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题库(理解翻译句子)

文言文题库(理解翻译句子)

来源:意榕旅游网
第2节 理解翻译文言句子

.考点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读考点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

的特殊含意。在此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该考点为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考点,地位越来越重要。 .命题规律

全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二或三个句子。 这几个句子一般为:

⑴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

⑵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义,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

⑶句式较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实词的翻译。另外,每年的翻译中,总有一两个字词为“拦路虎”,需要临场推断。这一新特点要引起关注。 一、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判断句练习题

(一)根据要求做题: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答案]B

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天下之大贼也 B是胜之舍人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不知木兰是女郎 [答案]D

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B、故木受绳则直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位卑则足羞 [答案]C

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梁父即楚将项燕 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D、若即若离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4、 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被动句练习题

(一)按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败秦师于崤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答案]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答案]A

(二)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

[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标志:为„„所„„

2、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2007年佛山一模) [答案]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 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标志:为„„所„„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答案]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多被 他重用。 标志:为„„所„„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我实在怕被你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标志:为„„所„„ 5.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答案]如果不这样,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标志:为„„所„„ 6、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答案]众人都喝醉了,却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

标志:见+谓语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答案]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被人控制。 标志:受„„于„„ 省略句练习题:

(一)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

1、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答案:桃源人 渔人 渔人 桃源人 渔人桃源人 (省略主语、宾语)

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怀之,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答案:羊子 邻人 羊子 邻人(省略主语)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答案:鼓 鼓 (省略谓语)

4、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答案:之(省略宾语)

5、今乃得玩之 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答案:于(省略介词)

判断句、被动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4年上海高考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1‚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①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②。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2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③之愚也。

使④尧在上,咎繇⑤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3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与。‛(《说苑〃政理》)

①牸(zì):母牛。②驹:小马。

③夷吾:管仲之名

④使:假如。⑤咎繇(yáo):即皋陶,唐尧时任法官,主持审判。 [答案]1、这是什么山谷?(判断句)

2、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给这个山谷取名叫做愚公之谷。(判断句)

3、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 (被动句)

(二)阅读下文,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2003年全国高考题)

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 ‚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记 老子韩非子列传》 答案:

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被动句)

② 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答案:C

2.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余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答案:A

(二)请翻译下列划线的文言句子,并指出宾主语前置的条件。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答案: 大王来时拿什么礼物?

条件: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沛公安在?(《鸿门宴》) 答案:沛公在哪里?

条件: 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 ,宾语前置。 3、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答案:好像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功劳!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不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6、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答案:离开我三十里,只听从命令。

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 7、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古代人没有欺骗我。

条件: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句练习题

(一)按下列要求做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答案:B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

①中心词+之+定语+者;②中心词+而+定语+者;③中心词+之+定语。 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答案:村中一个多事的少个驯养了一只虫。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答案:有一个吹洞 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 形式:中心词+定语+者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答案:能不改变自已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方,有几个人呢? 形式:中心词+而+定语+者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答案:铿然有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 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状语后置句练习题: 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月亮从东山的上面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州官登门,催促之心比星火还急。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答案: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背着或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找出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并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师旷琴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日:‚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衣襟)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日:‚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日:‚释之,以为寡人戒。‛ 1、写出短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译文: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 (2)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译文: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3)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译文:‚刚才有个小人在旁边胡说八道, 2、写出短文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答案:

(1)、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译文:没有比做君主更快乐的事了!只有他的话没有人敢违抗。 (2)、公曰:‚太师谁撞?‛

译文: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三、综合训练

(2009·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荫,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牗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义》,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诗,恸哭;

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解析 翻译时要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把关键词语的意思翻译出来。如:(1)中的“无用”“怀”,(2)中的“窍”“吹”“作”,(3)中的“揖”“奈何”。

答案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 它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 的声音。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 给我作诗呢?”

参考译文

洪武乙亥年,我客居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多岁,喜好道家的书。他的儿子立恭,能作诗。诗作都气度开阔,不拘小节。然而深居简出,不显示自己的才华,不乱和别人交往,唯独和我相处得很好。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携四五个童子,带着美酒佳肴出外郊游。天没有明,向东走,过洪山寺二里多路,转向北,穿过小径约十里,越过松林,渡过山涧。涧水清澈透明,深处可使小船漂浮。旁边有大石头,可以坐十多人。松柏竹树荫翳蔽日,周围树林浓密。当时风和日丽,草木的花灿然开放,香气随风飘荡,沁人心脾,禽鸟的鸣叫声各不相同。于是扫净大石头坐在上面。

坐了很久,听到鸡犬叫声。我招呼立恭起来,向东走了几十步,越过小山冈,看到田地平广,一望无际,有十几家茅屋,于是前往。一个老人,大约七十多岁,白发如雪,披在两肩上,面容丰满有光泽,像是刚喝过酒的人。邀请我俩坐下。窗户下有几卷书籍,立恭探身拿起《列子》,我拿起《白虎通义》,都想索要而不好意思开口。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返回来坐在石头上,(隐溪)指挥着童子摘芋叶当盘,放置肉类。立恭举起干匏制成的酒器,倒上酒,传递酒杯数次。立恭就写了一首七言近体诗,我跟

着和诗。酒过半巡,有个人骑马经过,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他看见我们非常吃惊,大笑,没有下马,径直驰去。一会儿,拿着酒食,和一个道士一同到来,于是一起饮酒。道士拿出《太乙真人图》请求作诗。我作了一首五言古体诗,写了下来。立恭没有作诗,只是倒酒让道士喝个不停。道士不能承受酒力,长跪着推辞,众人都大笑。李千户拿出琵琶弹了数曲。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隐溪歌吟费无隐的《苏武慢》。道士起身蹁跹起舞,两童子拍手跳跃着跟在他的后面。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作诗呢?”立恭拿起笔写了几首绝句,语言更加奇特,于是又喝酒,我与立恭喝了一会儿就醉了。

不久,夕阳距离西峰只有一丈多,隐溪招呼我回家,说:“欢乐难道没有终止的时候吗?”于是和李千户及道士分别。半途,隐溪指着道旁冈麓,回头对我说:“这是我营建坟墓的地方。”又指着道旁的桃花告诉我说:“明年看花时,到这里寻找我。”

已经回到家,立恭说:“这次游玩应该记录下来。”恰好没有时间来写。 这年冬天,隐溪死去,我为他痛哭。第二年寒食节我与立恭事先约定去扫墓。等到那天,我病重不能前行。过了几天,我回庐陵,经过立恭住处拜别,才开始拿笔回忆着记录这件事。没有写完,立恭拿起来阅读痛哭不已;我也跟着流泪,就停下来。但想起蒋氏父子和我深厚的交往,并且在武昌多次游赏山水,而快乐没有超过这些事情的,因此拖着病体勉强记录完。亲手抄录一卷 赠送立恭。

写于游赏后的第二年八月初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