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集体教育活动中应处理的关系
[摘要]随着现代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在教学中由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经验的影响,同样的事物与现象对于不同的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发挥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幼儿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而集体教育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学习内容统一、固定,强调幼儿自己的主动活动,可以使幼儿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注重幼儿的理解性,接受幼儿的个别差异及个别化学习,它已成为幼儿园教师采用较多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
[关键词]教育目标;教育过程;主导作用;主体作用;关注;积极参与;关系;兴趣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对培养幼儿有组织的行为,使他们学会遵从成人的指示。从而为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从组织形式来看,集体教学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要真正发挥集体教育活动的作用,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 教育目标与教育组织形式及教育手段的关系
首先,活动目标一直是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活动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终点,教育目标影响着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手段的选择。而选择什么样的和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也将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是为教育目标服务的。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操作材料、设计教学程序、运用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及幼儿的学习特点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目标进行,教育目标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教育目标的制定不仅要面向全体活动,更要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组织形式的选择也要紧紧围绕目标,要面向全体幼儿,并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索的欲望。教育手段的运用要有利于幼儿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创造、同时能体现出高效益的原则。我们评价一个活动的成败与否,不能只看形式是否多样,手段是否先进,材料是否丰富,更应该看看它们有没有很好地为教育目标服务。
2 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
以前,老师过分注重教育的结果,现在的教育理念是强调注重教育的过程。但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关系,他们认为,只要幼儿在活动中玩的开心,在忙与操作就好了,至于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真正的得到成长,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如何则无人关注。
然而,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是相辅相成的,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单纯去追求教育结果,只会导致幼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但是忽视教育结果,过分注重教
育过程的话,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为集体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要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下,促进幼儿在知识、能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要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幼儿智能的有效发展。
3 教师主导作用于与幼儿主体作用的关系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关系,把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错误地理解为对幼儿的严格控制和约束,导致活动的组织过程无序或者教学过程死板。事实上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要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学习成功的方法,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与幼儿主体的关系,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平等、尊重的教学氛围。其次,要细致而又目的地观察幼儿的反应,倾听幼儿的想法和主张。再次,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之中,及时引导幼儿去探索。在观察、倾听、参与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没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总之,幼儿的教育教学是在一日活动中进行的,我们要在集体教育中,关注教学活动目标,始终围绕目标设计组织教学;关注幼儿真正的兴趣与需要,使教育与幼儿的需要保持一致给与恰当的有效的引导。另外,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时,必须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幼儿的学习经验,心理发展特点,充分预设,尽可能多的预想在执行教案时,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把静态的教学设计与动态的教学过程链接,保证教学活动如行云流水般流畅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2]《幼儿教育》1999年08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