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执教了《三角形中位线》一课,感触颇深。
一、成功心得
1.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2.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了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件,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把握住了教材的
“度”,既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3. 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4. 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留下的遗憾
三角形的中位线多应用于计算线段的长度、判断线段与线段间的位置关系或大小关系。这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内容太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安排一课时比较紧张。在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的探讨中做得不够,后面的探究只能留在课后,学生的能力没能展现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我感觉学生对辅助线的添加有困难,而且我在教课时没有完全放开给学生去活动,而是在我的一边指导下一边去做,我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怕耽误时间太长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可是这么
一来却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思维,体现不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现在感觉像我这种牵引的做法不是太可取。
如果我在将课前预习落实更到位一些的基础上,在证定理之前再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是不是要好一点,那就是如何将一个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我觉得这样设计会更好一点,因为有了这个活动学生对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所添加的辅助线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也能突出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思想。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2020年12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