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一轮基础自练题(4)
李仕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应对考场写作这样的特定任务,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既取决于思维的敏捷,更取决于丰厚的阅读积累和对生活的深切体悟。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加上签证的便捷,使得出境旅游成为许多中国公民度假的首选,自助游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C.除非愿意放弃互联网商业带来的巨大红利,彻底禁止智能手机的应用,否则一个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地回避新媒体传播所带来的问题。
D.精确快捷是卫星手机导航风行的重要原因,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告诉你在地图中所在的位置,并在所在位置和目的地之间选择最佳路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提醒市民,夏季健身体能消耗大,锻炼能否达到健身的目的,关键在于运动项目适宜、运动强度适当、运动时间合理。
B.从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里发现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自然之美的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长期培育。
C.福岛核电站看不到头的灾难背后,是日本核能行业数十年来伪造安全报告、隐瞒死亡事故和对地震危险性估计不足造成的。
D.曹聚仁的《鲁迅评传》颇具见识,虽史料不足,但许多专家认为,“评传”无须对此要求太多,堪称迄今写得最好的鲁迅传记。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大厅是二十世纪初欧洲上流社会的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政界要人、艺术家、庄园主等聚集在这里高谈阔论,没有主题,各抒己见,无非是显示自己的智慧与富有。 因为这个大厅也着实令人迷乱与陶醉,大厅的集会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和种种欲望。
A.普鲁斯特一旦脱离这个大厅就无法忍受,但他又极其厌烦充塞于大厅的轻薄与无聊。 B.普鲁斯特无法忍受自己脱离这个大厅,但他对于充塞于大厅的轻薄与无聊又极其厌烦。 C.普鲁斯特极其厌烦充塞于大厅的轻薄与无聊,但他一旦脱离了这个大厅却又无法忍受。 D.充塞于大厅的轻薄与无聊让普鲁斯特极其厌烦,但他一旦脱离这个大厅却又无法忍受。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除”是指守丧期满。 C.“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 D.赈恤,即赈济与抚恤,即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
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
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
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
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三、古诗鉴赏
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 ①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②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③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注 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
3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 C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高低”是两面,与之对应的后面内容都是一面的。B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搭配不当,“得到”应改为“受到”。D项应去掉“通过”,否则后面句子缺少主语。 2.答案 B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前面是“能否”,后面说的“运动项目适宜、运动强度适当、运动时间合理”都是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的方面。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如果要保留“造成的”,则要删去“背后”。D项偷换主语,根据前后主语一致原则,“堪称迄今写得最好的鲁迅传记”的应该是第一句中的《鲁迅评传》,而非前一分句的“评传”。 3.答案 A
解析 A项“舍弟”,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弟弟。使用正确。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句中已经“出了差错”,不是谦虚,此处应该用“抱歉”。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句中说“我”垂询朋友,谦敬不分。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句中说“郭教授的内人”,谦敬不分。 4.答案 D
解析 衔接题的原则首先是前后表述对象一致,其次是首尾衔接恰当,最后是内容和形式与上下文表述重点吻合。横线后面的语句强调的是大厅“令人迷乱与陶醉”,那么横线处的内容应该强调无法脱离大厅,故排除A、B两项。C项主语是“普鲁斯特”,而上下文都是围绕“大厅”进行的。因此选D项。 5.答案 C
解析 “历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年号是西汉武帝时始创的。
答案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二、 【答案】
1.A 2.B 3.C
4.(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解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
通假字,拷问的意思。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4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第(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就;“岁屡”,连年;“歌”,歌颂。
三、
1.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是“欣喜、惊奇的神态”。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 2.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