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官微怎能没“官样”

来源:意榕旅游网
●天一茶屋茶博士语:官微,创新了政治沟通方式,拓宽了政治沟通渠道,扩大了政治沟通范围,既为政府收集民意提供了更广大的领域,也给民众介入政治生活、参与政治过程、行使公民权利提供了合法途径。然而,在网络问政迅猛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不,近日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政府官方微信出现“牛气”回复:“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我仿佛听见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让网友“惊呆了”。对此,该微信平台第三方运营机构表示,此次“意外”乃“系统自动回复”所致。这种回答靠谱吗?且听各位茶客的见解。(图片来源:《阳泉日报》)

官微怎能没“官样”张淳艺(河南省漯河市):官微雷人回复岂只是技术问题。用粗鄙言语回复网民,这与官方微信的身份极不相符,以至于让咨询群众以为进了山寨网站。虽然相关部门“澄清”,称是微信后台系统原因,导致自动回复出错。这些官微在受到网友置疑时,“技术性原因”均成为应对“法宝”。其实,种种雷人回复暴露出来的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有态度问题。眼下,对待官微有两个误区:一是政务官微不宜设置自动回复。对于一般自然人,自动回复功能的确省时省力,但这并不适合官微,因为自动回复不靠谱,只是根据一些关键词,用事先设置好的句子机械地回复,难免“驴唇不对马嘴”。更重要的是,群众希望通过官微和有关部门交流沟通,而不是跟冷冰冰的机器对话,那种秒回让群众感觉被敷衍。二是官微不能交由第三方托管。此次涉事的贵池区政府官微,由中国联通池州分公司代为运营,自己当甩手掌柜,然而,第三方并没有“越俎代庖”、代替政府部门发声的权利和能力。况且,外包企业都以逐利为目的,往往缺乏对公众负责的精神,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政府部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叶祝颐(湖北省武汉市)如此官方微信何来“威信”?官网、官方微信决不是充当门面的道具,要建立官微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形象并非易事。政府既然开通官网、官微,就应该及时更新信息、回复民意,让网站当好民意的连心桥。因此,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充满诚意,何时解决问题,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有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也要说明原因,并列出时间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如此,才能实现职能部门与网络民意良性互动。要达到上述目的,就要对如何管理、用好官网、官微作出周到的制度安排,制定具体的运行标准,建立相应的监督问责机制,对形同虚设、敷衍民意、只做承诺不解决问题、损害政府的公信形象等情况严肃查处,以真正提高公仆们的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网站、官方微信效能,真正体现网络民意。反之,群众满怀希望向官网、官方微信求助,收到的居然是骂人的回复,换做谁都会气不打一处来,折射出社情民意渠道不畅通的事实,只会贬损官方微信效能,使百姓通过官微表达诉求的热情大大降低,不仅浪费政府公共资源,更有损政府诚信形象。盛会(河南省内乡县):官微岂能没了“官样”?“官微”,顾名思义,就是官家、官方,由权威机关部门开设的微信,就不能被互联网的不良陋习裹挟席卷。由于官微与众不同、意义非凡,它传递的信息就要具备权威性、严肃性、公正性、亲民性,让人们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引人向善、启迪智慧,与民沟通、帮困解惑,让群众看了都说好、读了还想读。这,就是官微的“官样”。这里所说的“官样”,不是官腔官调,而是要说老百姓想听的话,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一些网言萌语不是不能用,用得好了还可以锦上添花,既能解决公众实际问题,又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两全其美。但是,官微亲民性的基础是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果只是为了好听好看,追求新奇,说那种不经考证的轻浮之语、吸睛之词,就背离了官微初衷。官微本来就是接地气、察民意、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有效渠道,是“网民问政”和“政府施政”间的桥梁,政府部门理应转变观念,理顺内部“发声机制”,培养官微人才,真正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使“官微”取得有效维护、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良好效果。责任编辑:黄明朗

N56

ingb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