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2021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专项综合练习及详细答案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小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向右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1s内木箱没有动,所以此时不是平衡状态 B.1s﹣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C.如果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D.如果3s后人突然用6N的力往回拉箱子,此时物体立刻向左加速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0﹣1s内木箱没有动,木箱处于静止状态,静止也属于平衡状态,选项A说法错误; B.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2s—3s内,木箱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推力等于摩擦力,即摩擦力大小为4N,所以1s﹣2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选项B说法正确;

C.如果3s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将不再受平衡力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木箱将不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C说法错误;

D.如果3s后人突然用6N的力往回拉箱子,由于惯性,物体先做向右的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做向左加速运动,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2.狗拉着雪橇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1,后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2,则( ) A.F2<F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无论雪橇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而其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始终是平衡力,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故拉力大小不变,即F2=F1,故B正

B.F2=F1

C.F2=2F1

D.F2>2F1

确。 故选B。

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牛顿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行驶 D.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没有惯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A错误; 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同样有惯性,B错误;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能继续向前行驶,C正确; D.惯性的大小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与所处的位置无关,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一样有惯性,D错误。

4.如图l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8~l0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t=l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5m/s D.若16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丙确定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状态,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及图2,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详解】

由图3知,12到18s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2知,此时f=F=4N。

A.由图2知,0~4s内,物体受到的拉力F=2N,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此时物体应处于静

止状态,所受静止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2N,故A错误;

B.由图3知,8~10s内,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摩擦力仍等于4N,故B错误;

C.由图3知,从10到12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vs10m5m/s t2s而在这段时间内物体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所以做加速运动,因此全程的平均速度应大于10s时的速度,故C正确;

D.若16s时撤去F,物体受摩擦力的作用将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时,与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C.平衡木受到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所以运动员受到的是平衡力

A.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符合题意;

B.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作用在平衡木上,与运动员重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不符合题意;

C.平衡木受到的重力作用在平衡木上,与运动员重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不符合题意;

D.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在地球上,与与运动员重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B.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 D.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

A.5N,0N

B.0N,5N

C.5N,5N

D.5N,1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物重G=5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N,示数也为5N. 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数也为5N. 故选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 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 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不是力,故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在空中继续前进,故A错误;

B.汽车在平直道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是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支持力和重力,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

C.用力捏闸,使行驶中的自行车更快停下来,这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故C错误; D.用力拉弹簧,力度越大,弹簧就被拉得越长,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但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注意对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质量大小有关,且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而应该描述成:具有惯性。

8.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

A.B和C之间的摩擦力0N B.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0N

C.B物体所受的合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D.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所受的合力为零,AB受到5N的水平向右拉力,所以受到C对AB向左的摩擦力5N,即B和C之间的摩擦力5N,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A向右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可知A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符合题意;

C.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所受的合力为零,故C不符合题意;

D.对整体分析,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受力平衡,整体受到5N的水平向右拉力,所以受到地面对整体水平向左的摩擦力5N,即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将向左倾倒 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木块下部由于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会向右倾倒,故A错误;

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二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10.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

丙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答案】A 【解析】

甲图中,物体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说明此时火车在匀速运动;

乙图中,物体向右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加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右倾倒;火车向右减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

丙图中,物体右左倾倒,说明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因为,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时,塑料杯的下部由于摩擦也随着减速,而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向左倾倒;火车向右加速时的情形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解释.

综上所述,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或向右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或向右加速),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木块B足够长,正方体A在B的上表面且用不可伸长的细绳连接在竖直墙壁上,A、B质量相等。当用大小为24N的拉力F使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已知地面、A、B三者的粗糙程度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2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对A受力分析,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则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A错误; BCD.由题意,A、B质量相等,且各接触面动摩擦因数相同,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N可知,物体B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B.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8N D.B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f地BN2mg

A、B之间的摩擦力

fABNmg

又在F作用下,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水平方向受平衡力,则有

Ff地BfAB2mgmg3mg24N

由此可得:f地B16N,fAB8N,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B。

12.如图所示,重力分别为G甲和G乙的甲乙两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力为N1,乙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N2,水平桌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为N3,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G甲与N1是一对平衡力 B.G乙与N2大小相等 C.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N3大小等于N1与N2大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甲物体受到重力G甲和它对乙物体的压力为N1,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甲和乙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是平衡力,故该选项错误; B.乙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N2等于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和,即

N2=G甲+G乙

故该选项错误;

C.乙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N2,水平桌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为N3,这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乙和水平桌面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该选项正确;

D.N3与N2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

N3=N2=G甲+G乙

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力为N1等于甲的重力即N1=G甲,故N3大小不等于N1与N2大小之和,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C。

13.小明发现蹦极运动中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大小不变,而弹性绳的弹力是变化的。蹦极运动的过程是利用弹性绳捆住人的脚,从高处p跳下,人到a处时刚好拉直弹性绳,人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c后又返回向上运动,如此反复,最终停在b位置。在开始下降时,经过pa段、ab段、bc段的过程中,人的运动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pa段加速运动 B.ab段加速运动 C.bc段减速运动 D.a点速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pa段人在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因此做加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知,人最终停在b位置,即b位置时人的重力与绳的拉力二力平衡,合力为零,在ab段,人的重力始终大于绳的拉力,因此合力与人运动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bc段绳的拉力大于人的重力,因此合力方向与人运动的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上述分析可知物体下落过程中,pb段不断加速,bc段不断减速,因此b位置时速度最大,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小球。开始时小球静止在 O 点,将小球向下拉到 B 点,释放小球,已知 AO=OB,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

A.小球运动到O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B.小球运动到A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C.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增大 D.小球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O点是小球在自然状态下静止时的位置,此时弹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则小球从B点运动到O点时,速度不为0,小球由于惯性仍然向上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O点是小球在自然状态下静止时的位置,此时弹力与重力是平衡力,小球到达A点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受合力向下,所以不会保持静止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点(弹簧原长的位置在O点的上方),说明此时小球受到向上的弹力和向下的重力大小相等;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不含O点)弹簧的形变量大于在O点的形变量,所以此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向上,则小球向上做加速运动,其速度不断增大,故C符合题意;

D.在从O点运动到A点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从O点恢复到原长过程,弹力逐渐减小方向仍向上,但合力向下,此时弹力小于重力,故减速,从原长到速度为0时,弹力逐渐增大,方向向下,故合力向下,继续减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受到重力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F与摩擦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G和支持力F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不下滑,说明摩擦力f的大小大于重力G的大小 C.支持力F与摩擦力f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斜面受到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垂直于斜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重力G和支持力F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反,而且不共线,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故A错误;

BC.物体在3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0,所以支持力F和静摩擦力f的合力一

定与重力等值、反向、共线,所以摩擦力f小于重力G的大小,支持力F与摩擦力f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故B错误,C正确;

D.斜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 故选C。

16.如图所示,小明拉着小车匀速行走在水平路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拉着小车匀速行走时,小明对小车没有做功 B.小车的重力与地面给小车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C.小明对小车的拉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给小明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后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车在小明的拉力作用下,运动了一段距离,因此小明对小车做功了,故A错误; B.读图可知,小车受到小明的斜向上的拉力,小车的重力与地面给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两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读图可知,小明对小车的拉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摩擦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属于平衡力,故C错误;

D.小明的脚对地面有一个向后的摩擦力,同时地面对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17.下列函数图像能正确地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

A.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与伸长关系

B.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关系

C.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关系

D.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关系,图像应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故A不符合题意;

B.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若压力为零,则摩擦力为零,而选项中图象反映的是压力为零,仍有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P=

F可知,压力一定时,物体受到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图像为双曲线的一部S分,故C符合题意;

D.根据P=gh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时,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关系,而选项中图象反映的是深度增大压强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如图吊灯静止挂在天花板下,下列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 )

A.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线的拉力 C.灯对线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 D.线对天花板拉力和灯对线拉力

A.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线的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符合题意;

C.灯对线的拉力和灯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不相反,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线对天花板拉力和灯对线拉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不相反,,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重为G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由图可知F 1是弹簧对小球的拉力,F2是小球对弹簧的拉力,F3是铁架台的水平横杆对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重力G与F1是一对平衡力,F2和F3是一对平衡力,F 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G与F3是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如图所示,骑自行车出行郊游,是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B.当骑行者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前进时,路面受到的压力与自行车受到的支持力是对相互作用力

C.如果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力全都消失,那么车会慢慢停下来

D.当骑行者在平直路面上,停下来时,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A错误;

B.当骑行者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前进时,路面受到的压力与自行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正确; C.如果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自行车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做匀速直线运动,C错误;

D.当骑行者在平直路面上,停下来时,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等,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等于车和骑行者的重力之和,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错误。 故选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