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

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 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 知觉、

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 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

不出呈现在他面前的问题, 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 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 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

问题情境中去。 顿悟学习研究的代表人物韦特墨一开始从事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时, 关注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可以说,他是为了学校实践而研究学生的顿悟学习的。 为,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机械记忆,不惜牺牲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使学生能有更多顿悟发生的学习方式。

题解决办法:一类是只有首创性的和顿悟式的解决办法;

就可以 就特别 韦特墨认

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

因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指向发 另一类是不适当地应用老规则,

他在《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区别了两种类型的问

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韦特墨最喜欢引用的一个例子是, 一位在病房里值夜班的护士, 到了深夜11点时,把一个病号叫醒说:“现在到了你该吃安眠药的时候了。 ”这是不考虑与 问题情境有关的特征机械运用规则而导致愚蠢行为的一个典型事例。

顿悟学习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要把习得的内容迁移到校外情境中去。

而不是无关的细节。遗憾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

通过机械记忆习得的内容, 只能被用于非常

只有通过顿悟理解的内容才能成

看不到这一点。韦特墨在《创造性思维》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韦特墨认为,学校学习的 目的,是具体的情境中去,即应用于类似于最初学习时的情境中去, 常用学生学习如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例。

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一部分,随时可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的问题上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韦特墨经

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

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现在

1885年的无意义音节的遗忘曲

一旦掌握后,永远也

顿悟

几乎每一本心理学教材都提及著名的遗忘曲线,即艾宾浩斯 在人类学习中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 不会遗忘。

顿悟将成为人们知识技能中永久的部分。

线。但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 人类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无意义音节的遗忘曲线

恰恰相反,通过顿悟习得的内容,

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

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 只能按学习的顺序告诉别人他学了些什么的学生, 有理解所学的内容(即没有经过认知重组,因而既无法迁移,也不能保持长久) 实验中,把149162536496481写在一张卡片上,要一组被试看 住。但在给另一组被试看这张卡片之前,

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 在一般情况下,除了记住其中少数几个数字外,

实际上是没 。有人在一项 没有人能全部记

15秒钟,然后试图回忆它。

告诉他们在试图记住它以前, 先想一下这些数字为

什么这样排列,是否有规律可循。结果不少被试都觉察到, 这些数原是用1到9的平方排列 起来的。这样一来,回忆这些数字就毫无困难,哪怕是在几周或几个月之后也能轻易做到 (Katon, 1940)。

4•顿语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

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

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例如, 一些人对智力拼图、字迷填空玩得津津有味。有时看上去简直不大可能完成,但越是这样, 当他们突然发现解决办法时,

就越会有一种获到顿悟的快感。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 这是人

类所能具有的最积极的体验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格式塔理论家经常抨击滥用各种外部奖励,诸如使用糖果、 解学习时,也不妨可以使用一些外部奖励。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

好分数、五角星 不加区分地使用奖

或金钱之类的东西来驱动学习。 当然,在没有其它诱因动机时,在不可能用顿悟的方式来理 励物,可能会使学生分心,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而只关心能得到什么奖励上,从而不可能

达到对问题情境有顿悟的理解。就一般而言,达到理解水平本身就具有自我奖励的作用。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苛勒认为人类具有和人类有些相似的智慧行为, 是和情境的结构,和其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相适应的。 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他为顿捂定了这样一个标准:

这种行为的明显特征在于它是在对整个

-个整体,

已经

苛勒的实验表明猩猩在行动之前,

情境完全概览后产生的。这种智慧行为是一个连续的顺利的过程,这一过程作为 领会到了自己的动作为什么进行, 怎样去进行以及最终的结果为何,

领会到了自己的动作与

在苛勒看来,猩猩对问题的解决并非是一种盲目尝试错 “参照场的整个形势,一种完善解决的出现。

误的过程,而是处于对问题产生了顿悟。他把这种“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情境结构的行为”称 为顿悟,

有人在1964年对顿悟做了很透彻的分析:

“这样一些问题的解决,看来是突然来到的,

,在动物的意识 需要有理解、领会与

俨如包含着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整个错综复杂的手段在内的。一个新’完形’ 中突然出现;它确实好像’顿悟一闪’而引起的适宜的动作。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 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过程,

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顿悟学习有其特点,可归 纳如下:问题解决前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

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从问题

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 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 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不两立的。 6•创造性思维。

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 在问题解

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

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 很少有错误的行为;

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

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是针锋相对、势

韦特默曾对思维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创造性思维探讨 中,并建议通过把握问题的整体来进行这种思维。 个不同的年龄和难度不同的问题为依据, 的例证。

韦特默认为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配部分。

即使在必要的关注问题的细节

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整体。 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的整体中, 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 加以考虑。这是一种自上而下、 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他认为要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必 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

使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概观,决不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不得不去盲目试误。

韦特默强烈反对由试误说和条件反射说所引发出来的在教育领域中所采用的死记硬背 和机械训练的方法。他认为盲目的重复训练和死记硬背很少有创造性成分, 致极端机械化的行为习惯,导致盲目性和奴隶式地操作的倾向,

\"因为它容易导

而不肯于动脑,不能够自由

他的遗作《创造性思维》 于1945年出版,

以各

书中研究了从儿童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的过程一直到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的思维过程,

发现在各个解决问题的水平上都有创造性思维过程

地对待问题。”他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览问题情境,使他们明白怎样 去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争取在理解、领会问题的前提下,产生顿悟。学生也不能过 分依赖教师和权威, 机械地记住一些法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决。再比如高斯 10岁那年,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题,要学生把 认真考虑一番后,用他从未学过的求等差级数前

便以为万事大吉了。 例如,要

1到100的数相加起

求用六根火柴组成四个等边三角形,如果只从平面上考虑问题,打不破原有的框框和定势, 便无法解来(即1+2+3+,,, +100),比高斯大的孩子,闷着头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高斯却不着忙,

n项和的方法算出了得数 5050。

韦特默认为学习贵在打破旧有知识和模式的束缚,争取在对问题领域的基础上产生顿 悟,掌据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

主要贡献

中国心理学家叶浩生认为格式塔心理学有以下几点贡献: 批判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对以构造主义心理学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的 批判。格式塔心理学家称构造主义心理学为砖泥心理学,也即心理是砖,由联想(泥)粘合 在一起。他们认为构造心理学用内省把人的心理还原为元素是人为的, 质。

促进人本主义兴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论, 这一观念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就曾在韦特海默的指导下学习整体分析的方法, 本主义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的整体体验和描述。这些都表明了格式塔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比如人本

并最终形成了人 并不能揭示心理的实

同样,人本主义的几个著名代表人物也都强调对象

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对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

强调从整体上对信息的

其次是对广义 正是格式塔心理

同样,格

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重视研究心理的内部机制,

输入、加工和输出进行模拟研究,这一点可以说是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的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如知觉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学卓有成效的知觉研究才推动知觉心理学脱离感觉心理学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也很有成就,顿悟说也成为人类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一个学习理论。 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场的思想最早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引入心理学的, 广泛的应用,许多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建立都以此为出发点。 实验现象学方法为后来的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成为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这一思想后来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 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卓有成效的

实验现象学方法及其变种已

主要缺陷

中国心理学史家车文博认为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陷入唯心主义境地:

本来格式塔理论重视自然观察, 从接近实际生活而言, 是可取的。但是他们认为知觉自 身具有完形性质,不受过去经验的影响,于是极力缩小甚至否认过去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 用,使“完形”变成超验的东西。完形心理学夸大了心理的能动性,用先验的模式和主体内 在的规律解释心理形成的完整性,其结果是导致先验论和主观唯心主义。 未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

格式塔心理学把整体与部分对立起来,认为先有整体,后有部分;

整体决定部分,而部

他们认

分对整体毫无作用。因此该理论是片面的。该理论只重视质的分析而忽视量的分析。

为当时的心理学尚处于幼稚时期, 对经验只适合做质的分析,尚不宜做量的分析。其实定性 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因此,只强调质的观察而忽视量的研究也是片面 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与行为是场的现象,所以主张当前的事件只受当前情境的影响, 而不受现在、未来心理事实的影响。 该理论忽视发展的观点和历史因果的分析, 理论不太严谨:

格式塔心理学忽视生理基础的研究; 有的概念比较含糊,没有十分严格地规定出它们的 科学含义;有的实验缺乏足够的证据。 同时该流派在自己的理论中使用了大量的数理概念而 不加特别说明,许多概念有被滥用的倾向,

这使得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过于晦涩深奥,

使人

难以理解。这一切都影响了格式塔心理学完善学科建设,使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也是片面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