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最新)
班级: 姓名: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读拼音,写词语。
nà hǎn zhǎn xīn xián jiē fàng sì cù yōng
wéi gān zhē yǎn shēng chù miǎo xiǎo cí xiáng
二、 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fó首都(dōu dū) 飘拂(fú) 差不多(chā chà) ...n) 电钮n chéng) 直奔(bēn bè(liǔ niǔ) 乘车(ché...
三、 比一比,再组词。
艇(_______)垫(_______) 姆(_______)码(_______)帘(_______) 挺(_______)热(_______) 拇(_______)蚂(_______)窄(_______)
四、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头(____)气 目(____)口(____) 口(____)心(____) (____)尽脑(____) 随(____)所(____) 不(____)好(____)
五、 选词填空。
静寂 沉寂
1.水面上渐渐(___________),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2.(___________)笼罩着这座域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庄重 庄严
3.(__________)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1 / 8
4.少先队员从辅导员老师手里(___________)地接过队旗。
六、 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难道我们能忘记?(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我把剩下的东西收拾完就走。”(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是要多看书。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不能不让人高兴。(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轻的妈妈的眼睛里开始流露出希望的喜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一文描绘了水田钓鱼图、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幅优美的图画,赞美白鹭是一首________的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的散文诗。 2.虞世南在《蝉》一诗中托物言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3.《珍珠鸟》一文中,作者看着在他肩头熟睡的珍珠鸟,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________。
4.《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借______讲述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的人。
八、 课内阅读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
2 / 8
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段中“含泪上床”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部分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建筑奇才”——螺
螺是一位单身住宅建筑家,螺壳就是它精心设计的单身住房。①我们知道,其他建筑师盖的房子都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意搬动的,但螺的住房不同,它既小又轻,负在房主人背上可以四处移动,十分方便。因此,螺不必为回家的问题而操心。②螺类动物的外壳虽然都呈螺旋状,但在外形上却有很大区别,有像宝塔的,有像圆锥的,有像纺锤的,有像陀螺的,还有像盘子或越南式草帽的,更有像双锥的。有些螺长得圆溜溜的,看上去跟皮球或鸡蛋差不多。
3 / 8
螺壳的构造非常考究,分内、中、外三层。中层最厚,用方解石筑成;外层用薄薄的、比较粗糙的彩色角质层作壳面,并常常饰以花纹;内层也很薄,用文石做成,被“加工”得特别光洁,因为这层壳紧挨着主人柔软、稚嫩的肉体。
螺壳的薄厚和坚固程度是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在多石的水底,为避免磨损,壳就长得很厚实;有些螺是过漂浮生活的,这类螺的壳长得非常薄而轻巧;在多淤泥的水底,螺怕陷到泥里爬不出来,所以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有些螺还在足的后端长着一个角质或钙质的壳盖,这是当门用的,螺遇到不速之客侵扰时,立刻缩回身体,关起大门,给来客吃闭门羹。
螺的坚固、美观、轻便的单身住房,深受海中的“单身汉”——寄居蟹的喜爱。
螺死后,它的“房产”常常被不会盖房的寄居蟹占有。
地球上螺类分布得很广泛,海洋、湖泊、河流、田间、高山、沙漠均能找到螺类动物的踪迹,在一些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大多数动物都无法在其中生存,但某些种类的螺却能照常在那儿过日子。螺类动物之所以能浪迹天涯,四海为家,显然是跟它们惊人的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分不开的。而这种能耐又与它们奇妙的螺壳有关。螺壳能御寒,能防热,还能避敌害,同时又能背着到处走,实在是一件建筑杰作。 1.按要求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1)找反义词:笨重——(__________) 光滑——(___________) (2)找近义词:残酷——(__________) 松软——(___________) 2.螺的单身住房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 ”句子①采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螺的住房__________的特点;句子②采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不能说明螺壳能够根据所处自然环境而生长的是( )。 A.过漂浮生活的,壳长得轻薄
4 / 8
B.在多石的水底,壳长得厚实 C.足的后端长着壳盖,以免被侵扰 D.壳口和壳体长出许多刺,以免陷进淤泥
5.为什么说螺是“建筑奇才”?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关键语句回答。
十、 习作天地。
请选择一种你熟悉并喜欢的事物介绍给大家,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分段介绍,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题目自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8
6 / 8
参考答案
1、呐喊 崭新 衔接 放肆 簇拥 桅杆 遮掩 牲畜 渺小 慈祥
2、划去:dōu fó chā bēn liǔ chén
3、小艇 垫子 保姆 码头 窗帘 挺住 热闹 拇指 蚂蚁 宽窄
4、垂 丧 瞪 呆 是 非 绞 汁 心 欲 怀 意
5、沉寂 静寂 庄严 庄重
6、这比山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 妈妈对我说,让我先回去,她把剩下的东西收拾完就走。 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难道不是要多看书吗? 这件事很让人高兴。 眼睛里流露出喜悦。
7、枝头独立图 空中低飞图 精巧 韵在骨子里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花生 有用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8、
1.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2.作者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极为喜欢,特别着迷。 3.引领下文,统领全篇,也表明作者对书的感情。
4.随着读书,知识的积累,认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也跟着提高,所以越看越明白。
76.主要讲的是作者是如何开始读书的。 9、
1.轻便 粗糙 严酷 柔软 2.坚固 美观 轻便
3.作比较 可移动 打比方 举例子 螺的外形区别大 4.C
5.螺壳能御寒,能防热,还能避敌害同时又能背着到处走,实在是一件建筑杰作。 10、范文
变色的马铃薯
你知道马铃薯会变色吗?你知道马铃薯的功效有多大吗?为此,我专门买了整整一袋马铃薯进行科学小实验,还专门走访了种植马铃薯的专家,又去仁
7 / 8
川镇集市找专卖马铃薯的伯伯了解情况。终于解开了马铃薯会变色的原因,知道了马铃薯的种种用途。
研究马铃薯变色的起因是妈妈在炒土豆丝时,我在帮助妈妈削土豆皮。然后,妈妈将土豆切成丝,把它放在小箩筐里,没想到的是,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土豆丝就开始变色了,由本来黄色的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褐色,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解开土豆丝变色的谜团,我走访了很多个种马铃薯的专家,他们告诉我马铃薯里含有很多淀粉,淀粉接触到空气,就会变成各种颜色。为了进一步证明马铃薯变色,每个星期天,我都要吃炒土豆丝这道菜,削皮、切丝观察变色的时间,通过反复实验,土豆切成丝几分钟后,就开始变各种颜色。发现问题,不断追问,反反复复地做小实验,就能找到科学的真理。
马铃薯不但会变色,而且营养丰富,作用很大。马铃薯中的蛋白质比大豆还好,它接近动物中的蛋白。马铃薯和中养胃、健脾利湿,它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多吃马铃薯还能降糖降脂、美容养颜、宽肠通便、补充营养、利水消肿。马铃薯有这么多功效,看来,我们要多吃马铃薯哦!
马铃薯会变色,那么其它物质能变色吗?是的。科学家们就是利用变色原理做成人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如我们穿的衣服,画家调色板上的颜料,过节燃放的烟花,画画的水彩笔……我相信今后一定会用变色原理制造出更多好东西,比如会变色的小汽车,遇到阳光会变成淡淡的颜色,会散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深色,能保温。除了这个,还会有许多许多……
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人类在不断的进步,所以,我也要不断的做科学小实验。我要探索怎样才能让马铃薯不变色。于是,我先把马铃薯切成好几份,一份用水泡着,一份用开水泡着,一份用盐水泡着,过了15分钟,结果都没有变色。这又让我发现了,马铃薯切成丝、片,只要泡在水中,就能避免马铃薯变色。一个个的科学小实验,就能发现一个个问题,不断的实验,就能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这是多么值得研究啊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