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工艺方案论证
一、消毒工艺确定
A.尾水消毒处理的必要性
消毒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工序,早在2000年6月5日由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4号”中规定“为保证公共卫生安全,防治传染性疾病传播,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应设置消毒设施”。
2002年12月24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对污水厂尾水消毒有了更严格的规定,根据出水水质,必须采用适当的消毒方式杀灭污水中含有大量细菌及病毒。
B.消毒方法比较
消毒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加热、冷冻、辐照、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但目前最常用的还是使用化学试剂的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多种氧化剂(液氯、臭氧、二氧化氯等)、某些重金属离子(银、铜等)及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1) 液氯消毒
在水溶液中,卤素(包括氯、溴及碘)是非常高效的消毒剂,其中,氯在污水消毒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在标准状况下,氯是一种淡淡的黄绿色的气体,在-34.5℃,100Kpa的情况下,氯以透明的、略带琥珀色的液态形式存在。液氯通常装在钢制的氯瓶中贮存、运输。
氯气的比重是空气的2.5倍,而液氯的比重为水的1.5倍,液氯蒸发非常快,通常1L液氯可蒸发成450L氯气,换句话说,1kg液氯约蒸发成0.31m3氯气。
氯溶于水时,会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以快速进入细胞膜,破坏细胞组织,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Cl2+H2O=HOCl+HCl HOCl=H++OCl-
1
当PH值大于8.5时,次氯酸基本上全部离解成氢离子H+和次氯酸根离子OCl-,在PH值小于6.0时,则基本上以次氯酸HOCl形式存在,由于次氯酸根离子OCl-带有电荷,不易扩散进入细胞膜,因而相对于次氯酸HOCl来说,杀菌能力较弱,仅为HOCl的1/8左右。
氯作为一种强氧化性消毒剂,由于其杀菌能力强,价格低廉,使用简单,是目前污水消毒中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剂,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氯气消毒自1908年问世以来,为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起过重大作用。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家们对液氯消毒在水处理上的应用重新进行了评估和研究,发现氯气消毒具有以下缺点:
a. 氯会与水中腐殖酸类物质反应形成致癌的卤代烃(THMs); b. 氯会与酚类反应形成具有怪味的氯酚;
c. 氯与水中的氨反应形成消毒效力低的氯胺,而且排入水体后对鱼类有危害;d. 氯在pH值较高时消毒效力大幅度下降; e. 氯长期使用会引起某些微生物的抗药性。
有鉴于此,人们对其他的代用消毒剂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二氧化氯在最近几年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2)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于1811年首先由Humphry Davy用氯酸钾与硫酸反应时发现。1921年被用于纸浆的漂白。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始于1944年,当时美国的Niagara Falls水厂为控制水中藻类繁殖与酚污染所产生的气味,率先使用二氧化氯获得成功。目前在欧美国家,二氧化氯在水厂中的使用已日趋普遍。
二氧化氯(ClO2,分子量67.47)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具有与氯相同的刺激性气味,其沸点为11℃,凝固点为-59℃。
二氧化氯的气体极不稳定,在空气中浓度为10%时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在45~50℃时会剧烈分解。二氧化氯的水溶液在较高温度与光照下会生成ClO2-与ClO3-,因此应在避光低温处存放。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在10g/L以下时,基本没有爆炸的危险。
由上可知,二氧化氯的气体和液体都极不稳定,不能象氯气那样装瓶运输,只能在使用现场临时制备。研究表明,将二氧化氯吸收在含特殊稳定剂(如碳酸
2
钠、硼酸钠及过氧化物)的水溶液中,制成稳定的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在2%~5%,该溶液可长期进行贮存,无爆炸的危险,使用也很方便。
有试验研究表明,二氧化氯对大肠杆菌、脊椎灰质炎病毒、甲肝病毒、兰泊氏贾第虫胞囊、尖刺贾第虫胞囊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效果优于自由氯。对消毒剂能力的评价,通常用达到一定杀灭率时所需的浓度与时间的乘积ct为指标,ct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
(3)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用于水的消毒,具有消毒快捷,不污染水质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在欧洲已有两千多座饮水处理厂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同时,紫外线技术在高纯水制造工艺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微电子工业高纯水系统,几乎已离不开紫外线杀菌装置。展望未来,紫外线技术在21世纪仍将是人们所关注的消毒技术之一。
水的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对水的照射进行的,是一个光化学过程。光子只有通过系统中分子的定量转化而被吸收后,才能在原子和分子中产生光化学变化。换句话说,若光没有被吸收则无效。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时,便发生能量的传递和积累,积累结果造成微生物的灭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另外,石英套结垢也是紫外线消毒器运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石英套结垢会降低紫外线的穿透能力,从而大大地降低其杀菌效果。
(4)臭氧消毒
臭氧(O3)的氧化很强,比氯和其他常用的氧化剂强,臭氧的氧 化电位为 EV=-2.07,仅次于氟高于氯。是小型给水处理常用的一 种氧化消毒剂。
臭氧消毒具有以下特点:
1)臭氧在常温下易挥发,不易储存,一般采取现场制取,现场 使用方式。 2)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消毒剂,其氧化消毒效果位于化学消毒剂 之首,对水中无机物、有机物、细菌和病毒均有氧化消毒灭活作用。
3)会产生溴酸盐和甲醛盐等副产物,对人体有害。
4)使原水中溶解有机物产生微絮凝作用,强化水的澄清、沉淀 和过滤效果,提高出水水质,并节省出水的消毒剂用量。
5)反应速度快,臭氧水处理过程可分为:传质速度控制(快速 或瞬时反映)
3
和化学反应速度控制(慢速反应)的过程,可根据去除 物的种类和性质确定反应速度类型和接触时间。
6)臭氧在投加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需要回收处理。 7)臭氧的制取成本较高。
8)没有延时消毒作用,管网水中无法维持剩余臭氧量。 9)臭氧不能直接加入水中,需要设臭氧混合反应装置。 C. 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的比较如下:
项目 优几种常用的消毒方法的比较 缺 具有持续消毒作 含有机物时,产生副产 用、消毒成本较 物、氯气有毒,泄漏危 低。设备成熟、操 险、腐蚀性强 适用条件 液氯 适应各类水厂使用 作方便。投加量易 控制 杀菌效率高、接触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 紫外线 无持续的消毒效果、寿 时间短;不产生副的工矿企业、集中用水 照射 命短,运行维护成本高 产物 用户 氧化消毒效果较消毒成本高,不易储存, 二氧 氯 气好.投加单易爆炸;需要现场制取, 适应于有机物微污染 化氯 耗少. 接触时间制取设备复杂,产生副 短,残余 量保持产物,且副产物控制较 臭氧 氧化消毒能力强、 生产投资大,生产运行 适应于有机物严重污染 除臭除味 成本高。无持续性消毒 通过上表比较可以看出,在各种氯消毒工艺中液氯消毒仍然是目前最为低廉的消毒手段,但液氯泄露较为危险,使用需要审批,较为繁琐。针对出水一级A标准对于色度的要求,建议采用臭氧接触的消毒方法。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