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看到一个英文小视频,是教大家怎样巧妙收纳衣服。这并不稀奇,类似欧美人所发布的用于安放或便于旅行携带的物品收纳实用方法的视频经常出现于各种媒体。与中国人经常传播的装饰家居一类的题材大异其趣。
这些电视频道有关家居装修节目人气大都比较高。朋友圈里一段时间以来也常有人晒自己费尽心思装修的居室,有人自豪地表明最后直接推翻了装饰公司设计方案,几乎完全DIY了整个装修过程,完工后自己俨然成了半个设计师。而在我看来所谓心血作品就是反复叠加、填充和点缀,关于什么设计理念,我看就是俩字:复杂,越复杂越好。至于什么美感,恕我愚钝,真没看出来。我倒是深感当今中国人居然能够在方方面面都与时代潮流相背而行。
当西方极简主义生活主张已成主流时,我们却在掺和拖家带口意识与暴发户思维基础上创造性地搞起了“轻奢”、“高尚风”。不少人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真实素养,通过描鼻子画眼追求高尚,却始终掩饰不了粗鄙认知。真正富豪显然不是这样,乔布斯、扎克伯格都是极简主义生活理念的实践者。很难想象如果他们满脑袋充满中国人这些圈圈弯弯的形式会创造出什么领先产品来。
西方人习惯化繁为简,中国人却爱化简为繁。国人对自身这种奇葩思维,却始终不自知。“有困难要上、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千年玩花样,大伙乐此不疲。
中国人追求繁缛的思维模式有着长久渊源。孔夫子毕生致力于推崇周朝礼制,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天天都想时光倒流到
四百年前。(今天想回到伟大舵手时代的左派们显然不如孔老师有想象力)虽然孔先生提倡的周礼难以适用于整日为生计劳作的平民百姓,但对于需要装神弄鬼主持祭司的周初统治阶层和需要依靠神圣性维持权威的后世统治者却很有必要。
周公制礼时代的中国是原始部落联盟祭司和治权密切结合的巫术统治后期向自然崇拜神祇赋予王权政治时代转型阶段(作者:理约热内炉)。为了帮扶小侄子坐稳王位、维护姬家千秋万代江山不变色,王叔姬旦发明了一套礼制。这套礼制从行政、爵禄、官职、祭祀、刑法、言辞到婚丧嫁娶、出行甚至穿着、饮食、洒扫无所不包。(计划经济弱爆了,周礼可以计划人生)。对于不用劳作的肉食一族来说,闲着没事玩制服系不仅有心理满足感,更重要的是能拉开与平民老百姓的距离(距离产生美),身份区别通过带入仪式感得到强化。这种情形下,任何人想要追求进步得到别人认同就要接受和执行这些复杂的礼仪。繁文缛节已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越繁复的礼节,越能代表高大尚。
周礼成百上千的教条把大伙管得严严实实。啥都规定好了,其它一概无需考量,所有人遵照执行就可以。孔先生很喜欢这套把式,因为他特别爱玩形式主义,事无巨细都要摆谱。孔先生不仅自己天天以卿大夫标准摆pose,还极力提倡百姓都按礼制要求行事,当然老百姓行的只能是平民之礼。自从儒学被奉上法统,中国人每个人脑袋必须始终绷紧一根弦,里面装着八百样规矩。
人与人之间礼仪是这些规矩的重要部分,三拜九叩即是典型规范。拜有尊敬顺服的意思,经常特指跪拜,在这个意义上,以行礼的姿势分,有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分别,即所谓的“九拜”。以行礼的次数分,又有再拜、三拜、八拜、九拜(包括祭奠的九叩)等分别。跪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传统礼节,是君对臣、卑对尊、幼对长表示恭敬顺服的礼节,俗称下跪磕头。早
先没有椅子时,贵族平民都席地而坐,跪拜礼即两膝着地,屁股着于脚跟,如果挺直腰,屁股不沾脚跟,就是跪;如果在跪的基础上身体再向前倾,将头着地,就所谓拜……发布文章没有规矩必须写多少字,笔者就不列举了。
拥有统治权、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中国历代统治者使用儒士们广泛推行这套儒家礼节,能书能文的儒生们因此拥有了礼教解释权。宣教这套礼制的儒生们总会煞有介事地作晦涩难懂的解释。谁的文字看不懂却能表明谁的学问高,都看懂了就没法装13了,自己的御用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装13与浮夸文风由此成了上流社会风尚。(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上层社会的言辞与行事也深刻影响到民众言行与思维方式。繁复的礼制文化成为将中国人引向复杂人格的重要推手。
繁复的礼制文化同时培养了中国人好面子情节。攀比与好大喜功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副产品。复杂的礼制要求使得中国人不得不做大量形式的、机械的工作,这不仅大量消耗了中国人精力,也限制了探究事物深层原理的创新思维。真正需要复杂推理和严密思路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方面,都是中国人短板。精神头都用在做表面文章了,专精玩弄十八般把式,哪还有精力做创新创造?现实糟糕也就不奇怪。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圈里繁缛复杂的社会文化,极大提升了社会运行成本,降低了社会运行效率。这无异于长期捆绑着厚重的衣装蹒跚而行,但中国人并不自知而是乐于层层加码。当中国人守着一亩三分地继续饶有兴致玩套路的时候,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科学大发展已经迅速展开。
西方思想者把深奥道理用浅显语文表达,开启民治;中国士大夫与文豪把浅显道理涂抹成玄之又玄的高深学问,世世代代制造弱智与文盲。
“激活周礼优秀文化的当代生命力”的文章见于官方媒体、“周礼之乡借国际象棋融通世界”的搞笑活动充分反映了今天儒粉们的思维还在穿越剧里回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