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与城市盒融的差异眭E分析 一孟凡泓/文 随 寿 票 支主力军已在城乡之间发挥其主导作 用,一是农村金融主要以占领农村金 融市场为主流,为支持农村经济建 人口92万,2010年围民生产总值305 亿,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22.2亿 元,工业实现增加值206.3亿元,工农 2、组织形式的差异性。农村金 融业务中,农村金融的主体是农村 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虽然经过了几次 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信用社 在基层欠发达地区经营也步履维艰。 至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存款仅占全 市总存款的11.86%,贷款占全市总贷 款的14.73%,涉农贷款却占全市总 额的47.65%。二是经济欠发达,金融 环境欠佳。由于人员的社会素质,经 改革,其产权的不明确性仍然难以改 变。目前,农村信用社主要是实行 “三会”制度的股份制机构,其政策 设,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良好的 互动效应;二是城市金融主要以占领 城市金融市场为主导,为支持城市经 济发挥主力军作用。 制订、权力运用必须经过董事会、监 事会、理事会共同实施,但其经营过 程中已形成负债较多,营运资金不足 的局面。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 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网点的 收缩、权力上收,使得国有商业银行 在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上范围和作用缩 小。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基本 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的差异性 1、经济、金融环境的差异性。 农村金融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及农村 济状况仍处于落后状态,诚信观念有 待提高,社会信用环境有待完善,农 村金融在日常业务过程中,虽然加大 力度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清收不良贷 款,但不良贷款仍有增加趋势,历年 积欠的不良贷款虽然清收,但新增不 良贷款仍有一定趋势。三是城市金融 的业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圈,城市中的 经济实体,它主要是通过吸收农村资 金,以支持农村经济建设、“三农” 建设为主要目标,再向农村进行有效 投放,支持农业生产。一是由于城乡 经济发展的差别,农村经济发展、生 产效益和生产规模远不及城市经济发 上没有派出机构,仅以县城几个网点 经营日常业务,其吸收的存款大多数 上存,发放贷款主要以支持效益较好 的中、小型企业。 人员素质、企业经营主体效果要优于 农村。城市经济发展优于农村经济建 3、经营情况的差异性。农村金 展,农村经济建设还处于落后状态, 融机构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吸 收存款,向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 户、以及城乡居民发放贷款,贷款主 要以企业短期贷款、居民消费贷款、 因此,在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过程 设,其业务经营的对象主要是大、中 中,主要以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为主。 以七台河市为例,目前,七台河市有 型企业和城市居民,信用环境也优于 农村金融的环境,行政干预较少。 49 农业贷款、农户贷款等。贷款投放额 较小,上升幅度不高,同时还具有一 定的风险性,在管理人员素质,管理 水平等方面,农村信用社还处于落后 状态,在城市金融中,由于其主要是 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机构 为主,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比农村 信用社要强。同时,巾于其权力的上 收,同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 融机构的经营效益也略优于农村信用 社。 网络平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者实施 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同时 辅以配套的惩戒机制,促进金融运行 环境的有效改善。 2、构建与城乡一体发展相适应 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横向协 作、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一是要加 快农信社试点改革的步伐,在逐步完 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后,使其增强自 我发展能力,立足社区、扎根农村、 贴近农民,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市 场定位,真正成为支持“三农”的生 机制。可仿照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 的办法,对农业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 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扶助作用,引导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 二是建立农业贷款信用担保机构。可 由县乡财政出资、省市财政补助为 主、农业龙头企业等经济实体筹资为 辅,组成农业贷款担保基金。主要面 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服务,切实解 决农村担保难的问题。三是建立农村 支农贷款保险机制。针对农业投资风 险大的现实,由借款人、贷款人、保 险公司三方协商,在支农贷款时给 构筑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支持平台 1、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指导,促 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一是树立 大农业观念,把“三农”经济置于区 域经济板块中统筹考虑,正确处理各 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有效防范市场过 度失衡现象。二是加强产业指导与资 金扶持。人民银行、监管等部门应加 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区 域产业发展规划,及时制定完善金融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引导金 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投向,对优质龙 头企业、潜在成长型企业及规模农户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同时人民银行要 力军,同时,农信社在支持农业产业 化发展方面,要与商业银行形成适当 的分工,积极增加对农户、生产基地 保险,既拓展了农村保险业务,又解 决了银行的支农信贷风险问题。因是 建立农业风险投资基金。由各级政府 建设和市场建设的信贷投入。二是要 强化政策性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中的导向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调整 职能,扩大包括对农村的农业综合开 出资,用于高科技农业项目的投资, 引导社会民间资金对农业领域的投 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 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城镇建设 开发、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服务范 围。国家开发银行也应将业务向农村 延伸,大力支持农村公路、电力、水 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农村政策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七台河市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赵摄宁 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明确,各负其 责,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 三是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应继续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强制其每年 的新增贷款中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支 持农村经济建设。四是探索组建县级 地方性银行。由于商业银行定位主要 利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 工具,适时弓1导与调控,提高农村经 济运行效率。三是建立有效的信贷预 警指标体系。通过对农业产业化项目 行业发展状况、产品生命周期、信贷 集中度、资产质量等指标的监测,准 确把握农业板块的信贷风险度,定期 进行系统内信息发布、适时进行政策 指导与微调,最大限度规避农业信贷 风险。四是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完善 信用评价体系。大力推动信用创建活 动,对评定的信用个体大力宣扬。加 快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区域信用信息 面对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而农 村信用社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城乡经 济的融资要求。因此要积极探索成立 以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龙头企业 发展的地方性城乡银行。 3、构建支农贷款风险管理和补 偿机制,分散、减少支农贷款风险和 损失。一是要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