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魍参 ; 0 l j 键 《 目 回臼食品昌 问题与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改革开放前贵州特色食 品业发展非常缓慢,传统的特色食品还局限在小作 坊式的经营生产,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改革开放 届国 售。其市场占有率不大,主要原因是由食品企业市场 观念不足,开拓市场意识不强,打造特色食品品牌的 力度不够。贵州食品品牌资源整合滞后,企业缺乏联 动协作意识。众多企业各自为政,品牌杂乱,知名度 后,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贵州特色食 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6O年的发展,贵州特色食 品工业逐渐成为推动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 点,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 在新形势下,贵州特色食品工业发展也存在着许多 很小,难以被国内、国际市场认同;又特色食品市场 开拓力度不够,目前贵州大部分企业经营范围较窄, 综合利用率不高,交易不便。 贵州特色食品业经营理念不适应市场要求。特色 食品的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和销售服务网络 尚未形成。市场的拉动不足,严重的阻碍了特色食品 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贵州特色食品资 源优势,努力推动贵州特色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一的发展。特色食品的市场价值、特色食品的品牌优势 和潜力不能充分发挥,进而削弱特色食品生产者的积 、贵州特色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创新 贵州特色食品产品陈旧、品种单一,科技含量 低,缺乏创新。大多数特色食品企业不注重对产品的 创新和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多处于起步阶段,新产 极性,不利于特色食品市场的开拓。营销观念落后,不 注重运用正确的营销策略。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引入现 代市场营销理念,没有意识到在经营、生产、销售、服 务中始终坚持顾客导向的重要性。在产品设计、包装、 品推出速度慢,档次低,不能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而变化,无法适应现代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 要。雷同产品多,产品的技术含量很低,很多企业依 定价、广告宣传、营业推广等方面,其营销手法非常贫 乏;企业及产品的CIS设计与推广意识薄弱,做法老 套,难以对消费者形成很强的吸引力。 (三)扶持力度不够 然沿袭传统手工生产,制作工艺主要以手工操作为 主,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而且科技含量少、产品附 加值低。又一些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设备陈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特色食品的发展越来越重 视,但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对特色食品企业在投 旧,管理落后,缺乏保证食品质量的必备条件,使得 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二)市场占有率低,营销方式落后 贵州特色食品市场占有率极少,大多数只在本 地或本省销售,还有的县甚至只是用于当地市场销 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和倾斜度不够,加之 特色食品产品的开发成本较高,特色食品企业很难 与同类企业参与市场的平等竞争。一是投入经费欠 缺。特色食品业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目前投 资渠道不多,特别是信贷和政策扶持的投入还严重 (总第310期)—lS■2010年第O9期 墨鎏 l l} t N Yvj£》A G" i 不足,导致食品加工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规模普遍偏 小,没有可供担保或抵押的厂房、土地,投资者不愿 涉及此行业等造成融资能力弱,一些有市场潜力的 产品错过扩大再生产的机会,给一些非法加工、没有 对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食品工业的发展对现 阶段促进我省“三农”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 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 意义。 质量安全保证的劣质产品有机可乘。二是扶持政策 延续性不稳定,有的优惠政策过于原则。各级政府都 为此,我省应从食品工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 来调整我省食品工业过于依赖白酒和烟草制品业的 状况。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省白酒优势制造业的 同时,加大对农副食品加工业中食用植物油渫籽油、 山茶油、茶叶籽油)/Jt ̄3.,非食用植物油(桐油)加工,肉 提出了以发展资源特色食品业为发展目标,但实施 后具体目标出现偏差,造成}1[1.72业小而散,不能形成 规模效应。三是特色食品监管体系不够健全,检查员 队伍建设迟缓,不能满足贵州省特色食品认证监管 工作的需要。 (四)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低 制品(肉干)及副产品加工、蔬菜、水果和坚果加工,淀 粉f马铃薯、红薯等)及淀粉制品制造等行业;食品制 造业中米、面(精制米、花色面条、饵块粑、黄粑等)制 品制造,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制造,液体乳及乳制 品(花色奶、功能奶)制造,调味品、发酵制品(以酱油、 醋、辣椒、腐乳、豆豉为主)制造,营养、保健食品(山 药、葛根等)制造等行业;饮料制造业中其他酒(果酒) 制造,瓶(罐)装饮用水制造,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 和果汁饮料(核桃乳、野木瓜等)制造,精制茶(都匀毛 尖、羊艾毛峰、湄潭翠芽、风岗锌硒绿茶等)/jn3:的发 农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的加工程 度决定了特色食品工业的规模和竞争力。目前,在 全世界食品工业都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 业,其产值占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以 上,我国仅占12%左右;而发达国家食品工业规模 大和竞争力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农产品加工产值 与农业产值之比一般是1.6:1-2.4:1,我国平均为 0.5:1。贵)H2oo7年农业总产值697.01亿元,农产品 加工业产值46.07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 值之比仅为o.07:1,基本上是卖鲜活农产品原料, 农产品的加工升值率低;而06年四川省农产品加工 展力度。同时夯实食品工业发展对农业产业化要求 的基础,改变我省食品工业长期以来要原料没原料、 有原料没产量的尴尬局面。 (二)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37:1,河南省为0.53:1, 山东省就高达1.67:1。这反映出以市场为导向,围 牢牢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神实 质,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创新增 强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应大力引进国内外创新技 术,不断改进技术,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技术示范、技 绕食品工业发展需求,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 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规模 和水平,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和食品工业发展 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贵州特色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术培训、咨询,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 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民族传统工艺和配方, 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推进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 发展,集中力量发展马铃薯、烤烟、油菜、辣椒、蔬 食品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它 的产业链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是一个跨行 菜、水果、中药材、茶叶、花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积 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 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 度,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 业、跨部门、关系社会和谐、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 众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的朝阳产业。从经济发展规律 来看,食品工业具有实施起来投资少,工艺相对简 单,能耗低、污染少,见效快,回报快,可持续发展的 特点;而且市场广阔,在众多产业选择当中是发展前 景最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最强的产业。尤其 保护和发展特色传统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 精深加工能力,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 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 变。具体做法如下: 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 2010年第09期■I●■(总第310期) 冬 墼 i t ∞, N D趣{ 1.建立一批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科研单位、大专 院校及骨干企业,组建我省农产品加丁技术研发中 心和专业分中心,并依托技术研发中心,组织开展联 合攻关,大力促进原始创新。 2.继续搞好技术对接活动。针对大多数中小农 产品加工企业缺乏技术支撑的实际,在农产品加工 业重点产区开展技术对接活动,以解决企业在实际 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并为企业今后解决技 术难题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3.搞好国际标准跟踪。通过国际标准跟踪,将标 准变动情况及时反馈回来,并及时告知企业,让企业 产品到产业、由增量到增效的转变。 2.推动规模企业迅速扩张。企业依托实力创名 牌,反过来通过品牌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进而扩张 市场份额和企业规模。 3.推动产业文化深度开发。品牌战略的实施,对 挖掘、宣传辣椒加工、茶叶加工、肉制品加工等产业 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城市形象,吸引外地人 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流人,促进了招商引资、 旅游开发、文化交流等工作。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近几年,贵州省通过新建和技改,已经建成了一 批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规模的特色食品项目。这些项 目,大多是以本省资源为依托,开发市场前景看好, 具有贵州特色的新产品。如高纯度辣椒碱、刺梨干红 干白酒、猕猴桃系列饮料、香猪肉制品、山药仿生食 结合这些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标准,从而实现企业 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促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 出口。 4.建设--tLIIH ̄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在各地 自愿申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的基础上,确认一批全 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以充分发挥这 些基地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 品、苦丁茶等。抓住重点发展的行业,尤其是行业的 龙头骨干企业,鼓励非公有制食品企业的发展,坚持 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搞活营销,开 5.完善重点行业预警体系。依托有关研究单位、 行业协会等部门,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研究,特 别是就热点行业、重点行业进行研究。针对热点、难 拓市场,加强原料基地建设等等措施,使一批具有贵 州特色的饮料、方便食品、肉制品、辣椒制品、调味 品、果蔬加工食品逐步形成规模,为我省特色食品的 点和焦点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构建重点行业的预警 机制。 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而使我省特色食品工业 近3年来的产值连续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培育和壮 大贵州省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认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培育壮大 龙头企业摆在重要位置。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 商企业,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肩负着带 6.营造发展环境。一是加强与相关方面的合作 与协调,力争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扶持政 策;二是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治乱减负工作,解决涉及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三乱问题;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力 度,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创建名牌产品,发挥品牌优势 动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是产业化经营的 关键环节。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 就是扶持农民。发展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是 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在调整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当中的重要作用,紧紧抓住厦蓉快速铁路、贵 广高速公路以及东部制造业向西部转移以及中央对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环 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中,应把农业龙头企业建设 当作一项盈利、创汇、可持续发展的强势产业来看 待,当作最有发展前景和生机的后续产业来扶持。做 到思想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 发展龙 头企业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只是农业部门的事,各有 境,引导民营、省外资本、国内知名企业入驻贵阳,投 '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1.推动产业层次有效提升。一大批品牌企业快 速成长,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产业层次,带动了 块状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品牌企业吸 引着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具有比较优势 的纺织、机械、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集中,实现了由 关部门都要把支持产业化经营作为自己的责任,从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稳定的大局 出发,增强服务意识、协调意识,共同提高我省农业 产业化的经营水平。 (总第310期)■囊i 2010年第O9期 差曼 l j l Y £ 》A G}1) j 2.整合优势资源,着力培育一批企业集团。为深 化改革,实现企业强强合作,2007年9月1 El遵义南味 原料基地的供需关系,确保原料生产专业化、规模 化、基地化。对企业直接兴办原料基地予以适当的补 贴,推动原料生产专业化。重视食品工业原料品特别 是加工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逐步使基地建 设走向专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 淳食品有限公司、遵义康绿辣椒有限公司、遵义县磊 鑫辣椒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贵州旭阳食品(集 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加工量持续增加, 销售量不断扩大。为此,要继续针对农副产品加工企 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推动辣椒加工、油 等农业合作集体组织,引导加工企业与合作住址的 联合与协作,鼓励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主产建设跨 区域基地。 脂加工等中小企业再进行整合、重组,逐渐淘汰那些 装备差、产品档次低、运行质量差的企业。着重支持 和鼓励运营好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改力度, 使他们逐渐成长为行业的核心企业,并通过他们的 凝聚吸引作用,力争用几年时间,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集团。 3.政策引导,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要素”的观念,加强队伍 建设。总体上讲,目前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人才 匮乏,管理层具有专业技术本科以上学历的不足 20%,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尤其是团队的领 军人物更为稀缺。因此,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管 理层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度。围绕优势产业,采用贷款贴息、技改扶持、奖励企 业、税收优惠等方式,集中财力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 面对人才匮乏问题,我们要创造条件,应对挑 战,大力实施“人才战略”。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 盘活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挖掘潜在人才,培养 高层次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特别是要在人才引进、 改善结构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实现大的跨越。要 解放思想,更新人才观念;广开渠道,完善引人机制; 型龙头企业、有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的企业、出口创汇 能力强的企业和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 大的企业,重点扶持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鼓励龙头企 业加大技改投人,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投资 政策上,农业、林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 资金都要重点向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支柱 扩大视野,完善选人机制;着眼发展,完善育人机制; 深化改革,完善用人机制;鼓励创新,完善人才分配 机制;加强领导,健全领导体制。 参考文献: 1.汪玉海.加快企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记贵阳 南明老干妈食品有限公司 农产品加工,2008,9:43—44 产业、农产品基地投放。同时,各类扶持性项目要适 当降低立项申报门槛,多向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一些 发展前景较好、能带动农业发展的农业加工和流通 企业进行政策倾斜。 (五)加强原料基地建设 按照食品工业对原料的需求的农产品布局要 求,引导、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推广科学种植、养 殖,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建立农产品标准 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示范 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办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兴办规 模化、良种专用化农产品原料基地。重点实施贵阳三 联乳业公司绿色养殖小区及日加工300吨乳产品生 2.李玲.加快发展贵 I,I特色农产品的对策与措施Ⅱ].安 徽农学通报,2008,21 3.吴敏.促进贵州农村特色经济产业化的思考[11.贵州 社会科学,2008,11 4.刘晓辉.贵州发展休闲农业探索 安徽农业科学, 2007,6 5.刘贵林.贵州:高原山地孕新绿U】.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5,36 6.吕萍.对贵州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Ⅱ】_贵 州社会科学,2005,3 7.贵州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8.贵州省茶叶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9.贵州省辣椒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产线技改,都匀毛尖机械创新连续化生产线及基地 建设等一批建设项目,总投资6.93亿元。 搞好原料基地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统一规划和 建设一批专业化原料生产基地,形成企业与基地紧 密型生产关系。通过联合、租赁等方式,稳定企业与 2olo ̄——…1O.贵州省马铃薯 ̄x-,2k“十一五”发展规划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郭渐翔 09…~—…暇 j 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