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指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即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江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
一、江西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江西是农业大省,但产业化水平不高。2007年,江西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的比重仅为1:1.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7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1:2~1:3的比重。全省参加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农户不到6%,与龙头企业有直接联系的农户不到27%,真正的订单农户不到30%,导致农业和工业的互动效应不明显。
(二)工业经济总量偏小,效益综合指数较低。2007年,江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在衡量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6.78%,比全国水平低1.7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5.2%,比全国水平高6.4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4%,比全国水平低0.4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5%,虽然是江西近几年来的历史最好水平,但比全国水平低37.4个百分点,更远低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
(三)传统工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小。江西工业目前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显不足。2006年江西省六大支柱产业中,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及食品工业等传统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处于主体地位。从全国看,作为结构调整标志性产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已跃升为第一大支柱产业,而江西仅占整个制造业的2.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62.3亿元,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只有9%,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3.5%。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3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4.1%,比全国29%的比重低24.9个百分点。
(四)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经营规模偏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工业化会发
挥独特的作用。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占GDP的1/3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低于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另外,江西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规模偏小,平均注册资本低,人员素质不高,产业没有形成链条,分布较散。2006年,江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企业法人总数的46.3%,比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低8.4个百分点,仅占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法人总数的1.1%。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工业化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服务业是工业化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江西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国整体水平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比仍有一定差距。2006年,江西服务业产值占GDP产值为43.7%,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32.1%。统计数据表明,江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金融、信息、运输以及劳动技能培训等服务明显落后于工业发展需要,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江西工业化进程就难以深入推进。
(六)城镇化率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联运发展过程。工业化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客观上要求作为载体的城镇化发展与此相适应。改革开放前,江西城镇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1952年的工业化初期,江西城镇化率落后于工业化率5.1个百分点,1978年城镇化率已落后于工业化率26.4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江西城镇化率年均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城镇化率提高到39.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1.4%,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城镇化率仍然低于工业化率1.6个百分点,更低于钱纳里的世界标准模型20多个百分点。
(七)高层次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江西正处于快速工业化时期,企业人才不足的矛盾突显。特别在工业企业,无论企业高管、技术带头人还是高级技工,都呈现出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和水平有待提高的局面。2007年,江西拥有的研发人员为2.7万人年(折合全时人员计算),在总量上,位居中部六省最后。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为7.96%,这一比重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山西,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高薪技术领域,通才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少,缺乏领军人物和高素质团队。传统产业集聚了大部分人才,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人才稀少。
二、江西推进工业化的思路与战略 (一)江西推进工业化的思路
1.建立一个平台。即沟通农业与工业的循环关系,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为发展制造业和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的平台。
2.抓住一条主线。这条主线是“产业——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管理与技术”。要使江西的一些产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造基地,归根结底就是要抓好技术与管理这两方面的工作。
3.从两个基础起步。即根据江西制造业的现状及世界范围内制造业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打造江西制造业基地,从而实现工业化。一是从集中力量抓若干种产品开始,使之成为华东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的生产、供应中心,而后再使相关企业成为国内和世界顶级企业,在此基础上形成几个产业、几个产业群的世界制造中心;二是从集中优势力量抓几个车间开始,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生产、供应集中地,而后使相关工厂成为世界工厂,最后再使若干企业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二)江西推进工业化的战略
1.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工业化是农业融入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工业化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农业与其他各业长期分割的状态,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农村与城市的一体化经营与发展。江西要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与工业的链接,最终达到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的目的。
2.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深化、加速的必要条件。江西要依托优势产业、优势资源、龙头企业、品牌产品等,搞好产业规划,整合产业资源,培育产业集群,造就具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工业园区是产业集中、要素集聚、发展集约的洼地,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江西要根据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对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和引导,着力延长产业链,提高聚集度,逐步形成能够适应区位特色、
发挥比较优势、有效利用区域资源的园区。
3.进行资产存量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方面,运用退出撤资、兼并、一体化等方式,对竞争力差和没有发展前途的夕阳产业进行改造,从而压缩规模供给过剩的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培育新兴产业,从而优化产业结构,缩小江西经济与先进省份经济的差距。另一方面,运用产业链整合的基本原理,根据江西省产业的实际状况,结合江西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有关战略规划,突破传统的以收购、兼并为主要特点的做大做强企业的思路,引入虚拟经营、外包、战略联盟等理念,对江西有关产业进行整合。
4.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依存、协调推进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促进力量。江西工业化与城市化严重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缺乏资源和要素自由合理流动的配置机制,是影响江西工业化与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根源。提高江西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促进两者之间协调发展,需要推动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完善有效的资源流动配置机制。
5.发挥民营经济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作用。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与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等获得现实的链接。新型工业化道路中要完成的许多任务,包括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结合;注重产业均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增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等等,都很难离得开民营经济。高度重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是江西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三、江西工业化进程中需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基本上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即改变了以往西方国家以矿物燃料为基础的工业化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像利用物质资源和能源一样充分利用信息和知识这一要素,以信息和知识替代和减少物质
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西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应坚持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处理好工业化进程中质与量的关系。质与量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发展新型工业化必须把握的规律。量是新型工业化的本质要求,质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标准。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没有质的提高,就谈不上发展新型工业化。从江西工业化的各项指标来看,江西还没有完成量的积累。因此,江西一方面要迅速提到工业化总量,另一方面要提高工业化的质量。
(三)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尤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辅相成,具有不断融合的趋势,它们共同促进着江西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江西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劳动资金双密集型、劳动技术双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而不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的竞争,江西应通过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方式,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以此作为立身之本。
(四)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世界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后才推进信息化的。江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但可以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两者良性互动,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加速和缩短江西工业化进程。
(五)处理好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现代服务业对于工业产业增值、结构提升以及增加竞争力作用凸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江西在工业化进程中,要跳出工业抓工业,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