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理健康,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方法。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这两年的大学学习与生活经验中,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于大学生而言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
三、是意志健全。即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
四、是人格完整。能够把自我的人格、自我需求和追求的目标统一起来。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有良好的自制力,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我觉得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学习压力、自我认同误区、人生目标的树立、未来方向的选择、人际关系等等,这些我们或许还正在经历着。
而如上文中提及的,我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下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1、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外界事物,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2、 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
4、 正确地看待压力,理性地认识自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