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意榕旅游网
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素描》《色彩》《图案》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形象表现能力,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树立空间概念,为后继的美术绘画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学时

68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融合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学生构成表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围绕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助理室内设计师(助理)、影视动画制作员、广告设计员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 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商业美术师、平面设计师(四级)、室内装饰设计师、动画绘制员(四级)等职业标准,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3. 以构成造型为主线,结合美术绘画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将相应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基础知识、表现、实践应用为内容结构开展课程教学。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能胜任美术绘画品设计和制作相关工作。

1.掌握构成的基本形式、技法及表现方法。 2.能够分析并表现物体的形式美感。 3.具备一定的综合构成表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4.具备较好的产品搜集、利用、分析、解构、重组能力。 5.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参考 模块 教学单元 内容及要求 学时 1.认识学习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意义及方法; 平面构成 2.了解平面构成学习工具材料及使用方法; 基础 3.掌握基本几何形态的画法 平面构成 要素 平面构成 1.了解对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平面构成 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法则; 形式法则 2.能运用形式美法则对点线面进行综合构成 基本型 和骨骼 1.认识基本性和骨骼的含义和种类; 4 2.掌握基本型和骨骼的变化方法 8 1.认识点、线、面的形态特征; 4 2.掌握点、线、面的构成特点,并能综合运用 2 参考 模块 教学单元 内容及要求 学时 1.认识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集结等构成形式的特征; 平面构成 形式 2.了解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等的不14 同组成形式; 3.学会用平面构成法则,通过基本型和骨骼的变化组合,进行平面构成临摹和创作 1.了解平面构成在家用纺织品设计、平面设计、平面构成 室内设计、影视动画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应用 2.能在美术设计真实案例中运用平面构成 1.了解色彩物理理论和色彩三属性; 2.掌握色彩的分类; 色彩构成 3.了解色立体基本架构、国际通用的色彩体系; 2 基础 4.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和特点; 5.了解色彩构成学习方法、工具材料及使用 1.掌握色彩的对比构成; 2.掌握色彩的渐变构成; 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 方法 4.掌握色彩调性构成的原理及方法; 5.掌握色彩搭配方法 色彩与 心理 色彩构成 室内设计、影视动画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应用 2.能在美术设计真实案例中运用色彩构成 2 1.了解色彩的视觉原理; 6 2.掌握色彩的情感原理 1.了解色彩构成在家用纺织品设计、平面设计、3.掌握色彩的调和要领; 24 2 参考 模块 教学单元 立体构成 基础 立体构成 造型要素 半立体 2.掌握半立体构成形式; 构成 3.能制作半立体构成作品 立体构成 各种材料 3.掌握线材、面材、块材的表现方式和构成方20 的立体构成 法; 4初步掌握综合立体构成方法 1.了解立体构成在室内设计、会展设计中的应立体构成 用; 应用 2.能在美术设计真实案例中运用立体构成 备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各32课时,各专业方向根据需要选学三选二。

2 1.了解线材、面材、块材的特点; 2.体会由平面转向立体的方法; 6 内容及要求 学时 1.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征、起源; 2 2.了解立体构成学习方法、工具材料及使用 1.认识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 4 2.掌握立体构成造型要素的表现方法 1.了解半立体构成的概念; 六、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推行项目教学、主题教学、场景教学,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资源及现代教学技术,增强学

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点线面综合构成等实践性内容,教师可先行示范,在学生模仿、训练时适时点评,剖析重、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融入作品时代背景、作者创作过程等内容,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评价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综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检测等进行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2.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基本形式等,主要采用笔试评价;对于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等实践性内容,主要采用画面效果评价。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等。

3.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应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以彩色图片为主,文字简明扼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

3.教材编写应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视实际情况作内容调整和二次开发留下空间。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发挥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团队作用,合作开发、共享课程资源。 2.本课程需配备专用手工制作室,根据工位配全工作台、画板、颜料、纸笔、美工刀、橡皮泥、铁丝、木块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应配足配齐本课程常规的工具书、画册、各类电子素材等,并保证该资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查阅的便利性。

3.定期安排学生参观相关企业、相关展览,适时参加行业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对三大构成在美术设计和制作工作中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网络信息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反馈时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绘画专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