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字经教案0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三字经教案02,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一、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小朋友还记得吗?

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故事呢?(除三害、唐伯虎学画、孟母三迁、孟母断机) (2)学习理解内容

1、老师带读经文两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理解经典原文

①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义方:良好的家教

扬:(声名)显扬

【译文】五代时,有个叫窦燕山的人,家教严格有方。后来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声名远传四方。

三字经接下来的也是一个故事: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教子成才的事迹,为历代人们所称颂。窦燕山是深受中国父母孝敬的楷模,激励千千万万的父母为教子成才而努力。

【五子登科】

窦燕山生长在五代时期,窦燕山家里很有钱,但是这人不怎么样,可以说很缺德。人家到他家借米,他用个小的东西勺给别人,别人还米的时候,就用个大的东西勺回来。卖东西给别人用个小秤砣,一斤可能能当两斤;收购别人的东西用个大秤砣,一斤可能只有半斤。

这人实在太坏了,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一天晚上他做梦,梦见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如果不改一改,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还会短命早死。你要赶快改过,多做好事,才可能有改变。”醒过来以后,窦燕山接受了父亲的教诲,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修桥啦,铺路了,帮助有困难的人了,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好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个儿子。

窦燕山对5个儿子管教很严,比如他的家庭都按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务耕读,女勤绩纺,一家人都很和睦,子女也很孝顺。在他的培养教育下,5个儿子德才兼备,最后5个儿子都中了科举,做了官。这也是“五子登科”这个成语的来历。

启示:仅仅教育知识,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②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生养 过:过错 严:严格、严厉 惰:懒惰

【译文】(为人父母,)生养孩子却不好好教育孩子做人做事,这就是父亲的过错。同样,如果教育学生却要求不严格,这就是因为老师懒惰,没有责任心。

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很大,和母亲一样,必须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职责。当然,父亲的教育功能和母亲的教育功能还是有所区别的。父亲往往就是孩子无形中的榜样。

养不教父之过。这里的养有两层意思,生养,养育的意思。你做爸爸的,你不能光把孩子生下来,你不去教育他,你只管生养他只管养育他,但你不去教育他,那是什么,是你父亲的过错,是你父亲的罪过。

【司马光改过】

司马光五六岁时,让姐姐帮他把核桃皮剥掉。姐姐不会弄,就走开了。这时一个仆人走过来,帮他把核桃放进开水里烫了烫,然后用小刀一刮,核桃皮就掉了。司马光拿着剥掉皮的核桃,正巧被走回来的姐姐看到。姐姐问司马光:“你是怎么剥掉核桃皮的?”司马光得意地说:“是我自己用手弄掉的。”

坐在书房读书的父亲将屋外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问司马光:“这核桃皮真是你剥掉的吗?”司马光听后,脸红了。父亲要求他把真实情况讲给姐姐听,马光这才讲了仆人帮忙的经过。

岳飞教子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不仅精通兵法,武艺高强,而且严于律己,教子有方,处处为人师表。

他相信“玉不琢,不成器。”他早就看好长子岳云是一块美玉,一定要从每一个细节加以雕琢、培养他,方能成大器。在岳云十二岁时,就被他编入岳家军部将张宪xiàn的队伍中,当一名小军士。并且规定他“一不准穿丝绸,二不得进酒肉”。小岳云每天披重铠、跨战马,同骑兵一起训练骑术。一次,岳云练习骑马下坡,一时兴起,飞奔而下,却没注意坡陡路滑,结果连人带马翻进沟里。岳飞一见,非常生气,怒冲冲地说:“如果同敌人打仗,也能这样吗?”说着就下令按军法处置。将士们上前劝阻,请求原谅岳云年幼。但岳飞坚持不予赦免,硬是打了一百军棍。主帅对公子要求如此严厉,使全军上下大为震动,大家训练得更加刻苦认真了。他要求岳云平时刻苦训练,战时冲锋在前,做大家的榜样。岳云不负父望,很快成为一位武艺超群、英勇善战的小将。

【严是爱、松是害】

一次有个小孩在邻居家偷了一个蛋,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又去偷了一个蛋,交给母亲,母亲很满意,更加夸奖他。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反绑着双手,被押送到法官那里。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母亲骂他不孝,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使母亲致残。儿子说道:“我初次偷蛋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严是爱、松是害。 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3、你在做一件事情时,有坚持到底吗?请同学们举手说。 引导学生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师小结: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虽说养不教,父之过,但是父亲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正确的教育,可以让孩子更加尊重父亲,而错误的教育却只会使父亲失去自己的威信。那么教育孩子的责任除了父母之外,还有谁更加重要呢?《三字经》接下讲的是教不严师之惰。不严格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惰,就是懒惰,就是过错。

【不死即可】

朱元璋是穷苦出身,自小父母双亡,当过和尚要过饭,后来参加起义军之后,表现勇猛,慢慢地成为了起义军的头领,在与各方势力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认识到人才非常重要,下令广招贤才。当时他手底下的谋士朱升向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刘伯温,一个是宋濂。

朱元璋立刻就派自己的手下去请两位贤才,刘伯温很快就请到了,但宋濂却一直请不到。宋濂是当时非常有名望的大儒,他的学问非常高,并且过目不忘,朱元璋很想得到这个人才,于是便让手下带重金去聘请宋濂当自己儿子的老师。可是宋濂不愿意卷入各方势力的争斗之中,依然不愿意出山。

于是朱元璋便带着儿子朱标亲自去拜访宋濂,宋濂看到后非常感动,但他心中还有一个难题,宋濂是儒家学子,很看重尊师之礼。他一方面担心朱元璋的儿子会仗着权势不尊重自己,另一方面也想试一试朱元璋的诚意,于是便问了朱元璋一个问题,“小儿顽劣,

可训乎?”

意思就是说,你的孩子不听话,我能打他吗?朱元璋当即回答了四个字,“不死即可”,意思就是我的儿子你尽管教,不听话你就尽管打,只要不打死就行。宋濂听后惊讶不已,没想到朱元璋竟如此尊敬自己,于是便同意出山,做了朱标的老师。

后来,朱标做了太子,对自己的老师也非常尊敬,在宋濂告老还乡之时,朱元璋和朱标一起将宋濂送至城外。可以看到古人对待老师的尊重,比我们现在很多家长实在是高出太多了。

【郭太敬业育人】

郭太是东汉时期著名学者,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教学有方,对学生全面负责,敬业精神极强。有一个叫左原的学生,因触及到法律,学校将其除名。

左原从此名声很臭,一天,郭太把他拉到了酒馆。郭太劝他说:“战国时期,有个叫颜逐聚的人,原来是梁甫地方的强盗。后来做了齐国的将军;段千木年轻时品德也不好,后来也做了魏国有才干的官员。有了过错,只要痛改前非,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啊!”

一席话,说得左原心里热乎乎的。他站起来深深地给郭太鞠了一躬,说:“郭先生,今后我一定按您的话去做,绝不辜负先生的一番苦心。”

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子:孩子 宜:应该

【译文】孩子不努力学习是不应该的,年少时不努力学习,等到长大以后,什么都不会做,能有什么作为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珍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故事】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yào,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温公警枕】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司马光曾被皇帝封为温国公。后人多称他为“司马温公”,他从小聪慧过人,被人们称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

为了每天早起读书,他请木匠做了一个圆木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睡熟后只要一转头就会滑下来,头磕在床板上,人马上就惊醒了,于是马上爬起来读书。

就这样,司马光孜孜不倦地学习、读书,事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温公警枕”的故事,也就成为后人争相学习的事例。

【孙权劝学】

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