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P=31 S=32 Ti=48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
2.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
A.Zn B.Fe C.Ca D.Na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品,主要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
A.塑料玩具 B.纸箱 C.不锈钢水龙头 D.玻璃瓶
4.净水过程中可加入的吸附剂是( )
A.生石灰 B.熟石灰 C.活性炭 D.烧碱
)
5.在氧气中燃绕,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硫 B.红磷 C.铁丝 D.氯气
)
6.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氧化铜 D.木炭
7.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煤 B.酒精 C.氢气 D.天然气
8.生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下列关于生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只有铁元素,属于单质
B.性质:与橡胶类似,有较好的弹性
C.用途:可用于生产不锈钢 D.制备:常用铁矿石和焦炭化合而成
9.NH4NO3 可作化肥,某 NH4NO3 溶液的 pH=4。下列有关 NH4NO3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氮肥 B.久施可能造成土壤酸化 C.氮元素只显+5 价 D.可由氨水和硝酸反应得到
10.以下区分化肥种类的实验过程,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观察其外观为白色品体 B.闻其气味无明显气味
C.测其溶解性可溶于水 D.加熟石灰研磨一有刺激性气味
11.甲维盐(C56H81NO15)是种杀虫剂。 下列有关甲维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H、N、O 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14:16 B.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 12×56+1×81+14×1+16×15 C.C、H、N、O 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56:81:15:15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 / 8
12.右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粒子有12个质子 B.该粒子第一层的2个电子能量最高
C.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是阳离子
13. 右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各表示一种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有剩余 B.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1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湿布包住菜刀,防止其生锈
C.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作防腐剂
D.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5%的氢氧化钠溶液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7. 室温下,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恒温蒸发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甲和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丙和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室温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0×2.5/30 g
18.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
)
2 / 8
)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据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CO2(H2O): 通过装有氢氧化钠的干燥管 B. CuSO4溶液(H2SO4):加入过量的铜粉,静置,过滤 C. NaCl(MgSO4):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能,蒸发结晶 D. FeCl 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静置,过滤
)
20.下列实验,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27分
21.(3分)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请表示对应的物质或变化
22. (5 分)盐酸、硫酸是两种常见的酸。
(1)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白雾”现象的是浓__________,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是浓__________(填名称)。
(2)它们有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用稀盐酸除铁锈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磷酸(H3PO2)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或潮解性结晶,次磷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时,二者的质量比为33:20,此反应生成的盐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 / 8
23. (6 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氯化钠、 碳酸钠、硫酸钾、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足量稀硫酸,无气泡或沉淀产生,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固体无剩余。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以上实验,可以推知样品中肯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 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6 分)钛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性能优良,被誉为“太空金属”。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钛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__,每个Ti4+核外有___________个电子。. (2)钛会与热的浓盐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中Ti 的化合价为+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是工业制钛的一种工艺流程简图。
①氯化炉中有反应2X+3C+4Cl2 == 2TiCl4 + 2CO + CO2,其中 X 是_________。 ②还原炉内,参加反应的金属镁和生成的金属钛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无需化简) 25. (7 分)实验室可用以下流程制备 NH4Fe(SO4)2·12H2O,回答下列问题:
高温
(1) NH4Fe(SO4)2 中含有的带电的原子团(根)是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此化合物中铁元素显__________价。
4 / 8
(2)“滤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步骤②中的反应物共有_________种。 (3)如果取消步骤②,其它不变,上述流程得的产品则是(NH4)2Fe(SO4)2·6H2O。为探究又快又好的反应条件,某小组做了 4 组制备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数据可推知,用 1.00g 铁粉制备(NH4)2Fe(SO4)2·6H2O,较为合适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mL17.5%硫酸, ________ g 硫酸铵。 三、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3 分
26. (4 分)实验室用右用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 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连接好装置,打开弹簧夹,
______________,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无____________。 (2)点燃红磷前的操作是: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井将水面上方
空间____________,用弹黄夹________________。 27. (10 分)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1)实验台上摆放着如图所示仪器和药品,请结合图示信息答题。
①制取 O2,应选用药品___________(填编号),可选用仪器 A、C、______和 F(填编号)。 为完成实验,除了铁架台、玻璃片和药匙外,还需添加玻璃仪器___________(填名称)。 收集气体时,应等到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将其移入集气瓶。
②制取 CO2应选用药品_____________(填编号)。气体收集满后,要用玻璃片的_______面(填
“光滑”或“磨砂”)盖好集气瓶并___________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
5 / 8
(2)右图是某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装置,请据此推断:
①反应物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气体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9分)粗盐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以及泥沙等杂质。某教材设计了如下
粗盐提纯实验。
步骤 I:称取 20g 粗盐于 250mL 烧杯中,加 80mL 水,加热搅拌。
步骤 II:加热溶液近佛,边搅拌边滴加饱和 Na2CO3 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多加
0.5mLNa2CO3 溶液,静置后过滤。
步骤 III:往滤液滴加试剂 a,加热搅拌。(滴加试剂 a 到溶液 pH 值约为 2-3 为止) 步疆 IV:将溶液倒入 250mL 烧杯中,蒸发浓缩至出现大量晶体,冷却,过滤。用少量蒸馏
水洗涤晶体,将其转移到蒸发皿中,小火烘干。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中,“搅拌” 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步骤 III 中,测定溶液的 pH 值操作是:取待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低显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该溶液的 PH。
(3) 步骤 II“滴加饱和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 Na2CO3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
配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为:称取_________g 碳酸钠,溶解于 10mL (1.0g/mL)蒸馏水中,
加盖者煮沸后放凉,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存备用。
(4)试剂 a 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因为它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性,能除
去杂质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5)步骤 I 的加水量,既要方便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溶解,又要尽量减少
______________操作的耗时。
29. (10 分)锰广泛分布于生物圈内,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部分锰的化合物的颜
色及溶解性见下表。
6 / 8
请预测硫酸锰(MnSO4)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MnSO4 溶液、NaOH 溶液、稀硫酸、Na2CO3 溶液、NaCl 溶液、BaCl2 溶液。
7 / 8
2019 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调研检测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1-5 BBACA 6-10 DCCCD 11-15 BADCA 16-20 ADCDD
21.(3 分)HgO(1 分);H2O(1 分); 2NaOH + H2SO4=Na2SO4 + H2O (1 分) 22.(5 分)(1)盐酸(1 分);硫酸(1 分);(2)H+(1 分);
(3)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1 分);(4)NaH2PO2(1 分)。 23.(6 分)(1)Na2CO3 + Ba(OH)2 = BaCO3↓ + 2NaOH(1 分)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1 分) (2)K2SO4(1 分);NaCl(1 分)。
(3)取步骤 I 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振荡,观察现象(1分)。若有白色沉淀,则样品组成中有 NaCl;若没有明显现象,则样品组成中没有 NaCl (1 分)。
24. (6 分) (1)22(1 分);18(1 分)。 (2)2Ti + 6HCl(浓)=2TiCl3 + 3H2↑(2分) (3)①TiO2(1 分);②48:48(1 分)。
25.(7 分)(1) NH4、SO4 (2 分); +3(1 分)。 (2)FeSO4、H2SO4(2 分);3(1 分)。 (3)100;10.8;2.37(1 分)。
26.(4 分)(1) 双手捂住集气瓶(1 分);气泡冒出(1 分)。 (2)分为 5 等分(1 分);夹紧导管(1 分)。
27.(10 分) (1) ①甲(1 分);D(1 分)。酒精灯(1 分)。有气泡均匀冒出(1 分)。 ②乙、丙(1 分);磨砂(1 分);正放(1 分)。
(2)①固体和固体(1 分);②加热(1 分);③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发生反应(1 分)。 28.(9 分)(1)玻璃棒(1 分)。(2)与标准比色卡对比(1 分)。 (3) 确保溶液总积变化不太大(1 分);2.18(1 分);
(4)HCl(1 分);酸(1 分);挥发(1 分)。 (5)NaCl(1 分);蒸发(1 分)。 29.(10 分)①滴入 BaCl2 溶液,振荡(1 分);有白色沉淀产生(1 分)。
②可溶性碱(1 分);可溶性锰盐能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锰(1 分);滴入 NaOH 溶液,振荡(1 分);有白色沉淀产生(1 分)。
③可溶性碳酸盐(1 分);可溶性锰盐能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锰(1 分);滴入 Na2CO3溶液,振荡(1 分);有白色沉淀产生(1 分)。
+
2-△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