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再论_傲慢与偏见_中的女性主义关怀

再论_傲慢与偏见_中的女性主义关怀

来源:意榕旅游网
作品评说

再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关怀

唐 影

  18世纪后期与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以女性的视野表现女性的情怀,诉说妇女受到的种种压制和痛苦,抗议男权社会的统治,争取妇女在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奥斯汀作为一个时代的女权主义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鼓吹者在英国文学上第一次全面地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问题,她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他(她)人无法替代的作用,重新审视《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关怀具有现实意义。

18世纪后期,随着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文坛上由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终于被打破。此时英国大批中产阶级妇女积极参与文学写作,一时间表现女性独特情感和意识的作品大量涌现,从此宣告女性文学崛起于男性话语主宰的世界,并以一发而不可收的蓬勃生机迅猛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女性作家的作品向女性文学迈进。18世纪后期与19世纪的英国女性文学以女性的视野表现女性的情怀,诉说妇女受到的种种压制和痛苦,抗议男权社会的统治,争取妇女在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

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一场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再度掀起高潮。在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的同时,人们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女性作家和她们的作品。他们不仅重新审视父权制传统下的文学经典,而且也开始研究女性文学的意义。西方19世纪初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显著影响了当时的女性作家。描写理想、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大自然的歌颂也出现在女作家的创作中。不仅如此,19世纪的女性作家在揭示与批判社会现实方面并不丝毫逊色于男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目光和审美意识来观察社会现实。即使是认为“理智”重于“情感”的小说家简・奥斯汀,也不得不面对由浪漫主义引发的婚姻中的问题。

作为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1817)以讽刺幽默的笔法无比真实而细致地刻画出了当时英国小镇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生活于其中的由乡村绅士、淑女、     054

CHANGCHENG/2010/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势利眼”和社会寄生虫等组成的小型世界的面貌。她真实地描写了她所熟悉和理解的教区生活,包括互访、漫步、野餐、叙谈、聚会、舞会、婚姻等活动,绘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入小镇后英国乡绅阶层生活的变化及其心理状态的画面,并对当时的妇女问题进行了高度现实主义的探讨,写出了妇女的彷徨和痛苦。出版于1813年的《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汀最著名的小说,也被公认为第一部揭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著名小说。值得注意的是,此作品常被涂抹上浓烈的女性意识色彩,其实此时期的女性意识并不具备全新的内容。一方面,女性作家以异于男性的女性视野与体验表达对社会和自身的认识与感受,宣泄对男性统治的不满;另一方面,为表示与男性平等,她们以衡量男性的标准来衡量自身以及笔下的女主人公,以证明女性同样具备男性所具有的优秀品性。用美国女权主义评论家肖华尔特的话来说,早期的女性文学主要“模仿”(Imitation)与“内化”(Internalization)男性的价值标准,这一觉醒中的女性意识在《傲慢与偏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作者用富有喜剧色彩的笔墨,轻松幽默地讲述了一个婚姻爱情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恋爱婚姻观以及妇女的痛苦和彷徨。奥斯汀通过洋洋婚姻大观揭示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女性婚姻意识,这其中包括女性婚姻意识的觉醒,对女性婚姻意识的洞察,反映社会现实的依附婚姻意识以及道德沦丧的情感缺失意识。从中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妇女地位———妇女只是男性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陪衬,是被要求、被约束的社会群体,时时处处受男性群体的限制与管制,一切社会与教育水准及价值判断都来自于男性社会。奥斯汀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言了这一社会发展走向,并在自己的书中亲历亲为,把对男性的描写与分析当做对女性描写与分析的陪衬与证明,尽管男主人公也被刻画得有血有肉,实在是为我们女性长出了一口气。

《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句是:“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即当时的英国中产阶级男性中颇为流行的婚恋观念:男人有钱就一定要成家,要成家先得有钱。而当时的女子呢?作者接着说,由于浪博恩来了两个有钱人的子弟,所有有女儿的家庭立刻陷入了一场猎获女婿的明争暗斗。当晚余下的时间里,太太小姐们猜

测起宾利先生什么时候会回拜贝内特先生,盘算着什么时候该请他来吃饭。很显然,小姐们一直没有太多的机会见到陌生男子,可见她们的生活还是很封闭的。奥斯汀并不随声附和她所处时代的流行观念,她具有极强的鉴别能力和意志力,并且,最终证明自己是优秀的、独特的。

奥斯汀认为妇女和男人一样有智力、有理性。在她笔下,最优秀的女子比周围的男人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女子和男子一样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妇女并不把忍耐、顺从当成美德,她们向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缔结的婚姻。奥斯汀着力刻画的人物伊丽莎白成为19世纪女性小说中最为精彩的人物之一。伊丽莎白虽然并不特别精通音乐、绘画、跳舞,也不特别美丽,但是却读了些书,有见识、有观察力和判断力,聪慧机智、充满活力,而其周围的男人没有一个能与她抗衡。其父亲贝内特先生虽然有学识、机敏诙谐,却有点玩世不恭,并未尽到为人父的职责。柯林斯牧师趋炎附势,俗不可耐,形同小丑。韦翰则虚伪、背信弃义、道德败坏,是个十足的恶棍。温和善良的宾利则显得缺乏主见和没有头脑。达西被当做一个出色的人物来描写,但他最终却从伊丽莎白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这种反衬的手法使伊丽莎白显得更出色、更有智慧。伊丽莎白拒绝了他的求婚,才使达西冷静地思考伊丽莎白的价值观和勇气,并且明白了自己原有的贵族意识是多么褊狭。从此,他对伊丽莎白所归属的崛起中的中产阶级有了新认识。

奥斯汀在著作《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内心世界与情感的描述,使人们重新站在女性的角度认识生活,仅从这一点来看她就不愧被誉为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傲慢与偏见》表面上是一部婚姻大观,实则是对当社会女性意识深刻而全面的概述。当时社会对妇女的要求是“家庭生活是妇女最合适的天地”,“妇女的本分是承认自己天生低人一等”,“如果妇女碰巧具有某种学识,那就务必要把它当做秘密深藏起来,特别是要对男人们保密,因为男性通常都是以不怀好意的嫉妒的目光看待有才华、理解能力受过培养训练的妇女。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很明显的。即便是有钱的太太、小姐们,充当的角色也只是家庭主妇而已。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严重,如贝内特家中有6个小姐,可是没有男嗣,因而,贝内特家的财产不得不由贝内特先生的侄子继承。这样致使6位贝内特家小姐的嫁妆只有从其母亲当年的嫁妆中分得。嫁妆的卑微常常使年轻的小姐们不得不选择一条像夏绿蒂那样的路,通过婚姻来为自己将来的温饱做打算,自然会将婚姻视为金钱至上的买卖。如书中所描写的,每一位太太在后半生最大的愿望便是嫁女儿,让她们未来在丈夫的资产庇护下得以生存。因而难怪郡里一旦来了一位有钱的绅士,母亲们便认定他为自己的准女婿。所以当贝内特太太得知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十分气愤,责怪女儿不明智。以柯林斯在金钱方面的条件而言,可以保证伊丽莎白将来有安定、温饱的生活。在其母亲看来,放弃这样一

棵“摇钱树”是一种无理取闹。在她年轻的时候,也是通过婚姻来衣食无忧。现在,她更有义务要求女儿们以此获得“幸福”。没有原因,这只是一种规律,是英国社会当时的婚姻法则。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在当时的金钱社会中得以舒适生存的惟一办法是,出生前就挑个名门旺族,但这仅凭机缘,更多不幸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便只能向生活屈服。可悲的是,她们从不发现这是社会的弊端,而一直认为是自己出身贫寒。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就像是花瓶,等着有一天被一位出手阔绰的人买走,仅凭运气,与爱情无关。

其实,自乔叟、莎士比亚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文学中的女性一直以被观察的对象存在。女性形象在根深蒂固的传统男性叙事中不是“天使”便是“魔鬼”,其真实的形象难以在文学中得到正视,那么专注于书写女性独特的感觉和经验世界,表达她们的意志和愿望,则更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现代女权批评家伍尔夫也写到:“令人奇怪的是,在简・奥斯汀之前的小说中,所有伟大的女性都是站在异性的角度才能看到,而且只能是从她们与异性的关系中才能看到。如此看到的一切在女性的全部生活中能占多少份额。而男性戴着性别的彩色眼镜观看女性的这部分生活,又能对女性了解多少。”在女性文学写作的历史中,奥斯汀显然为破除这种歧视妇女的写作传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也无愧为一个时代的女权主义启蒙者和女性意识觉醒的鼓吹者。奥斯汀作品的可贵,在于它们用幽微细致、幽默讽刺的笔法描摹她那个年代中产阶级的生活,从日常平凡的事件中揭示出普遍而深刻的涵义,并且在英国文学上第一次全面地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问题,她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2]从文学作品中看女性主义的表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3]徐苞耕.西方文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3.

[4]李莉.依夫莱娜[A].王晓英,杨靖.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

百部名著赏析[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5]黄静.《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J].兰州大学学报,2002(06).

[6]宋建华.《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大连大学学报,2001(05).

[7]张丹丹.倔强的灵魂———略论简・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J].当代文坛,2001(03).[作者简介]

唐影(1971— ),女,山东烟台人,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研究。

 05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