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来源: 中税网 2013-05-13 打印
北大荒4 月23日发布业绩修改公告,公司由2012年度盈利44085 万元陡变为亏损1. 9亿元左右。这一震惊消息再次引起社会媒体的关注。这是曾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的北背后隐藏的种种财务“黑洞”无疑都为其业绩“反弹”打下基础。今天的北大荒只能默默品尝因其财务漏洞造成的多元化苦果。
收购坏账子公司 巨额拆借资金流失
据公告披露,北大荒旗下子公司鑫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因涉及账款难以追回、虚增利润、货物失踪等问题,计提减值准备2.65亿元。同时,另一家子公司北大荒龙垦麦芽有限公司因拆借资金难以追回、存货跌价,计提减值准备7123万元,两者减值准备总计达3.36亿元,对应的坏账总金额为8.45亿元。收购这两家公司也是致使北大荒由盈转亏的主要原因。 然而,根据北大荒1 月份业绩预减公告我们可以看出,北大荒在收购鑫亚经贸明明知道跟随出现巨大的财务问题,却依然以零元的价格从子公司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手中收购了鑫亚经贸剩余的51% 股份,至此,鑫亚经贸成为北大荒的全资子公司。无疑,北大荒是故意在为子公司的财务黑洞买单。
进军房地产失利 大量应收账款致坏账爆发
2008年,北大荒正式进入房地产领域,宣称“向高利润产业要回报,提高了公司发展潜力”。当年,北大荒以鑫亚经贸作为平台,与黑龙江红旗农场、香坊农场联手合资成立北大荒鑫都房地产公司及建筑工程公司。 2013年1 月21日晚,北大荒发布公告称,2011年12月至2012年8 月期间,除了向房地产公司拆借资金97625 万元之外,北大荒龙垦麦芽有限公司分多笔多次向秦皇岛弘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拆借资金2600万元,但公司却未对总额达9.76亿元的违规拆借资金履行相应决策程序,未进行信息披露。就这样,高达10亿元之巨的拆借资金,全部流向了房地产公司。最终由于政府动迁未能按计划完成,建设工期受到影响,致使大批资金逾期未还。
成也土地、败也土地,这是北大荒遭遇的转型之殇。也许是不甘东北宝贵的“黑土地”只用于土地承包和农业种植,近年来,北大荒以各种形式进入房地产领域,企图分享房地产市场更高额回报,但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主营收益反倒被逐渐蚕食。
内部管理混乱 董事会瘫痪
在北大荒10亿资金的违规拆借中,独立董事的反对意见一直被忽视,董事会的作用完全失效,北大荒内部治理的混乱可见一斑。
独立董事朱小平表示,2012年9 月中旬,北大荒给他发电子邮件,要求拨款一个亿给房地产进行后续事项,朱小平坚决反对。后来,农垦总局的领导同志打电话代表大股东几次提出正在准备将房地产项目转卖给一些企业,要求其支持再同意2000万元的资金给房地产企业发给工人工资,避免拆借出去的资金遭到损失。
此房地产企业就是北大荒的控股子公司北大荒鑫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朱小平认为这是一个让他两难的问题,于是在后来北大荒召开的19次董事会上投了弃权票。
2012年11月23日,朱小平声明,董事长这个岗位长期缺位,董事会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严格说已经半瘫痪,实际上都是管理层在自行运作。 主业衰退利润 增幅骤降
北大荒在进入房地产领域前可谓是“金饭碗”,其靠土地承包费就赚得腰包鼓鼓。
北大荒上市之前,从北大荒集团获得62.4万公顷耕地和24万公顷可耕荒地的承包经营他项权利,经营期限为50年,然后北大荒再将这些土地转包出去。随着粮价逐步上涨,“炙手可热”的东北黑土地的承包价格也水涨船高,盈利也随之翻番,由2002年的约9 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7.3亿元。
2002年,北大荒全部收入为14.7亿元,其中六成收入来自土地承包,全年净利润3.8 亿元。此后,北大荒大举进入水稻加工、房地产等多领域,2011年收入规模突破100 亿元关口达到133 亿元。但是北大荒2011年的净利润只有4.4 亿元,与2002年收入近十倍的增幅相比,净利润的增幅实在是“难以启齿”。
北大荒在未进军房地产行业之前,主要以土地承包为主营业务收入,业绩逐年增长,本想通过房地产行业扩大业绩,没想到却带来年度巨亏,最终,尝到了盲目多元化经营的苦果。
或许从北大荒由盛而衰的惨痛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教训:追逐利润是好的,但不能盲从,一味的追逐高利润行业的脚步,不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做足功夫,最终的结局只会像北大荒一样。北大荒还能否冲破黑暗,走向新的未来,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期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