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来源:意榕旅游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具有鲜明特色、浓厚文化底蕴、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无声的熏陶和感染,面对21世纪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树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大教育观,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明确面向21世纪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优化育人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团中央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被赋予重要的使命和全新的内涵,它对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

1 文化环境及其对人的影响

所谓文化,就一般意义而言,它是人的特殊的社会活动形式,是人的一切创造性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一切生命的根本标志。它作为人类所特有的财富,归根到底,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也就产生了文化。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文化进步发展的历史。人类在某种社会中生活,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每一社会形式,每一历史时代,甚至每一历史时代的一个阶段以及每一民族等等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

什么是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影响人们欲望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因而有着不同风俗习惯和不同的风格。这其中包括一定的态度和看法,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时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等,因此,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而且都在传承着一定的文化。人总是在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不能主动去选择文化环境,只能去适应一定文化环境,人的心灵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从具体方面看,文化环境造就人们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消费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语言内涵。当然,跨区域的交流中,也同样体现不同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都是一种文化影响、文化浸润、文化熏陶的结果。

2 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年学生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能够对学生起到显性和隐性教育作用的多方面、多元系、多类型的文化形态。它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构建和认同的,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与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独立的一种亚文化、具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表现部分。通常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历史、办学特色等。从其自身构成上看,校园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也可以说是“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从物质文化层面看,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它是校园文化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从另一个层面看,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本质、学校的个性和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完整的校园文化,应当包含校园人、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和体现学校个性的校风等基本要素。其中,校园人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静态表现,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动态表现,而校风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些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特定的育人环境,对人才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健身活动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约束功能、辐射功能、育才创新功能等,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是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才是理想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相对教育而言,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教育观念,它强调一种基础、一种素养,是一种做人与做学问的功底,因此,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培养学生受用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在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自我发展的平台。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优秀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人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1 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3.1.2 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3.1.3 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3.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