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标产品的选择及研究方法论
1. 目标产品的选择
由于出口贸易产品种类繁多, 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逐个对每一产品进行分析, 有选择的分析是现实和必要的。为了使这种选择具有代表性, 本研究选取了出口贸易中三类产品作为重点分析对象, 分别是大宗贸易产品、能源类产品和常规的高耗能产品。
我们首先对2005 年中国海关出口商品的出口量进行了排序, 从中去除能耗量很低的食品类、医药类等产品后, 选取出口贸易量大的产品( 将有些产品进行了归类) 作为第一类重点分析对象; 其次, 选取出口贸易中的能源类产品和传统的高能耗产品, 作为第二类重点分析对象。按此原则, 本研究最终选取了46 种出口贸易产品进行了分析。这些产品从出口载能量看, 应该基本上涵盖了出口贸易中载能量高的产品的主体, 也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出口贸易的载能特征。表1 是本研究选取的目标产品及其出口数量和金额。
序号品名数量
金额
( 万美元)
序号品名数量
金额
( 万美元)
1 煤( 万吨) 7168 427214 24 肥料( 万吨) 446 98844
2 焦炭、半焦炭( 万吨) 1276 234058 25 烧碱( 万吨) 31 8701
3 原油( 万吨) 807 269601 26 纯碱( 万吨) 178 28916
4 成品油( 万吨) 1401 641146 27 电石( 万吨) 10 3427
5 水泥( 万吨) 2216 68460 28 黄磷( 万吨) 10 16708
6 平板玻璃( 万平方米) 19925 444835 29 纺织品( 万吨) * 497 1151374
7 玻璃制品( 万吨) 349 30 化纤( 万吨) 108 287306
8 建筑用陶瓷( 万吨) 881 503738 31 服装( 万件) 698987 3243219
9 家用陶瓷器皿( 吨) 2009261 32 鞋( 万双) 691000 1042355
10 瓷具( 万吨) 184 33 家用冰箱( 万台) 1761 150097
11 生铁及镜铁( 万吨) 223 66651 34 空调( 万台) 2560 506193
12 硅铁( 万吨) 94 61402 35 电视机( 万台) 8590 841965
13 钢坯及粗锻件( 万吨) 707 267284 36 洗衣机( 万台) 952 105171
14 钢材( 万吨) 2052 1307968 37 塑料制品( 万吨) 673 1778274
15 未锻造铜及合金( 吨) 144671 54982 38 塑料( 万吨) 362
16 铜材( 吨) 463560 207366 39 橡胶( 万吨) 70 531735
17 未锻造铝及合金( 吨) 1318599 237952 40 轮胎( 万条) 22520
18 铝材( 吨) 711484 195089 41 蓄电池( 万个) 258879 414133
19 未锻造铅及铅合金( 吨) 465034 48245 42 集装箱( 个) 2046530 587142
20 铅材( 吨) 4835 43 汽车和汽车底盘( 辆) 1084309 190396
21 未锻造锌及锌合金( 吨) 146845 38184 44 船舶( 艘) 136376 457802
22 锌材( 吨) 24991 45 电动机( 万台) 325972 340677
23 乙烯当量( 万吨) * 10 8405 46 发电机( 万台) 63
2005 表1 年全国海关主要出口贸易商品的数量和金额
注: * 为按行业平均情况折算为重量单位。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06) ; 《中国海关年鉴》( 2005) 。
2. 研究方法论
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的方法来估算出口贸易产品的载能量和碳排放量。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对产品、工艺过程和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能量与原材料需要量以及对环境排放进行量化评估的研究方法。对本研究而言, 我们将估算出口贸易产品中所包含的全部能耗, 包括两类能耗, 一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能耗, 二是产品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中所隐含的间接能耗。研究中定义出口贸易产品中的这种全能耗量为产品的“载能量”( EmbodiedEnergy) , 对它的计算有以下几点原则和考虑:
( 1) 产品的载能量要包括直接耗能量和间接耗能量, 对于后者要计算沿产品链一直递推到最上游开采端的过程中的所有能耗。一般来说, 某种贸易产品的能耗指的是生产这种产品的直接耗能量, 但实际上, 该贸易产品生产中还要消耗各种原材料或中间产品, 而这些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也要消耗能源, 因此, 这部分能源实际上也是为获得该最终产品所消耗的, 应该计算到该产品的载能中。举例来说, 我国是家电产品出口大国, 家电本身生产过程中的单位耗能量很低, 但决不能据此就说家电所包含的能源量很低。实际上, 家电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钢、有色金属、塑料等在其生产过程中都消费了大量的能源, 这些原材料单位产品负载的能源量亦不容忽视。
( 2) 产品的载能量只计算到产品成品端, 对于产品的使用和废弃后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不在计范畴。尽管按照全寿命期的理论, 一个产品的能耗量除了在生产过程消耗的各种能源量以外, 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以及产品废弃后处理的能耗也都属于产品“全能耗”的范畴, 但是, 考虑到对于出口贸易产品来说, 能耗链到产品出口端时即告终止, 在出口后因为已经处在国内边界以外, 因此, 这后一部分能耗不再作为该出口贸易产品的能耗。对进口贸易产品来说, 本研究考虑的是进口贸易产品对我国能源供应量的直接影响( 能源类进口产品) 或是由于替代国内生产该类产品所减少的能耗( 其他进口产品) , 因此也不考虑进
口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 3) 研究中所计算的为净载能量, 即只核算生产某一产品在中国境内实际发生的直接和间接能耗量。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进口原材料和进口中间品中所包含的能耗, 进行了扣除。
( 4) 研究中还考虑了产品之间以及产品本身存在的循环消耗关系。比如说, 煤炭生产过程中要消耗电力, 而电力生产过程中又消耗煤炭, 二者之间存在一个循环消耗的关系。因此, 在研究中采用了迭代的方法对这种循环带来的额外耗能进行了计算, 迭代次数为10 次。
根据以上原则, 我们建立了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产品的载能量公式, 如公式( 1) 所示。
ET = ED+ EI = ED +i !( EDi+EIi ) ( 1)
其中: ET 为某种出口贸易产品的载能量; ED 为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耗能量; EI 为该产品的
间接耗能量, 是构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或中间产品( i) 的能耗量之和, 而这些能耗量也可以进一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耗能量( EDi) , 另一部分是原材料或中间产品所包含的间接耗能量( EIi) 。由于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间接耗能又包括它们消耗的上一级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全耗能, 因此, 这一能耗计算过程会逐步向上级延伸, 直到最初的资源类产品的开采端的耗能。以钢铁为例, 图1 显示了对钢材产品载能量的计算过程, 其中, 大的虚线框为本研究的计算边界; 实线箭头反映了钢铁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产品的载能量包括了处在大的虚线框内的每一个生产过程中的直接能耗和所涉
及的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隐含能耗; 小的虚线框是常规意义上的钢铁产品综合能耗的计算边界。
在以上计算过程中, 对各个产品的能耗分别按煤炭( 包括原煤和焦炭) 、石油( 包括原油和成品
油) 、天然气、电( 包括一次电力和二次电力) 等能源品种进行了计算, 之后再加总得到总能耗。在此基础上, 根据不同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 进一步计算了这些出口贸易产品所内含的碳排放量。分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根据《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中的相关排放因子数据和IPCC 的排放因子数据综合考虑后确定, 如表2 所示。
2 研究方法
本文从能源需求角度,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核算我国出口内涵能源状况,分析变化趋势,进
而展望2020 年出口部门通过结构调整能够挖掘的节能潜力。
2.1 测算方法
(1)核算出口内涵能源利用投入产出方法中的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数,对出口产品内涵能源进行核算。直接消耗系数表示第j 个部门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第i 个部门产出的数量。若用Xj 表示第j 个部门的总产出,用Xij表示第i 个部门用作第j 个部门生产消耗的数量,则直接消耗系数:
a i j= Xi j/ X j 完全消耗系数表示第j 个部门提供单位产出时,对第i 个部门产出直接和间接消耗的数量之和。所有直接消耗系数a i j 构成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所有完全消耗系数bij 构成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若单位矩阵为I。则:B= ( I - A ) - 1 - I
利用完全消耗系数,计算各部门出口1 个单位产品直接和间接消耗的一次能源各部门的产出数量。根据一次能源各部门产出价值量与实物量的关系,得到各部门出口1 个单位产品消耗的国
内内涵能源数量,加总得到出口内涵能源总量。对于出口部门,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服
务贸易三部分。加工贸易部分由于原材料主要来自进口,只计算其直接消耗的一次能源和电力;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部分,则计算其直接和间接消耗的所有能源。
(2)分析出口结构调整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出口对国内一次能源需求的影响包含总量、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为分析方便,根据出口规模、能源强度等指标将出口分为机电行业、高耗能行业(钢铁、化工和石化行业等)、纺织业、服装业、服务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行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以及其他等。出口结构调整,既包含出口行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也包括行业内部细分行业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后者主要体现在行业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上。
借鉴节能潜力分析中“总量—结构—技术”的分析思路,首先,利用2002 年、2005 年及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对上述十大类行业出口产值、出口增加值、出口内涵能源等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其次,利用海关出口数据,分析我国细分出口结构变化趋势;再次,结合G D P 和出口增速预测,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主要载能产品出口规模进行展望,分析未来出口结构变化趋势;最后,结合微观层面行业技术和结构节能潜力分析,分析增加值能耗下降潜力,最终得到整个出口部门结构调整的节能潜力。具体而言,关于出口增速,假设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下,出口增速相同;关于出口结构,在基准情景下,与2010 年相比,假设2020 年出口结构不变;在政策情景下,假设服务业比重有所提高,高载能行业占出口的比重有所降低,其中,服务业主要依据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前景确定,高载能行业主要依据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品、一次能源产品出口规模前景确定;关于出口分行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主要依据我国2000 年以来分行业节能降耗进展,以及中长期节能约束目标等确定。
2.2 数据处理
受统计口径和体系制约,我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海关进出口统计的H S码分类不尽相同,最新投入产出数据仅到2007 年。考虑到调整和更新投入产出表难度很大,本文从能源视角出发,针对投入产出表42 个部门、海关99类商品和服务贸
易出口,根据出口规模、能源强度等进行合理归并,确定十一大类出口行业进行测算。由于同一大类商品增加值能耗比较接近,与理论上全口径内涵能源出口相比,误差不大。本文以2007 年为基年核算出口直接和间接消耗的一次能源,关于加工贸易出口,由于投入产出表中出口扣减了来料加工装配进口和出口,包括了来料加工装配出口的加工费,与海关统计数据存在误差,本文假设各部门进口中间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相同。关于服务贸易出口,投入产出表中服务贸易出口与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差距较大,本文主要参考商务部数据。此外,许多已有研究在核算内涵能源时,没有包括能源生产和加工转化部门的直接出口情况,本文考虑了一次能源生产部门的出口,包括煤炭、原油等。在分析未来出口节能潜力时,由于国家统计局自2008 年起不再公布分行业工业增加值,本文主要参考历史趋势,对出口行业增加值率以及增加值能耗下降等进行展望。由于出口内涵能源包括直接和间接一次能源消耗,其对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贡献也包括直接增加值和中间产品带来的间接增加值两部分,为此,本文利用价格指数,对主要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校准,利用各行业单位不变价出口总产值能耗变化,展望各出口行业节能潜力,其中,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参考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库,出口服务贸易价格指数参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