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改良及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张 潇
(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为11.655
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仅1.35亩。土壤是作物的营养库,是吸收营养的贮存库和取用库,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力的基础要求,同时也是农业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方面。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摇篮,植物的很多营养都来自于土壤,土壤不仅是植物吸收各种养分的载体,同时也是发生反应的重要场所。养分的吸收受土壤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重大,土壤理化性质受外界因子的影响也较大,例如气候、环境及肥料等,尤其是肥料。
实验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着播期的逐渐推迟,春玉米整个生育期呈现出一定的缩短趋势,2018年播期每推迟一天全生育期缩短0.6天左右。随着播期的逐渐推迟,地面温度有所增加,导致出苗速度加快。对播期最早与最晚之间的时间差进行统计得出,出苗期最早与最晚相差16天。拔节期最早与最晚相差12天;抽穗期相差9天;乳熟期相差8天,成熟期相差10天。由此可见,播期对出苗期的影响最为明显。整体而言,不同播期条件下,春玉米由抽穗到成熟时期所需要天数的变化较小,由出苗到抽穗时期所需天数则发生很大变化,并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
2.2 播期对玉米地上总干重的影响
由图1看出,本次试验过程中,不同播期条件下玉米地上总干重有所增加。玉米在进入拔节期之前其地上总干重较少,且增加趋势较为缓慢,同时播期对其影响不大。自拔节期之后玉米地上总干重明显增加,而且与播期之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早播玉米的地上总干重较大,晚播玉米地上总干重较少。自乳熟期之后,玉米地上总干重的变化趋势又逐渐减缓,且1和4的
减缓趋势最为明显。2和3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由此可见,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不利于玉米作物干物质的积累。
2.3 播期对春玉米单株穗粒数的影响
通常,播期不同导致春玉米单株穗粒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图2看出随着播期的推迟,春玉米单株穗粒数有所减少。穗粒数与雌穗分化出的总小花数量、受精小花数量及有效粒数数量等密切相关,上述过程均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玉米在开花至形成籽粒过程中穗粒数与降水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一阶段穗粒数多则表明降水较少且光照充沛,能够为小花受精及其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一旦降水量过多将会增加未受精小花数量,并对其正常受精发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穗粒数较少。
图2 播期对春玉米单株穗粒数的影响
2.4 播期对百粒重的影响
不同播期导致春玉米的百粒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和3处理的春玉米百粒重变化差异不大,1与4处理下的百粒重之间的差异明显,其中4处理条件下春玉米的百粒重最低。与播期1相比,后3个播期百粒重下降速率分别为4.7%、1.5%、5.7%。由此可见,4处理下春玉米百粒重下降速率最高,表明播期越晚,春玉米百粒重越低,越不利于春玉米实现高产丰收。
图1 不同播期对玉米地上总干重的影响
23 2019.6
粮油农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与管理
王树生
(昌图县毛家店镇水利工作站,辽宁 昌图 112500)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解决了农民在农耕过程中因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农产品收入不高等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建设管理中面临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工程管理
在当今社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已成为农村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工程。这项工程完善实施可以提高耕地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但在现实实施中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面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的建设管理问题要寻找原因,并有效的解决,对农施可以显著增加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并能降低土壤对磷素的固定,增强其在土壤中的移动,促进土壤磷素向有效态转变。黄壤性水稻土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在促进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同时降低其矿化累积率,增强土壤的固碳能力,改善土壤碳氮之比,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繁殖,有利植物生长发育。长期施用化学磷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均比试验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猪粪加上氮磷钾配施处理土壤增加最多,其中有效磷含量是原来的7倍。不施肥和只施氮肥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全磷和各形态无机磷出现了降低,其中有效磷含量分别比原来少了51.1%和53.5%。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能够大大提高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施肥主要影响距土壤表层大约0~20厘
村经济的发展建设意义重大。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通过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例如田间灌排工程、小型水库、关区抗旱水源工程等,改善农村地区的农田用水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建设可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方便农民进行农业灌溉,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改善提高农民是生活水平,提高粮食生产量。另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现实中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工程监管机米的土壤耕层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对其它的土层影响不明显。有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能够提高土壤耕层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对20~40厘米土层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也有提升作用,但不会很明显。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的稻谷产量多于只施化肥或只施有机肥,只施化肥或只施有机肥稻谷的产量高于不施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也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更肥沃。因此,为了提高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质量,最有效的施肥方式是有机肥配氮磷钾肥一起使用。
长期施肥还可以改善土壤中的重金属,特别是镉、锌、汞等在土壤的变化明显,长期施用磷肥和高量有机肥可以增加镉在土壤中的含量,施加氮肥加有机肥后土壤中的锌和汞的含量增加。长期定位施肥还可以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
制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管机制不完善,存在监管力度不足,后期工程维护不到位,施工过程中遗漏问题的未解决等问题。并且在工程建设中没有正规的监管人员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工期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完成后,缺少专业人员对工程进行维护和管理,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效用较低。
2.2 建设资金管理有待加强目前,资金支持不足和缺乏资金管理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雇佣专业素质强的施工人员,会造成施工时间延长以及施工质量不过关等问性,微生物的种类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越不容易遭到破坏。长期定位施肥增强了土壤的固碳能力,使土壤的肥力上升,土质变好。土壤为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建立良好的基础,可提高水稻各部位的氮、磷、钾的含量,有利于各部位物质的积累,增加水稻的茎、叶、穗的积累量,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及质量。长期使用60%有机肥处理,利于增加早稻成熟期植株茎、叶、穗和地上部的氮、磷和钾积累量,水稻的稻粒的产量也有提高。
总之,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的各方面的影响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且随着对长期定位施肥不断地深入,人们对作物的产量、口感、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有好的土壤,才可以长出好的作物。
24 201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