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第4卷第10期 柴胡温胆汤治疗非酒精,陡脂肪肝50例临床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50 cases of NAFLD with the Chaihu既ndan decoction 胡洪涛蒋开平李建鸿陶银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中图分类号:R575.5 【摘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2)10.0003.03 证型:GD 要】 目的:观察柴胡温胆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 治疗组予以柴胡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以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治疗。两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肝功能(A【 、AST、 GGT)、血脂(TCH、TG)、B超和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GGT、TCH、TG水平及B超积分均 较前降低(P<0.05),除肝功能(ALT、AST、GGT)外,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 o I 床症状积分,治疗组较前有明 显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 o结论:柴胡温胆汤能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关键词】柴胡温胆汤;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 【Abstract]Obi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the Chaihu Wendan decoction in treating NAFLD.Methods:10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ed group was given the Chaihu Wendan deco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e tpolyene phosphatid)rlinositol choline capsules.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rteatment,liver function(ALT,AST and GGT),blood lipids(TCH,TG),B-ulrtasound nd aclinical symptom score in patients were observed.Results:After rteatment,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h tALT,ASLGGT,TCH,the level of TG and B—ultrasound points decreased( 0.05),in addition to liver function(ALT,ASL and GGT), the treated group decreased signiifcantly(P<0.05).The clinical smptyom score of the rteated group decreased signiifcantly(P<0.05),which ofthe control group no sinigifcant diference fP>0.05).Conclusion:The Chaihu Wendan decoction was effective in rteating NAFLD. 【Keywords】 Chaihu Wendan decoction;NAFLD;TCM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一种以无过量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 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⑥肝脏 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⑦肝活体组 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2.2年龄17岁~65岁,男女不限,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 例,平均年龄为38.8岁。 1.2.3知情者同意进入该临床研究 1.3排除标准 炎性细胞浸润和脂肪积贮等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近年 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脂肪肝与许多威胁生命的疾病密切 相关,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人们 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 病率逐渐升高,如何治疗已经成为医患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 采柴胡温胆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0例,取得较好的临 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①酒精性脂肪肝,甲、乙、丙、丁、戊型肝炎;②慢性肝 炎有肝炎病毒复制活动期者;③急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肝科 失代偿者;④脂肪肝能排除以下疾病所致:肥胖、糖尿病、高 脂血症、肝毒性药物或与化学物质有长期接触史;⑤合并心血 管、肝、肺、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年龄<17岁或>65岁者;⑧不同意进 入该临床研究者。 1.4病例分组 门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0例。 1.2入选标准 1.2.1按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NAFLD诊疗指南》 的诊断标准}l J符合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O例进 行治疗观察。治疗组男性33例,女性27例,平均(43±15.6) 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42±14.8)岁。两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1项者即可 诊断。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男性每 ̄J<140g,女性每 周<70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 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疾病临床表 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 组患者年龄、性别等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05), 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柴胡温胆汤加减:柴胡lOg,黄芩10g,姜半夏 9g,茯苓15g,枳实lOg,竹茹10g,陈皮10g,泽泻20g,虎 杖30,生姜5g,大枣10g;用法:水煎服,1 ̄/jI/d,每剂煎取 200ml。用量: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服用100ml。对照组予 症状及体征;④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 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⑤血清转氨 酶和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 .d. Clinical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 2012 Vo1.(4)No.10 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安万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 司生产,批准文号:H20020026),每日3次,每次2粒,3月 后改为每次1粒维持剂量。两组患者均要求控制饮食,适当运 动。每3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观察2个疗程。治疗期间观 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后上午空腹采 血进行肝功能、血脂及B超检查。B超检查根据脂肪肝的有无 及轻、中、重的不同,予以相应的积分(0分、1分、2分、3 分)。 1.7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以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均数±标准差( ± )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G、 TCH水平,B超的积分及临床症状积分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尸>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AL1’、AST、GGT,血脂TG、 1.6疗效标准 对患者神疲乏力、胸胁胀闷的症状,根据其有无及轻、中、 重的不同程度,予以相应的积分(0分、1分、2分、3分)。 每治疗3个月后,根据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予以观察 TCH水平,B超的积分及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见表1、表2、 表3。 记录症状积分变化。 表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变化( ± ) 注: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从表1、2可知,两组在相应的治疗结束后,其肝功能ALT、 AST、GGT,血脂TG、TCH水平,B超的积分较前均有明显 状及临床特点,可把其归属于“积聚”、“胁痛”、“痰浊”等范 畴,最早相关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名日肥气。”提示其 与过食肥甘厚味有关。“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 点专科协作组将NAFLD的中医病名定义为“肝癖”。近代医家 依据中医理论,立足于I临床,充分结合现代医学探究非酒精性 指肪肝病机。纷纷提出各自的见解。总体来看,多数医家认为 脂肪肝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由各种病因致脾失健运、 下降(P<O.05),其中,ALT、AST、GGT两组下降幅度无明 显差异(尸>0.05),TG、TCH及B超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较 对照组明显(P<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S) 肝失疏泄,以肝郁脾虚为主要病机;中期渐致痰湿内阻、郁而 生热,以痰湿内蕴和湿热内蕴为主;后期则在原基础上进一步 注: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加重,湿浊内阻,气滞血瘀,痰、湿、瘀互结于肝,痹阻脉络I2 】。 我们在长期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NAFLD患者大都与现 表3提示,治疗组在相应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 前有明显下降(尸l<0.05),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方面 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尸>0.05)。治疗组临床症状评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代社会生活或工作方式改变有关。生活方式改变者,嗜食肥甘 厚昧、煎炸炙爝,肢体运动减少而增重,常为主要因素,如此 则易滋生痰浊、湿热病理产物;工作方式改变者,或工作压力 3讨论 加大,肝气郁结不舒而乘脾,或因思虑过度而伤脾,脾虚水谷 不运,则湿浊痰饮滞留,郁久化热之势在所难免。肝脏位于右 胁肋下,与中医膜原位置相近。薛生白《湿热病篇》中说:“膜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根据其症 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第4卷第10期 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既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 里也”。NAFLD患者脂膏盛实之肥胖、神疲乏力、胸胁胀闷、 口苦粘腻、舌苔白厚或黄厚等临床证候,则呈现一派湿(痰) 热阻滞少阳(膜原)之象。因此,NAFLD患者的基本病机当 不离“少阳枢机不利、湿浊痰热阻滞”之端。有鉴于此,我们 .5. 基本病机,辨病与辨症相结合,组方用药综合目前的临床及实 验研究,有针对性的选用相关药物,亦可视为中西医结合的有 益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病诊疗指南[s】冲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2】胡义扬.力口强中医药治疗脂肪性肝病的深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24(1):12 论治NAFLD选择了疏解少阳枢机之小柴胡汤及分消走泄湿浊 痰热之温胆汤,合二为一,加减化裁,名之日“柴胡温胆汤”, 柴胡、黄芩、姜半夏、茯苓、枳实、竹茹、陈皮、泽泻、虎杖、 生姜、大枣组成。方中,柴胡理少阳、厥阴之气而疏枢机,陈 皮、枳实理胃腑而畅气机;半夏配合竹茹,燥湿化痰,消痞散 结,开胃土之郁,与行气之品配伍,升降相因,使气行则湿走; 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湿邪从下焦小便而出;生姜、大枣调 [3】杨建辉.林鹤和治脂肪肝的经验[J]_江西中医药,2000,31(3):1—2 [4]黄静娟,刘树军.论痰瘀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与治疗的指导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765.767 [5]扬钦河,凌家生,平换换,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与对策[J]. 中医杂志,2007,48(8):746.748 [6]王均默,等.中药药理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8 [7】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现代i临床中药学[M] B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48 和脾胃,合茯苓共谋脾运功能,欲绝“生痰之源”;黄芩清热 燥湿,配合柴胡,和少阳、达膜原,虎杖清泄浊热瘀毒。该组 方亦不悖现代药理之旨,研究证明1 7J:柴胡、黄芩具有明显的 保肝、降血脂和利胆的作用;泽泻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和LDL—ch,促进血清HDL—ch水平升高L8—1;虎杖降 脂效果与辛伐他汀相近,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胆固醇血症,且 无明显毒副作用【m】,此外,其有效单体虎杖苷能明显降低血清 总胆固醇(TC)、总三酰甘油(TO),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脂 代谢及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11-121。据各种文献资料统计,有降 [8]陶晋舆,吕环,张秋菊,等译泻抗动脉粥样硬化用系列研究(二)[J】_北京中医 学院学报,1991,1(6):51 [9]cE新华.泽泻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9,30(7):557 [1O】陈晓莉,肖华,薛克昌.虎杖片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比较[J].医药导 报,2002,21(1):25 [1 1]朱立贤,金征宇.白藜芦醇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 作用[J】.中成药,2006,8:260.261 [12]朱立贤,金征宇.白藜芦醇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 合酶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16—18 [13]1 ̄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脂作用的中药大约90多种,药典收载有68种I”],而柴胡温胆 汤中泽泻、柴胡、姜半夏、黄芩、茯苓、陈皮、虎杖等7味中 药均在其中。 临床研究表明,运用柴胡温胆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 明显缓解神疲乏力、胸胁胀痛等不适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 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B超的积分,临床疗效显著。在NAFLD 的临床论治中,我们始终把握中医理论的指导基础,抓住疾病 (上接2页) 21(3):217-220 编号:ER-12041403(修回:2012.05—20) 【13]安淑华.补肾祛痰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观察们.四川中医,2007,25(5): 44—45 【5]刘晓秋,李卫东,唐惠琼,等.D一半乳糖衰老模型大鼠的羰基毒化机理初步 探讨[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3):141—143 【6】夏晓英,陈慎仁,李冬虹,等.实验性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的建立[J].汕头大 学医学院学报,2004,17(3):161.162 【14]方朝晖.丹蛭降糖胶囊干预糖耐量低减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 16(4):402—404 【1 5]Hundal RS,lnzucchi SE.Metformin:new understandings,new uses册.Drugs, 2003,63(18):1879-1894 [7]周艳,谭海荣,潘竞锵,等.葛根芩连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和抗 氧化作用【J].中国新医药学杂志,2003,2(4):23—26 【8]潘竞锵,韩超,谭海荣,等.葛根芩连汤对抗地塞米松诱导大鼠胰岛素抵抗作 用【J】.广东药学,2003,13(6):38—40 【16】韩超,潘竞锵l中药非酶糖基化抑制剂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0, 9(1 1):748—750 作者简介: 王恒(1980一),男,山西中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老年糖尿病学 专业。 [9】陆菊明,潘长玉,田慧,等.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胰岛 素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_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0):31—34 [10]Snethalatha C,Ramachandran A,Sa ̄avani K,eta1.Study ofgenetic prediabetie South Indian subjects阴.Importance ofhyperinsulinemia and beta・cell dysfunction Diabetes—Care 1998 Jan;21(1):76 白永清(1962一),女,山西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从事老 年糖尿病学研究。 贾丽丽(1962一),女,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心实验室,副主任药 【11]唐奇志,廖志山,冯妙坚,等.健脾滋肾活血法干预糖耐量低减38例临床研 究[J】.新中医,2007,39(9):88—90 师,从事2型糖尿病相关中药学研究。 【l2】丁萍,罗玉觏徐进华.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疗效观察 【J].河南中医,2007,27(6):30—31 编号:EA.12032493(修回:201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