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教师专业成长中校长的方略 ◎车长忠 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决定学校教育质效的关键因素之 实践的,而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积累的。教师业务能 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校长管理的一项 力的提高途径正在于此。在教学岗位上抓提高,在教育活动 重要任务。校长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作用和价 中受锻炼,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行之有效的措施。 值。树立起正确的“教师专业化”这一科学观念,研究和 首先,运用鼓励性原则,坚持岗位实践练兵,是夯实 采取得力措施,组织管理好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尽快促进 教师专业技术功底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职业成熟和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 的过程中,校长应深入到一线当中去,发掘教师自信的心 用,依靠教师过硬的专业化水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理意识,使教师相信自已的潜在能力,相信自己能胜任教 一、用科学发展观激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培养爱岗 育教学工作,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教育教学骨干。有了这 敬业的专业精神 种心理素质,他们才能不断探求,不断提高。 在教师专,Jk.'96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的转变至 其次,在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重要,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有效、最持久的 的各种活动中,校长能否合理使用教师对于增强教师的专 支柱,是提高教师成就意识、培养共同追求目标的前提保 业信心,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至关重要。科学地组织全体 证,是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所在。做好此项工 教师的力量,合理安排,发挥所长,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 作的方式和方法就是“激励”。 力关系极大。对于这一点可称之为“专业兴趣”。实现个 首先,要处理好目标激励与榜样激励的关系。校长要 人价值、发挥才干是教师的一种精神需要,因为他们通过 带动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或通过发现、总结 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增长了专业能力,总是 和宣传校内优秀教师典型,为广大教师提供积极工作和努 希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甘心落后 校长只有因势利导, 力进取的参照和范例,从而激发教师为效仿榜样而奋发向 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 上,使教师的专业精神和成就意识增强。 业务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在教师专业成长 其次,要处理好尊重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关系。对教师 中,必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要从思想上给以鼓励、生活上给以关怀、工作上给以支 三、用在职自学进修形成教师多层次的知识网,培养 持,使其专业意识得到满足,能够被尊重、被信任、被支 广博实用的专业知识 持,从而使其体验到工作的高尚、职业的责任,进而产生 具有渊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前提条件,这是教 对教育教学工作无私奉献的热情。为此,在思想意识上要 好学生的重要保证。尤其是近几年的教育理念更新、新课 引导教师树立个人理想和成就意识,培养不断进取精神。 程改革对于教师知识更新要求的速度加快。作为校长,对 尊重需要行动,需要物质上的配合与支持。校长要通过 教师专业知识应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要求及指导:必备的 与教师谈心、家访等,与教师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情感联 学科专业基础知识,1—2门学科教材及教法知识,实用的 系,了解他们的发展愿望和遇到的种种困难,真诚帮助他 教育心理学知识,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意识。做到这 们解决问题,使教师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这对于教师形 些。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力支持,利于形成教师 成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都非常必要。 多层次的知识网络。 再次,要处理好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的关系。任何一 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为教师在职培训创造条 所学校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几位骨干教师的劳动结果,而 件。对于进修学习的教师要从时间上给予保证,课程安排 要依靠绝大多数教师的团结合作和共同努力。因此,从更 上给以照顾,对其学习情况要进行时间、内容、成绩的检 深一层意义来说,教师专业精神的激励,不是某一两个教 查,保证学有所获,使专业知识实用有效。在抓好教师进 师积极性调动的问题,也不是将教师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修的同时,更应抓好在职自学,这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来考虑,而是要在学校组织整体背景之下,如何追求一种 与此同时,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外地和他人的经验,进行信 教师群体激励效应,让激励的个体教师发挥示范和辅射作 息交流,利用信息补充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 用,激励全体教师争先,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专业精神 总之,校长要帮助教师转变陈腐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的转变。 引导其形成爱岗敬业的专业精神;帮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二、用岗位实践砺炼夯实教师专业技术功底,培养严 不断进取,提高成就意识,指导其掌握严谨治学的专业本 谨治学的专业能力 领;督促教师在职自学,拓宽知识领域,掌握广博实用的 一般的说,现代教师基本上都毕业于师范类学校,他 专业知识。以此来实现学校的共同目标,达到低耗高效的 们在具备了较多的知识储备后,要教好学生还有一个实际工 教育教学效果。 作能力的问题。而这种实际工作能力不是先于教育教学活动 (作者系大安市龙沼镇中学校长) 吉林教育・综合1—2/2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