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林业研究19.9WORLDFORESTRYRESEARCH抽2中国杨树研究动态丁蕴一(中国林科院情报所)摘要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调研,分析了中国杨树研完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又寸策。主题词杨属一研究一中国调查报告根据《中国林业文摘》1985年至198年杨树文献,本文采用信息分解法分析了我国杨树研究动态,现将结果作一简要介绍一、杨树文献量分析1总文献皿《中国林业文摘》1985一198年4年,杨树总文献量为791篇,年平均文献量为1篇,其中1955年为177篇,1986年一71篇,1957年213篇,1955年230篇.该刊文献覆盖率按57肠估算,杨树年平均文献量大约在260篇左右,在中国树种研究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杉木。2研究单位在791篇杨树文献中,中国林科院、大专院校、省林研所、地市县和中专等文献量、分别为72176、358、513,其比值为l:2,4,2(因非林业系统的研究单位,其杨树文献量仅占总文献量的41肠,故可忽略不计).3研究性质抽查178篇文献,、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文献之比为4:5,1在基础研究中,按学术价值、应用价境、情报价值分,3者比值为3,4,3,如按杨树种(品种)属性、变化规律、控制条件、研究动态分类,则文献之比为1:1:3:2:3。我国的杨树基础研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在杨树应用研究中,按应本文105。年1月20日收到,中国杨树研究动态45用可能性和可直接应用进行分类只有60帕的成果可应用,,其文献之比为4,6。这一结果说明,在应用研究中,0肠的成果不能直接应用还有4,。实际上从总的情况看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的文献量只占总文献量的46肠尚有24肠的应用研究须进行扩大试验或生产性试验才能确定能否推广应用4研究条件抽查524篇杨树文献研究条件分为实验室、田间、林地。3种类型,其文献量之比为1,7,2。0肠的试验研究属于田间小试也就是说75研究阶段.抽查286篇杨树文献研究阶段按种子8,、苗期、幼龄、中成林分类,。四个阶段中,苗期+幼龄与中成林文献量之比为80肠的文献属于苗期和幼林阶段.2。(种子文献量很少计算时可忽略不计)即6研究方式,0肠的研究项目由一个研究单位完成有970肠而联合攻关项目不足1。研究方法,0肠的研究成果采用常规手段9只有少数基础研究课题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示踪原子法、同功酶、射线摄影等。二1树种(品种)构成、研究内容及进展情况树种(品种)构成仅就可以分开的单一树种(品种)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研究文献无法分开的除外)类,。统计结果表明,树种(品种)构成按文献量分:,大致可分为55种(品种)共4、。按文献量多少依次为、引进的欧美杨和毛白杨>胡杨>青杨(包括、大青杨)在欧美杨2山杨、河北杨<小叶杨、北京杨小黑杨6、杨<群众杨。。文献集中分布、毛白杨胡杨、青杨、山杨和河北杨等个主要杨树种上研究内容,、热点及进展据查学科,杨树研究涉及育种。、育苗、造林:经营和加工利用等,几乎涉及大部分林业其文献分布详见下表科造林学科文献t分布表学育苗}虫害{文献量一_}!经营经理…马ùKǎ`育种{l病害生态13了1134旧L2l!日js8{{生”分类其他林机449月0106lJ17。14。23世界林业研究WORLDPORESTRYRESEARCH现分科简述如下:造林研究文献主要分布在一般造林技术、特殊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造林树种选择等方面。其中60肠的文献集中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技术上。如干旱、、半干旱区、湖滩丘陵、沙僵黑土、石灰岩地区、低湿地、草甸土以及粉煤灰地等,并对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密度与深度、混交方式、造林季节等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丰产林工程造林技术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特殊造林技术是造林技术研究的突出成就。但绝大多数的造林技术研究尚无明确的预定经济目标,同时也没有与之相应的配套培育技术.病虫害研究4年来文献量约20篇,其中虫害173篇,占病虫害研究文献的70肠。虫害以蛀干害虫研究为主。主要虫种有白杨透翅蛾、黄星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扇舟、蛾分月扇舟蛾、杨吉丁虫、杨干象甲、天幕毛虫、杨圆纷和杨黄卷叶螟等。生防技术研究文献非常集中,占杨树虫害文献量的324肠。其内容主要在病毒利用、性诱剂利用和多种寄生蜂利用上.小试、中试效果均佳,有突破性进展。病害文献亦以干部病害为、主。主要病害有溃疡病灰斑病、腐烂病、黑斑病、褐斑病、叶部病害有锈病、花叶病等。小试治愈率均在07%以上。育苗研究主要集中在扦插、其他无性繁殖方法、壮苗培育技术以及播种育苗等方面。因为杨树绝大多数种易于无性繁殖,所以杨树育苗理所当然地集中在质优而难以生根的毛白杨扦插生根的研究上和杨树壮苗培育技术上。此外,还有少量文献是研究难以保存的胡杨种子储藏技术。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是,毛白杨无性繁殖技术和地膜覆盖育苗技术两方面。经营经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措施和杨农间作等方面。当前研究重点仍以经营管理现有成熟杨树林为主。热点有两个:、、①经营措施,如封育小改间伐、修枝、更新等。②杨农间作。应该指出,在经营目的上尚无工业人工林研究杨农间作,特别是杨麦间作对华北平原农区具有重大意义育种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和遗传墓础等方面。热点为引种和选种。在“三北”地区选出一批抗旱、抗逆性强的地方种。如内蒙地区选出胡杨、青杨等19种。河北张家口一北京6号、保定一引种鲁伊莎和西玛、丰宁一阿万佐和西玛:、辽宁锦县一锦县小钻;彰武一彰武小钻、小黑、北京杨;沈阳一小钻类、白城群众、小黑等;山东一抱头白,引种鲁伊莎和西玛;吉林一白城杨;青海一民和杨。南方水网农区引种欧美杨大多获得成功。在西南云贵川山地引种欧美杨,基本摸清了适宜的立地条件。在无性系选育方面,陕西省培育出陕林1号、2号;吉林白城一白林3号;辽宁掉仁小钻等`7个优系;赤峰昭林6号杨,北京。5“介山东冠县一毛白杨7个无性系等,中国杨树研究动态~一~一~在杂交育种方面,南京林业大学进行了黑杨派杂交育种培一育出一F,(I一一69一义小叶)一和F:、(I一96义欧黑)。在抗性育种方而白城地区培育出耐盐碱的小黑一14:甘肃林科所中国林科院分另Jl培育出抗锈病杂种,中国林科院从健杨中选出抗虫优树;辽宁林科所选出抗溃疡病品种;江苏选出抗光肩星夭牛杨树(I一214696327)。在基础研究方面,西北林学院研究了毛白杨落叶早晚与生长量的相关性;南京林业大学研究了叶脉结构与生长量的相关性;内蒙林学院对“小X钻+旱”进行了杂交同位素标记。加工利用研究共有文献74篇,主要包括杨木加工利用(家俱、三板)、制浆以、及木材改性干燥等技术研究。在全树利用方面,有杨花粉、叶粉利用。在林化加工利用方面,有毛白杨树皮类醋成分分析和利用。杨木工业用途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在三板、造纸方面研究的突破性进展为杨树发展前途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不同杨树品种适宜生态条件的研究,②胡杨林生态系统研究,③生物量研究。3者文献量之比为27,01:8。杨树生态研究主要配合造林树种选择,为适地适树适品种提供理论依据。胡杨、灰杨生态系统的研究为荒漠区杨树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生理研完文献主要分布在光合生理、水分生理、抗逆生理、营养生理、酶生理和营养繁殖生理等7方面。热点是营养繁殖生理和水分生理两个方面。河北林学院的毛白杨生根机理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的杂种膜脂脂肪酸组分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以及中国林科院的N的生理作用研究和水分生理研究均有可喜进展、分类研完文献量有9篇、主要是白杨组新分类群研究新种一长序大叶杨内蒙杨、白皮杨新变种、五莲杨研究以及波氏杨地理新分布。此外,在分类方法方面提出了FvzzY聚类分析法。三、几点看法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杨树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宏观_L完成了多学科配套。杨树的研究工作紧紧地围绕着杨树育苗、造林、经营等基本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同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营林研究的现状。但杨树研究尚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个宏观的研究系统呈现无序和低效状态,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经营目的盲目,似以农用为主,而对培育工业人工林的意识相当薄弱,尚无从事相应的技术配套研究。。这是与杨树栽培先进国家的主要差距2在引种、育苗、造林、经营等各研究领域都存在大t的低水平孟复课题,而且作为一个树种内的主要派或品种,或者一个技术领域内的研究不配套。3大部分栽培研究成果滞留在小试阶段,缺乏科研小试成果向生产转化的机制。4曳病危害有增无减,班种不断增加,世界林业研究WORLDFORESTRYR它3EARCH危害面积不断扩大。尽管有上百篇防治虫病尚佳的研究报告,技术上样乎已经解决,但从文献量反映出虫灾相当严重目前集中那么多的人从事生防研究,而忽视其他防治技术的研究,事实说明我们的防治科技战略是失败的,值得反思!5由于历史原因,曾出现盲目引种、不顾自然条件和投入能力营造大面积“丰产林”、因而出现大面积小老树和低产林,结果造成今天杨树经营研究一大特点一小老树改造方面的研究文献占显著地位。08年代,随着我国杨树生产的发展,杨树研究也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笔者认为,应根据国外先进经验迅速实现4个转变:1定向培育对现有林应根据树种生态学特、性、当地立地条件和投入能力实事求是地定林种定培育目标新造林必须先定向国营林场应主要搞工业人工林。所有的技术研究都应根据定向培育的要求进行配套技术研究2树种(品种)构成应由目前的以欧美杨为主,逐渐调整为以乡土适生良种为主,再不要单纯以生长快作为选用品种的主要指标。3研究课题结构(基础一应用一开发)由目前的4:5:1逐渐调整为2,3,5。应减少基础研究数量,重在提高质量应在清理目前的小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有希望的小试尽快投入中试研究。尽快制定对开发研究的扶持。4林业部应增加工业人工林研究和虫容防治研究的投入改变平均使用科研资金的传统做法。(贵任编辑施足山)考文(1)中国林业文摘,1985一1988〔2〕国外林业动态,1981一1987TheTrendsofPop1arResearchinChinaD1ngRunyi(InformationResearehInstituteChineseAeademyofForestry)AbstraetBasedonagreatnumberofpoPlarliteratures,theauthorpresentstheeurrentsituationofresearehonpoplarinChina,indieatesandanalysestheproblemsexistedintheresearehwork,andofferssomeproposalsof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