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来源:意榕旅游网
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概要:通过本节课的授课笔者发现,在高三复习课中通过具体的高考案例去建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题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主要在于学生难于全面分析知识,需要教师在旁不断提示和引导,才能做到综合分析地理问题,所以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不适合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在面对高三的复习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知识体系混乱;二分析和推理能力弱;三自主学习能力差;四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他们在高考中难以取得高分,因此,笔者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和实际教学中发现思维导图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以笔者自己在高三复习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为案例简单探讨下在复习课下如何用思维导图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一、以考纲和真题为导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创设地理情景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一种相对公平的考试制度,其考点出现的频次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书本上相应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本节课笔者先收集近五年来该知识点被考查的次数以及出题的方式,通过直观的表格,能够更快地引起学生的重视和上课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的方向性,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学习的内容是与高考吻合的,进而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迫切感。

二、以真題出发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笔者认为在高三复习课中学生对于知识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知识凌乱,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重在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所以在本节课中笔者采用一道2014年浙江高考真题(见图1)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该问题的知识框架图,知识点在高一高二都学过,现在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复习中把该知识点升华成一个知识体系,然后据此再去联系图文资料完成答题,这种做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最终在师生共同合作引导下学生构建出图2的思维导图,针对分析出的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思维导图,然后学生据此作答,有理有据,思路清晰,用语更专业,这也解决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知识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三、以问题为载体,深化拓展基础知识

地理学习的心理过程应包括激发动机、感知信息、理解信息、巩固信息、迁移应用几个环节,而高三学生面对的是高考的考察,对于知识的迁移应用要求极高,所以笔者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采用了几个高考案例来考察学生对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来分析类似此类问题分析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课堂演练,学生对这种问题基本可以达到灵活掌握的程度。

地理学习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两种类型,常规能源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开发这些是横向迁移,更重要的是纵向迁移,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资源开发了之后必然出现后续的问题,如开发时存在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笔者给出相应的题目,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的合作探究,再画出两幅思维导图3和图4,进而解决相应问题。

四、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归纳反思基础知识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通过不同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建构,建立了单一的知识框架,但还需要进一步自己完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笔者在这几课的最后布置学生通过回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完成课后的归纳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授课笔者发现,在高三复习课中通过具体的高考案例去建构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利于提高他们分析题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主要在于学生难于全面分析知识,需要教师在旁不断提示和引导,才能做到综合分析地理问题,所以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不适合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