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学号:20101404102 姓名:程月班级:经济学院10财税

物价上涨已经成为民生问题之一,油价,房价,食物的价格等等纷纷上涨。物价上涨就好像“兔子跳”,不停地往上“窜”。

从吃穿住行来说,物价飞涨迅速。吃:一些快餐纷纷涨价,肯德基、麦当劳等等的连锁餐厅,也纷纷地升价,现在一家人在外面吃一顿起码要几百块。穿:随随便便羽绒服起码要400块,在一些大商场,一件薄薄的夏装都要上百块,身边甚至有同学一件普通(至少我看上去觉得它普通)外套竟要4000多。住:在广州,房子一平方米均价要20000以上;就算是在佛山,也要15000左右。行:各地出租车的起价纷纷上涨,有些地方2公里之内的起价高达8元;更有甚者不按价格表收钱。

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价高涨呢

(一)发行货币过量

这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自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尤其是石油、棉花、糖。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热钱炒作的因素不可忽视。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棉花每吨涨到了3.3万元,这就是资金在里面炒作。郑州交易所11月8号棉花期货一天成交300多亿元,大大超过了正常范围。

同时,货币发行过量,导致我们手中的货币贬值,购买能力下降。本可以用1元买的东西,由于货币贬值,要用2元才能买到,自然地,物价就上涨了。

(二)两极分化愈趋严重

一些人大量囤积货物,抬高物价从中谋取利益。

由于两极分化,社会的大部分财富与资源集中在一小部分的人手中。这些人有一利益驱使,垄断了某些行业,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就如现在的房地产、大蒜、石油等等。

(三)成本的上涨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爆发,地震、洪灾、大旱等等的自然灾害不断上演,使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第一产业,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其他产业均以农业为基础运行着。农作物的收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作物的价格上涨,同时其他行业的成本就会上涨,最终导致社会的物价上涨。

我曾经听说原来新疆棉花收集时找河南的农民去一天50块,现在100块也找不到。这是一个例子,说明物价上涨有成本上涨的因素。

(四)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国内部分实业受到压制,由于民企生存的领域多为竞争过剩的产业,生产越多死得越快,而垄断产业现在的玻璃门总是不开,导致这些产业资本游资化,去年他们屯兵楼市,将房地产作为储蓄池,今年房地产调控将他们挤出来,所以,就有了热钱到处为患,各种物价处处冒火的局面。

(五)其他国家的政策影响

就如美国。美元降息和大幅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大幅上涨,从而导致我国进口商品大幅涨价,国内商品也随着接连上涨。自从加入世贸,中国与世

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尽管政府已通过财政手段尽力控制物价,但来自世界粮食、石油等普遍上涨带来的传导效应难以避免的。

在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之下,货币供应变多。在这个背景之下,一些从国外进口的老百姓国计民生的商品,比如像大豆,几乎四分之三是进口,植物油大多数也是进口的,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全球货币多,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棉花、糖、咖啡、石油都在涨价,而且大幅度涨价情况之下,我们进口的东西能不涨价很难。

(六)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不在于物价本身。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可以找出许多条,然而起支配作用的、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通货膨胀推动物价上涨的。

我国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近几年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在高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下,形成了货币过量发行,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消费基金非凡是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快。在当前,由于价格改革同通货膨胀搅缠在一起,促使结构性的价格调整变成普通性的物价上涨,不该涨的涨了,该涨的涨得过高,自发涨价过多。某些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被加工工业产品的不合理提高所抵消,这样就会使已初步理顺的比价重新

“复归“,从而使价格结构性调整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随着市场价格的全面大幅度上升,消费者的实际生活水平将进一步下降,尤其是影响到部分收入较低的消费者,他们对生活水平的下降会产生不满情绪。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更多的企业因成本的上升而减利亏损,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收支矛盾加剧,可能陷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因此,通货膨

胀扭曲了价格关系。

这六点是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例如市民对物价虚高的恐慌,产生了错误的消费观念;.国家宏观调控,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畸高的路桥通行费以及各种名目的罚款,导致物流成本增高起进一步加大了粮食蔬菜的价格上涨;超市泛滥的公关费;股市、房产业的带头上涨。

二.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物价上涨呢

通货膨胀已成为制约价格改革的难点,也是整个经济改革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由于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的各方面又相互密切联系,因此治理经济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进行综合治理,既要有长期持久的措施,又要采取应急措施。

压缩社会总需求,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把投资规模真正管起来。但不能搞一刀切,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到重点建设和增加短缺产品生产上,增加市场的有效供给。

必须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信贷规模,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倚重财政政策,忽视银行货币宏观调控功能的思想和做法。加快资金市场的开拓,重点发展股份经济,广泛吸收社会游资,

引导购买力分流,实现消费基金转向合理化;

坚持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克服片面追求经济过热现象,转变观念,把工业增长速度保持合理水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下决心对今明两年的经济发展做

适当收缩,使经济发展过热和过紧的状况逐渐缓和下来,保持经济的稳步发展。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的高速发展,并通过增加供给来达到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其实质忽视了我国处于经济起步时期,属于生产不足,资金短缺经济,缺少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前提,实践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通货膨胀无论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对经济生活都有很大破坏性,都是弊大于利的。并且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一个特点,即目前的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牵动和进口带动等综合特征,各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相互交错,互为因果。所以只有先治理经济环境,以制止消除通货膨胀为前提,才能有效地控制物价上涨。必须建立和健全市场监管制度,大力整顿市场的秩序,严惩垄断。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产物的收成;打击恶意炒作,稳定社会风气;稳定人民币汇率,采取财政手段稳定物价;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保持股市平稳发展,发挥股市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作用;抑制房产业的快速发展,降低房价,清楚房价泡沫;分配好蛋糕,抑制过高收入,帮扶低收入,缩小贫富差距。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遵纪守法,遵守市场规律和市场道德;公平竞争,不垄断行业;通过提高科技实力和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总结:综合治理,从根本上稳定价格水平

加快宏观控制,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由于供求不平衡,市场流通的货币多,适销对路的商品少持币待购的人多,必须引起抬价抢购,造成市场物价上涨。为此,一是根据稀缺程度和社会选择对资源的使用进行调控,如加大税收力度、履行环保义务、垄断行业利润上缴国家、严格治理资源行业等等,为资源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奠定基础。二是放开私人资本进入垄断产业的限制,形成竞争机制。垄断不打破,国有企业上缴红利的实质意义便有待商榷,因为垄断部门完全可以向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转嫁成本。三是要将过高的政府储蓄率降下来,减少财政对竞争性行业的转移支付;加强政府在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四是推进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现在中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也就是当地投资越多、税收就越多。但发达国家普遍是以所得税、财产税、物业税等直接税种为主体,也就是说,不是哪个地方“烟囱“越多政府越有钱,而是老百姓越富政府税收收入才能越多。五是通过抑制并扭转房价暴涨来控制通胀预期。房价暴涨必将产生强烈的货币贬值信号。假如通胀预期失控,“硬着陆“或许就不可避免。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征收物业税,对抑制当前暴涨的房价应能产生较好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职能,重视农业、加强农业的问题

我们认为,国家对市场的调控职能,有两件事迫切需要解决,一是要把重大政策的协调,如发展与改革的协调;发展与稳定的协调;微观搞活与宏观管住的协调;地区政策的协调;等等,摆在政府工作更重要的位置上。二是我国要加强经济立

法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法律的盲点,许多经济领域的行为缺乏法律规范,造成各级政府的一些短期行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价格改革首先也是从农产品价格着手,这对整个经

济的稳定和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近几年农业问题又突出起来, 2007年的食品价格上涨,猪肉短缺表面上猪蓝耳病等疫情发端,此后猪肉、食用油、牛奶等价格上涨,其实与工业化加快,耕地减少,农民务农劳动力减少有关。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有效投入,但是还需要强有力的政策非凡是价格政策,引导农民把资源投向粮食等种植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应该有个长期稳定的农业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应当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强,任何时候也不应当放松。

价格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近几年来物价的持续上扬,已经对整个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必须从引发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人手,进一步对农业、农村、农民做好补贴,提高农产品价格,而不能就物价谈物价。因此,价格改革应当稳步前进,尤其是当前存在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情况下,深化价格改革必须与企业改革、工资改革、财政、金融改革等经济改革综合配套进行。

提高社会各阶层中的收入水平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打赢这场物价上涨战争的关键点,这也是响应了这次十七大中提出的,要让更多的低收者也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制度是具有真正民意基础的制度,是发展的向上的制度。近日在深圳举办的深港市民喜爱的百强品牌企业招聘会上,在这100多家企业中的不少人表示,面对深圳物价上涨,用人单位也随之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涨幅在10%-20%,否则不仅招不到员工,而且留不住员工。这是企业对当前物价上涨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所采取的顺时应对。那么国家对于这次物价持续上涨,又能做些什么呢?对于老百姓,国家的经济有多么的高速度发展、GDP突破到了什么程度等等这些,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并不能直观感受到,反倒是薪资水平能直接反映民生问题,工资不涨背景下的物价上涨,折射的就是老百姓的生

存质量打折的民生问题。

提高和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这也是降低由物价上涨引发的焦虑,稳定民心,和谐发展社会经济的一条当务之急的措施。

继续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