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国外外语教学在我国的本土化

国外外语教学在我国的本土化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17卷第3期 琼州学院学报 V01.17.No.3 2010年6月 Jounl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June.2010 国外外语教学在我国的本土化 刘友桂 (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广东广州 510320) 摘要:本文探讨了国外外语教学流派在中国的本土化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的主流外语教学流派,同时分析了 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不足及本土化的教学流派的困境,提出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个性化教 学。 关键词:外语教学;本土化;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72(2010)03—0o56__03 一、外语教学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年”。从英语课的安排来看,注重阅读、文法和翻译能力的 当今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大趋势,作为人类社会历史 培养,显然就是当时西方流行的语法翻译法。从教学过程 发展进程的一种状态,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着,冲 来看,先是认字、写字,再是讲解浅书及“文法”最后几 击着全球每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播媒体的 年反复训练翻译,英语教学最终以“译”为培养核心,语 高度现代化大大缩短了国际时空,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 言运用主要体现在表达上。这一教学思路与我国传统的语 村,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不 文的教学极为相似。 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密切。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整体思路是先“记诵”,教学内容 语言是信息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这样的时代背 为识字、写字;教学活动主要是模仿、诵读;再“开讲”, 景下,英语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国际语言,愈来愈成为一个 把读背过的内容从头讲解其意义,分析文法;最后“作 跨文化语言的界面…;同时,东西方教育交流也不可避免 文”。由浅入深,最终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核心。“写”是最 不断深入。在这一必然的过程中,全球化意识也渗透至英 重要的。语言运用主要体现在“写”一这个表达能力上。 语教学之中,主要体现在教学理论国际化,英语教材内容、 根据以上所述,在中国有着丰富阅历和教学经验的丁 教学资源和材料在向着更加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以及语言 韪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借鉴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 信息和文化沟通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把西方当时盛行的语法翻译法和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完美的 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和外语教学法在中国大量的介绍 结合起来,是英语教学法本土化的尝试。这是这种尝试, 和引进,在中国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应 使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为近代中国培 用借鉴或照搬外国的教学法,无不带着舶来品的痕迹,其 养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翻译官和外交官,也为近代中国培养 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法主要有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 了第一批英语教学和科研人才。 法以及21世纪以来的后教学法等。 (二)李阳克立兹(疯狂)英语学习法——听说教学 西方外语教学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拿来”的外 法的本土化代表。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60年代引进了听 语教学法无法解决语言教学政策,语言教学对象,语言教 说法,在70年代达到鼎盛。20世纪7O年代前期曾被引进 学环境,语言学习的目的不同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因此, 高校作为试点的“听说领先法”就是这种方法的别名[23。 中国的外语教育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英语教学本土化探索, 在我国的听说法教学过程中,广大英语教育学者们也在进 他们在外语教学研究全球性的视野中结合国情,教情,学 行本土化的探索。如近年来,李阳所推广的克立兹(疯狂) 情的角度系统研究中国特色外语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法就是期中的代表之一。 的本土化探索,中国的英语教学也相应地出现极具本土性 听说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听说领先,强调模仿,重视 特色教学流派。 语音、语调的训练;教学以句型教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 二、本土化的外语教学流派 中充分运用磁带、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具。 (一)同文馆一英语翻译教学法的本土化探索。成立于 李阳所倡导的克立兹(疯狂)英语学习法,主张以说 1862的京师同文馆是清末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 为先,不断模仿与重复。“为了说一句地道、纯正和自然 专门培养外文译员。1876年,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为同文 优美的英文,我就有听一百遍录音带的决心,就有复述一 馆建立了新的八年制课程表:“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 百遍的恒心,就有狂喊一百遍的痴心”。 收稿日期:2010—4—4 作者简介:刘友桂(1972一),女,湖南衡阳人,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应用语言学与外语 教学等。 第3期 国外外语教学在我国的本土化 57 从其特点可以看出,李阳克立兹(疯狂)英语学习法 实际上借以外语教学法的听说法为理论指导,但它在这基 础上加以发展和深入,并结合了克服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中 的性格特点,如“怕丢脸”、“缺乏自信”等,从而形成一 种全新、本土化地英语教学法,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良好 积极的效果。 (三)双重活动教学法一本土化的交际教学法。在20 世纪8O年代风靡全球的交际法最初被称为“意念一功能大 纲”或者“功能一意念法。这一方法在欧洲各国产生成效 后,很快被很多国家的外语教学引进。 交际法自70年代传入我国,1988年我国的《九年制义 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初步 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也首 次使用“功能意念”的概念原则,并提供了功能意念项目 表[3]o 交际教学法理论的核心是认为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 能力”为目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交际法在我国成 为外语教学法中的主力和核心概念时,由广西师范大学外 语系王才仁教授倡导的“双重活动教学法”在全国各地悄 然兴起。 双重活动教学法把教学的实质定位于交际,教学的最 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达到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教学 的主体既主张了交际法中的“以学生为中心”,又继承了中 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中国的儒家教导 要尊敬师长,服从师长I4J。这一思想理念在此教学法得以 继承。 因此, “双重法”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外语教学模 式,它是在深入研究并吸取了当前国外的教学理论,并融 合了中国的教育思想所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 (四) “四位一体”教学法一“后方法”时代的本土化 的英语教学法。进人20世纪纪90年代,语言教学已进入 了一个新的时期——后方法时代[51。人们认识到,世上没 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法,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找到能针对所 有教学问题的万能方法。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特定的教 学目的、教学对象、母语环境、教学条件(班级大小、课 时多少、师资水平、教学手段等)和教学阶段的需要,灵 活地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因此,人们开 始支持一种折中主义的观点” 6_,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 中采用的是一种折衷的教学法 7_,愿意博采众长、兼收并 蓄,吸取新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 的教学方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 教学研究中心秘书民包天仁教授创造了中国式的英语外语 教学法——“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 “四位一体”教学法 不是直接从国外教学理论、教学法中克隆过来的,也不是 完全土生土长的中国式教学法,她既学习、借鉴国外先进 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同时又吸收、继承了 我国很多教学思想和教学流派的精华,正所谓“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是“后方法”时代的本土化的英语教学法。 三、我国外语教学不足之处 (一)外语教学研究理论薄弱和外来化。我国大规模的 英语教学已经有四五十年了,但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 一是我国英语教学理论薄弱;二是大部分的科研论文的文 献引用是西方文献。正如束定芳(2004:3)指出: “~些 研究者热衷追随国外的一些所谓的新理论,但研究成果很 少对实际的外语教学活动有指导意义,更缺乏直接针对教 学中实际问题的探讨。”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英语教学 理论的本土化。 国外英语教学理论是国外学者对其特定语言环境条件 下本土英语教学的思考和研究而提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 直接体现了其本国教学、学习方式,思维模式以及认知模 式。由于东西方文化、语言环境的差异,以及地域和心理 上的差别等各因素,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不能 脱离本土的教学实践。只有立足于本土研究,树立本土意 识,才能使教学科研的理论真正起到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 (二)教材语料来源西化,缺乏中国文化语料。 Cortazzi和Jin指出,语言教科书和教材应包含三类文化信 息:1)母语文化材料:母语文化材料以学习者本身的文化 作为内容;2)目的语文化材料: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作为学 习内容;3)国际性目的语文化材料:以世界上英语为母语 和非母语国家的文化作为教材内容。 然而,当前我国的英语教材,尤其是大学英语教材的 编写,几乎全部选自英美原版出版物,课文内容主要介绍 西方文学、历史、经济、艺术和社会生活等,而与我国本 土文化有关的课文却是凤毛麟角。如果一门国际性语言教 学的主要目的是协助学习者用英语这一途径相互交流观点 和文化的话,那么有充分的理由在教学中运用母语文化材 料。 (三)本土化的教学流派的困境。首先是中国地域广, 地区条件差异大,学习条件参差不齐,适合一定人群的教 学法,未必能满足其它学习者。对中小学适宜的教学法, 未必适合大学英语教学;适合城市学生的教学法,未必被 农村学生所接受,所谓橘移江北而为枳,外语教学亦是这 个道理。 其次,本土外语教学理论和本土化教学资料的匮乏也 制约着本土化的教学。尽管本土化意识在不断渗透我国的 英语教学之中,但由于外语教学理论的外来化,教材本土 文化的缺失,我国英语教学的本土化探索和尝试最终取得 的成绩不太理想,各种英语教学法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就 很能说明问题。要想摆脱这种困境,笔者认为,我国的外 语教学在引进一些西方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也立足 我国的教育传统与文化传统,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 料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以此作为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另外,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及整个的外语学习环境也影 响中国外语教学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教学 能力和效果也会很大的区别。 四、结论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教学法。”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 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要 求以及外语教师自身的不同 素质和教学风格都要求有不 58 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模式。 琼州学院学报 2010正 语教学法进行本土化或本民族化改造的终极目标才能实现, 外语课堂教学效率最佳化的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Block,D.Globahz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J].EFT Journal,2004,58(1):75—76. 因此,所谓的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改造,其最高境 界应该是个性化教学。教学法的运用者是教师。教师与教 师之间在教学理念、知识、能力、性格、气质、风格和思 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适合这些教师的教学法,并不 一定就完全适合其他教师。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改造只 [2]王铭玉,贾梁豫.外语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99. 是完成了它的本民族化历程,只是从一般意义上说更加适 合我们外语教学的具体国情,决不意味着它可以立竿见影 地、直接地为不同的教师同样地应用。因此,西方外语教 学法不仅需要进行本土化或本民族化的改造,而且这种本 土化或本民族化的改造对于具体外语教师来说还应当发挥 其自己原有的教学体会和经验的作用,努力使它与西方外 【3】【5】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石南 人学出版社。2005:31-32. [4]林语堂.中国人1999(2). [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86. [6]樊长荣.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 【7】郑玉琪陈美华:试论“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33—35. 语教学法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整合达到个性化的境界。这 种个性化的境界,就好比过去扬州八怪作画时所倡导的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西方外 Probe into Localiz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Liu You——gu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 anguage Teaching,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Guangzhou,Guangdong 5 10320)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in China as a result of the localiz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analyses the deficiencies and diiculfties of their development.The best way of localization is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Key word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localization;individualization (上接第53页)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Resources in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Tang Dian——d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 1 1 58) Abstract:An Intergrated English Course is a national level planned textbook for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features of new notions,systematic compiling,distinguished scholars.While in our classroom practice,there are still aspects about this book which hinder students from developing a full and complete vers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outside world as well as their critical thinking.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ple media teaching resources functions as an improvement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textbooks. Key words: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