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星城小学 葛庆婷
本节课主要教学第四单元《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内容,我在备课时觉得对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正确寻找单位“1”,所以我一直思考如何将这一重点给学生讲明讲清。
我充分安排让全班的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说话。因为本单元内容的基础就是对分数的认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说一说
34和的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明确让学47生说出是将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目的是在每节课上都将单位“1”的概念深入进去,让学生对单位“1”深入于心。
在共学新课时,只要出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我就积极鼓励让学生自己说将谁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谁是谁的几分之几了(已明白将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数的分母就是几)。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明白,我充分发挥利用了伙伴学习,同桌之间说一说,让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说一说,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检查每一位学生的了解情况,更是培养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助合作学习精神。但是并不是每一对同桌都能很认真的相互说一说,此时就需要我的不断检查,我请那些说的不认真的同桌在全班说一说,一是提示他们认真完成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另一个也是对他们的额外提醒。伙伴学习,不仅有力的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利于使学生逐步养成形成强烈的评价意识和一定的评价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反馈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能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也能很快弄清此类问题的理解步骤,学生也在收获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许多的疑惑,教学应沿着学生发展的路径来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课前,要能预见学生会在哪一个问题上出“意外”,这样自己就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