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
王强强
(天水市秦州区大门镇中心小学,甘肃天水741000)
小学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体,所以对小学生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于正确把握教学规律十分必要。小学生因年龄小、
认知少,所以常常对于周围的新鲜事物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很想一探究竟。然而受想弄清楚的渴望与自己难以弄清楚的现实矛盾的折磨,小学生表现了出心中常怀有莫名的疑问,口中常问出奇妙问题的特点。小学生又因自控能力弱,常常表现出禁不住生活中诸多奇闻趣事的吸引,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学习上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常常导致学习时间在量上难以累积达到实现学习上质的突变的要求,最终导致学生难以获得老师、家长认可的不良后果。小学生还因单一、单纯如白纸一般的特点,使得其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所以在良好环境的引导下,他们很容易获得老师和家长期许的那种成长历程。
数学是一门对抽象思维品质和运算动手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学科,同时它也是一个面对数学难题时,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大胆假设和勇于探索去获得答案的探究型学科。这一学科特点使得有着上述特点的小学生,尤其是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于一点上的小学生感觉数学这门课程学起来不容易甚至很难。而在花费了较大努力之后未能获得期许结果的小学生,其强烈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摧毁,而这种情况在外部鼓励下经多次鼓起勇气反复尝试依旧难以获得充实的成就感的加倍冲击下,渐渐失去了学下去的勇气,并慢慢地陷入了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的错误认识的“怪圈子”中。在这种“怪圈子”效应反复的自我暗示作用下,最终会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丧失殆尽,因而数学也就成为了很多难以克服上述难题的小学生的一块短板。而“怪圈子”效应的扩大影响超出了学生群体,必然会波及到教学者的老师,注意到这一问题的老师在历经改变教学思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依然难以获得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显著效果后,也将深深地陷入自我反思与困惑之中。因而如何因材施教,培育小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便成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苦思的难题。
现代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仅是一种教授,它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不竭的动力源泉,也是老师实现教学,引导小学生完成小学教学培养目标的门径。所以,依靠体验性教学观念的指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对于数学较强的求知欲便成了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难题的可行之法。具体阐述如下。
一、缩短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数学重归生活
数学本是源自于生活的,是生活法则经高度抽象概括后的产物,然而高度抽象为学科的数学进入学校课堂后在传统教学观念的诱导下变成了远离现实生活,让学生觉得相距很远甚至难以轻易企及的经验性知识。如何让数学重归现实生活之中,
78
吉林教育·教研14/2017
缩短数学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值得师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值得借鉴的方法是用生活模型来塑造数学模型,让生活成为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素材库,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之中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魅力并用课堂所学解决生活难题,实现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相互联动、互相促进的功用,进而获得让学生乐在生活,乐在数学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这不仅要求教师对数学课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把握,而且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能适时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在正式开讲课程内容之前多介绍背景知识、背景故事,同时要发散思维,学会利用鲜活案例和课本中的一些实践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我领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名课堂参与者和学习主动者的乐趣。如此在教与学、感与悟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积累的同时也保持了对数学浓厚的兴趣。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挫折面前更加坚强教师在学生面对数学难题时,要学会倾听,让学生放开表达其疑问和困惑,然后再深入浅出地整理出学生困惑的难点与症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克服数学难点的方法和出路,重塑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以后再次面对数学难题时变得更加冷静、坚强。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更愿意自主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功做事的保证。对于可塑造性极强的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意义重大。在平时的书写上要引导其养成书写规范、清晰整洁习惯;在遇到难题时要引导其养成独立思考、不侥幸、不抄袭的习惯;在答题时要引导其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证的习惯。
五、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面对生活困境
教师是教书与育人的角色扮演者,育人与教书同等重要。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培育的初级阶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经典案例和名人经历来帮助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其人格中的闪光点,教授其面对困境时正确的应对方法,让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坚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地方,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是点燃学生求知激情的地方,也是学生人生之梦开始的地方。对小学教师而言,在教授学生开启追求真理的人生之路时,更应注重塑造其追逐梦想的积极态度,这是小学教育的应有之意和最终归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