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

一、开课对象: 会计电算化专业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学习和讨论电算化会计一般知识与会计软件应用技术的课程,是继会计学基础课程与专业会计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信息化管理方向的会计专业课。从专业知识的递进关系看,本课程是对会计学科和计算机学科两方面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和提高。

本课程以通用会计软件为中心,通过软件应用训练与电算化基本知识教学,传授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技术与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实践教学与软件操作,学会运用所选会计软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与管理的方法,从中理解和体会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技巧,掌握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以及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的技能。通过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了解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理论与一般知识,了解会计软件,掌握电算化会计实施的程序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熟悉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程序和管理制度;掌握通用会计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总之,要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上面达到国家对会计电算化初级人员的要求,并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三、课时分配表: 课程名称 《会计电算化》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题一:会计电算化概述(8课时:6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了解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的差异,熟悉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及功能模块的划分,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各项组织和管理要求

(二)能力要求

全面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数据联系,对财务管理软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 1.1 会计电算化概述 1.2 会计核算软件 (四)教学重点 1、会计电算化涵义

2、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

总课时 180 讲授 48 实训 112 习题 12 测验 8 3、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4、会计软件的概念及功能 5、会计数据处理流程 6、会计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五)教学难点

1、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 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 3、会计数据的处理流程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题二:系统管理与基础设置(20课时:18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本章是对系统服务内容的总体介绍。要求了解系统管理在ERP管理软件中的地位,掌握系统管理的原理、主要功能及应用方法,掌握总账工具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二)能力要求

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操作员及权限,为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管理设置账套并进行账套的管理,进行适合企业需要的各种基础档案的设置,并根据企业实际还需要进行会计科目的设置等

(三)教学内容 2.1 操作员管理 2.2 账套管理 2.3 设置操作员权限 2.4 设置基础档案 (四)教学重点

系统管理中设置操作员、建立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设置操作员、建立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之间的关系,账套引入和总账工具各自适用的范围

(六)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与机房、ERP实训室等多种教学设施组织教学 课题三:总账业务(30课时:28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软件中总账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总账系统的初始化、日常会计处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及期末处理的各项操作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业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3.1 总账系统初始化 3.2 填制凭证 3.3 出纳业务 3.4 审核凭证并记账 3.5 期末业务 (四)教学重点 1、系统初始化 2、日常会计凭证管理 3、出纳管理 4、账簿管理 5、期末处理 (五)教学难点 1、日常会计凭证管理 2、出纳管理 3、期末处理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四:报表管理(22课时:20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报表管理系统的基本术语,掌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公式编辑及报表管理

(二)能力要求

能够灵活地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各种报表,并生成报表数据,能够熟练地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数据

(三)教学内容

4.1 报表管理系统初始化 4.2 报表模板 (四)教学重点 1、报表格式设计 2、报表公式编辑

3、报表管理 (五)教学难点 1、报表公式编辑 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五:薪资管理(20课时:18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工资管理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工资系统的初始化设置及工资数据管理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工资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做好准备,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分配工资,以及进行工资分摊等业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5.1 工资管理系统初始化 5.2 日常业务处理 5.3 月末业务处理 (四)教学重点 1、工资初始化设置 2、工资日常业务处理 3、工资月末业务处理 (五)教学难点

1、工资分摊与计提及有关凭证的生成 2、工资账套与系统账套的关系 3、工资类别管理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六:固定资产管理(20课时:18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日常管理及账表管理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做好准备工作,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增加资产,以及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内容

6.1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始 6.2 日常业务处理 6.3 月末业务处理 (四)教学重点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2、固定资产系统的初始化设置 3、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处理方法 4、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凭证生成 (五)教学难点

1、固定资产系统卡片管理

2、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有关凭证生成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七:采购与付款业务(20课时:16课时讲授,4课时测验)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采购业务处理的流程,掌握采购订单管理、采购入库、采购发票、采购结算、采购付款等业务处理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采购账表的查询方法。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采购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做好准备,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采购订货、采购到货并进行采购结算的业务处理,能够对各种形式的采购付款进行处理。

(三)教学内容 7.1 初始化 7.2 采购业务 7.3 付款业务 (四)教学重点 1、采购管理系统初始化

2、采购订货、采购到货及采购结算业务处理 3、采购付款业务处理 (五)教学难点

1、处理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

2、根据采购发票确认采购入库成本及采购付款的管理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八:销售与收款业务(16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销售业务处理的流程,掌握销售订单管理、销售发货、销售发票及销售收款等业务处理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销售账表的查询方法。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销售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做好准备,能够根据企业日常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销售订货和销售的业务处理,能够对各种形式的销售收入进行处理。

(三)教学内容 8.1 初始化 8.2 销售业务 8.3 收款业务 (四)教学重点 1、销售管理系统初始化 2、销售订货和销售的业务处理 3、对各种形式的销售收入的处理 (五)教学难点

1、处理销售发货单和销售发票

2、根据销售发货单等发货成本信息确认销售成本及销售收款的管理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九:库存业务(10课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采购入库单和销售出库单的审核方法,掌握材料出库单和产成品入库单的填写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能力要求

能够为库存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做好准备,能够对采购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传递过来的采购入库单和销售出库单进行审核,能够针对日常库存管理中的各种出、入库业务进行处理

(三)教学内容 9.1 初始化 9.2 库存业务 (四)教学重点: 1、库存系统初始化

2、采购入库单和销售出库单的审核

3、日常库存管理中各种出入库业务的处理 (五)教学难点

1、存货出入库管理,进行库存控制,库存账表查询及统计分析

2、仓库货位管理、批次管理、保质期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现存量管理和条形码管理等业务的应用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题十:存货业务(14课时:10课时讲授,4课时测验)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存货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单据记账、成本计算和生成记账凭证的方法

(二)能力要求

能够正确地计算存货成本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10.1 初始化 10.2 存货核算 (四)教学重点 1、核算系统初始化

2、计算存货的成本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五)教学难点

1、企业入库成本、出库成本和结余成本的核算 2、查询存货的收发、领退、保管及存货资金占用情况 (六)教学方法

利用电子教室教学系统演示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边学边操作,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五、大纲说明:

(—)教学法建议

1、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且操作性强的课程,和其他会计类课程差别较大,实验所需课时较多,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理论和上机实验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2、本课程实践性强,上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区别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标志,安排好上机时数,辅导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是学好本课程的根本。为此,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合理调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举一反三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提供财务软件的技能,教学应以会计核算的

流程为主线、以实验资料和会计法规为依托,着重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各项技术操作方法。

4、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期末考试应采用无纸化考试方式。 (二)前导课与后续课及分工

1、前导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 2、后续课:《财务综合模拟实习》 六、教材:

(一)教材版本 (二)出版社 (三)年月日 《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教程》(畅捷通T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〇一二年五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