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结构式; 2.了解乙烯的氧化反应; 3.了解乙烯的加成反应。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掌握分析芳烃化学性质的能力; 2.学生能通过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联系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烯的结构式;乙烯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难点】乙烯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模型展示法,多媒体展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生活中往往会将成熟的水果和不成熟的水果放到一起,这样能催熟不成熟的水果,引入乙烯。
学生回答:成熟的水果会散发出乙烯,能够催熟水果。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乙烯的结构式。
教师引导: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和乙烯的球棍模型,比较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乙烷两个碳原子之间是通过单键连接,且呈现四面体的结构;乙烯两个碳原子之间是通过碳碳双键连接,呈现平面结构。
教师讲解: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在书写结构式时,碳碳双键不能省略。 (二)乙烯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请学生回答实
验现象。
学生回答:乙烯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讲解:乙烯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教师引导:乙烷无法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思考乙烯能否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请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逐渐退去。
教师小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能够在空气中燃烧,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该方法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 (三)乙烯的加成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请学生回答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教室讲解:乙烯能够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氢气、氯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请同学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点。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囊括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课下及时复习。 环节四:作业设计
做一做:及时完成课后练习题
找一找: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乙烯的工业用途。 五、板书设计 乙烯的性质
1、乙烯的结构简式:
2、乙烯能够燃烧,且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3、乙烯的加成反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