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来源:意榕旅游网
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基础整合(36分) 1.按课文默写(8分)

(1)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泊秦淮》中讽刺统治者在国难关头仍歌舞升平的句子是 , 。

(4)中秋佳节,你给远方的亲人发祝福短信,你可引用《水调歌头》“ , ”来表达对别离亲人的美好祝愿。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魁父(kuí) 顿踣(bï) 隳突(huī) 亡以应(wáng) ....B .啮人(niâ) 始龀(chì) 汤熨(tāng) 叫嚣(xiāo) ....C .腠理(cuî) 桓公(huán) 日蹙(cù) 号呼(háo) ....D.穷匮(kuì) 骨髓(suǐ) 悍吏(hàn) 宫阕(quâ)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医 之 好 治 不 病/ 以 为 功.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性活用的一项是( )(4分) A.晓镜但愁云鬓改 B. 吾与汝毕力平险 ..C. 起舞弄清影 D.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秋水》选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告诉我们要做成一件事,不但要有坚定的决心,还要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C.《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宋代散文家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1

D.“讳疾忌医”出自《扁鹊见蔡桓公》,它原指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后来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6.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4分)

A.臣是以无请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帝感其诚。 D.吾舅死于虎。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秦淮河迷茫、冷寂的氛围。( )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以“新词”与“旧景(旧亭台)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说月亮照得作者不能入眠,只好转过红色的房子,低低地靠在雕花的窗户上。( )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前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句采用倒置写法。( )

8.中国四大名著中都包含有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情节或内容,请用简洁的文字,任意写出两个与“三”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来。(4分)

(1) (2)

二.阅读理解(64分)

(一)(20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百川灌河(注入) B.欣然自喜(高兴的样子) ...

C.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美) D.河伯始旋其面目(掉转) ..10.下列句中“之”与“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4分) A.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 泾流之大 C.野语有之曰 D. 我之谓也 11.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是( )(4分)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将长久地被得大道的人耻笑。。 B.“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看到你这样无穷无尽的样子。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况且我曾经听说有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的人,开始我不相信。

D.“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河伯才开始掉转他的脸面,远望着海洋向北海若感叹说。

12.后人从这则寓言故事引出了两个成语,写出来并解释。(4分)

① ②

1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2

(二)(2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蒋氏大戚( )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 ..

③曩与吾祖居者( ) ④吾尝疑乎是( ) ..

15.下列各项的两个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是( )(4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若毒之乎 ..C.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D.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6.翻译句子。(4分)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2)今虽死乎此,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17.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为了阐明这个中心,作者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试举一例作分析。(4分)

18.从所选内容看,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19.文章引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3

(三)(12分)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选自《庄子·杂篇·渔父》)

20.下列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4分)

A.迹:脚印 B.绝:用尽

C.去:离,躲开 D.休影:使影子休息 21.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4分)

A.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有人害怕自己的身影、厌恶自己的足迹,想要避离而逃跑开去)

B.举足愈数而迹愈多(举起脚越多,留下足迹就越多)

C.疾走不休,绝力而死(由于奔跑不止而生病,终于气绝而死。) D.处静以息迹(不懂得停留在阴暗处就会使影子休息) 22.对这则故事的含义分析正确的是( )(4分) A.我们要不怕困难,为实现目标而至死无憾。 B.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C.告诉我们不要讨厌自己,要善待自己的道理。 D.告诉我们人与影子是不能分离的道理。

(四)(8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下列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4分)

A.东风:春风 。 B.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 C.但:但是。 D.探看:探寻,打听。

24.下列对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 )(4分)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指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B.“东风无力百花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对偶、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运用比喻,有青鸟跨越千山万水为我们送信,我们虽分别两地也感到安慰。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