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泰国出口贸易潜力及其依赖因素分析
作者:方俊芝 高元元 来源:《商情》2013年第02期
【摘要】泰国作为中国在东盟市场上的主要伙伴国,本文将引用测算贸易潜力的主要模型-引力模型对中泰出口潜力进行测算,并且对出口贸易的依赖因素进行简单分析,促进中国对泰国贸易潜力的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出口贸易潜力,引力模型,依赖因素 1、引力模型概述
贸易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其中,出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供给能力,进口国的经济总量反映了潜在的需求能力,双边的距离(运输成本)则构成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阻力因素。 一般贸易引力模型的形式为:
式1中,Mij表示国家i对国家j的出口额; Yi表示国家i的GDP,Yj表示国家j的GDP;Dij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通常用两国首都或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表示。Aij为其它促进或阻碍两国之间贸易流动的因素。
2、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引力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 2.1引力模型的建立
本文综合相关各种引力模型,进行了一些适当的改进,最重要的由于考虑到本文的贸易引力模型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中国与泰国的贸易问题,而对于两个国家而言,地理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引力模型的距离变量在本文里是常数,本文在引力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形式如下:(以中国对两国的出口额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的基本方程)
变量。在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并且根据货物贸易关税削减时间表,2002年开始大幅度降低东盟六国的关税,所以本文取2002年为转折点,假定2002年以前不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CAFTA取0。2002年以后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效应,CAFTA取1。本模型所选用的变量以及变量的解释如下表:
2.2数据来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与东盟的泰国在2010年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实际贸易量与潜在贸易量的测算问题,选取的是1995-2010年中国与泰国的时间序列数据1。
由于本文除拟对工业制成品总量测算出口潜力外,还拟从部门层次上进行模拟。为此使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2版的3位数商品分类法,参照贸发会议的划分标准,工业制成品依据要素密集度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分成四大类,即(A)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制成品、(B)低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C)中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D)高级技术密集型制成品。 2.3计量方法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基于时间序列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对数变换也基本上克服了引力方程的异方差以及时间序列的非平稳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如多重共线性以及序列相关会导致模型回归结果出现偏差。本文采用逐步剔除法,逐步剔除不显著或者显著过低的解释变量,以纠正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3、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及中国对泰国的出口潜力测算 3.1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
根据以上数据,使用Eviews6.0软件对引力模型出口额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首先从总量层次检验基本模型,回归结果显示:
(1)GDP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中国与泰国两国的出口贸易量与双边的经济总量呈正相关,与预期一致。这表明经济规模是影响双边贸易量的重要因素,这与以前的研究成果相吻合。在经典的贸易引力模型中,GDP总量是影响贸易额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2)人均GDP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与预期相反,但可以解释为随着两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两国都倾向于减弱对出口的依赖。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基本吻合,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由对外贸易驱动逐渐转向国内消费拉动。
(3)泰国进口依存度、中国出口依存度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与预期结果一致。 (4)虚拟变量CAFTA回归系数为正。说明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及在其框架下的减税计划对出口贸易起到促进作用。从回归方程来看,虚拟变量对泰国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贸易作用都比较显著,并且具有正的促进作用。
说明:括号内为t统计值;***表示符合5%的显著水平,**表示符合10%的显著水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参照总量层次上引力模型的估算可以进一步对部门层次进行检验,惟一的区别就是各产业层次的出口额代替总量出口额,其他解释变量保持不变,最终回归结果归于下表: 中国与泰国引力模型回归结果(产业层次)
说明:括号内为t统计值;***表示符合5%的显著水平,**表示符合10%的显著水平。 3.2中国的出口潜力测算
对出口贸易潜力的估算是运用引力模型模拟“理论”或“自然”状态下的潜在出口额,然后将一国的实际出口额与模拟值进行比较。首先借鉴ITC(2000)对回归方程的模拟值进行调整,定义为:
其中■■为模拟值,X■■为调整后的模拟值若实际值模拟值, 按照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值大于称之为贸易充分或贸易过度。实际值与模拟值的比值小于1则为贸易不足或存在贸易潜力。
根据上表所列出的贸易实际值和贸易潜力值,我们可以看出在工业制成品上,我国对泰国的出口潜力比值为1.03属于贸易充分。且从产业层次上来看,我国对泰国的出口潜力比值差不多都在1.0左右,只有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值略小,基本上都显示为贸易充分。 4、中国对泰国出口贸易依赖因素的界定及实证分析 4.1出口贸易依赖因素的界定
通过对中泰贸易潜力的测算,分析得到中国在泰国市场上哪些产业呈现贸易潜力或者贸易不足的态势。本部分试图与影响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结合,即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因素,以促进我国与泰国在自由贸易状态下贸易潜力的发挥,进一步加强双方的贸易合作。
公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国家B的总进口的一般增长,即进口需求因素。②从0时期到t时期国家A对国家B的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即结构因素。 ③出口竞争力因素。 4.2中国对泰国出口贸易依赖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1995-2010年中国对泰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以及泰国总的进口额的数据,运用以上公式,计算出不同时期中国对泰国出口额增长依赖因素的变化,见下表: 中国对泰国出口传导机制(2008-2010)(总量层次) 单位:亿美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总量层次,可以看出竞争力因素是影响中泰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2008-2010年中国对泰国出口由于竞争力因素所引起的出口总额增长22.97亿美元,解释了出口额增长的56%。需求因素导致中国对泰国15.94亿美元的制成品出口额的增加解释了总出口额40.91亿美元的33.1%。结构因素则是中泰贸易相对影响较弱的因素。通过对产业层次的因素可以看出,对于不同产业,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也存在差异。
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因素是中泰出口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由需求因素所导致的出口额增长2.84亿美元,他解释了总出口增长的50%。竞争力因素的解释度比需求因素略低,成为影响出口额增长的次要因素。
对于低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泰贸易中需求因素也是其主要因素,在这段期间由于需求因素的影响绝对额的下降所引起的总出口下降的比重达到211%。结构因素和竞争力因素则对于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增长贡献较弱,分别只有-103%,-8%。
对于中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竞争力因素是中泰贸易的主导因素,由于竞争力因素所引起的出口额的增长解释了总出口额增长的61%。
对于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因素是中泰贸易的主要因素。中泰贸易总出口额18.41亿美元的增长63%是由竞争力因素引起的。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需求因素、结构因素对中泰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来正的效应。 5、总结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我国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 本文选择了中国在东盟较大的贸易市场泰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力模型表明我国在不同的产业类别上呈现贸易不足或者过度的态势。然而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引力模型的结论,需要将其与出口增长传导机制结合起来,进而博取最大的贸易利益。
从出口增长传导机制来看:(1)需求因素带动出口增长的则由于受到进口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增长具有不稳定性。(2)由于自身产业竞争力引起的贸易增长则有利于促进贸易潜力的发挥,即能够保证在长期内充分释放其贸易潜力。因此,中国在泰国市场要实现充分增长首先需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青峰,姜书竹.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 2002, (6). [2]姜书竹,张旭昆.东盟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 2004, (2).
[4]李玉举.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结论的调试[J].财经研究, 2005, (6). [5]孙林,赵慧娥.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7). [6]陈庶平,文淑惠.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中泰贸易效应实证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6) 注:
1、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额来自于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库。(http:
//unctadstat.unctad.org/ReportFolders/reportFolders.aspx?sCS_referer=&sCS_ChosenLang=en) GDP与人均GDP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
进口国与出口国的贸易依存度等于进口额或者出口额与进口国或出口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作者简介:方俊芝: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金融与经济管理理论与实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