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电信重组后兰大逗营商竞争肜势分析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摘要】电信重组后能否达到改革目标引发了社会广泛争论。文章从电信重组后电信运营商的实力现状出发,分析了重组 后三大运营商的竞争潜力,提出了三大运营商若能形成实力与规模相接近的三分天下局面,必然要在的干预下,在 数据通信领域、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和固网与移动网融合领域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关键词】电信重组竞争电信资源配置 主导的电信重组“六合三”出台后,引起社会广 泛关注,并引发了一定的争论。因为电信重组不仅关系到电 信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进 程。2008年5 JEj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配置进而达到改革的初衷 . 1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实力对比分析 电信重组前各大运营商的实力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重组后的竞争和发展潜力。表1为重组前六大运营商的发 展状况对比。 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改革的通告》。 《通告》指出“深化电信 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发放三张 重组前 固话用户数 数据对比 手机用户数 表1 电信 2 19亿 122万 一重组前六大运营商的发展状况对比 移动 / 网通 1.1亿 -76 43万 联通 | 铁通 2061.99万 +242.20万 (同比) 中国卫通 3G牌照,支持形成三家拥有 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 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 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 体,电信资源配置进一步优 化,竞争架构得到完善;自主 创新成果规模应用,后续技术 《2008年1月) (环比) I环比) 376亿 1.639亿(C网4223万): .(2008年1月) 数据对比 宽带用户 (2008年1月) 数据对比 | |(G网1.217亿) +704万 +30.3万(C网环比): (环比) +112.5万(G网环比) | |471.8171" 3627万 +62万 2053.1万 +76.33万 l | 不断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 (2007年全年) 提升;电信行业服务能力和水 (2007年全年)净利润 营业额 (环比J 1753亿 225亿 (环比】 840亿 12O亿 3570亿 871亿 1004亿 56.+157.28万 (同比J 16566亿 .3亿 / 平进一步提高,监管体系继续 加强,广大人民 群众充分分享 注:同比为对比去年同期数据,环比为对比上月数据。 数据来源:营业额和净利润根据各运营商公司年报整理。 由表1可以看到,中国移动2007年营业收入达3570亿 元,净利润为871亿元,增长31 9%,超过中国电信、中国 网通、中国联通3家总和的2倍。目前,仍有越来越多的固话 用户正在向移动用户群流动。由于移动电话对固话的“替代 电信行业发展改 革的成果。” 这已是我国改革 开放以来第四 次电信改革 能否达到这一改 ,革目标,以自主 创新能力支撑 化进程,关系到广 我国的信息 大人民群众充分 分享信息化的成果问题。 当然,这关键要看 电信重组后三大 运营商的运营效率能否达 到电信资源的优化 效应”,数据显示,2004年中移动获得增量市场的45 9%, 收稿日期:2 008年1 0月5日 2005年中移动占据了约60%,2006年达到70%,2007年最 囝 暑20乡垂08年1 逼’0月(言 上 责任编辑熊柳潜Xliuqian@mc21 st com 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竞争形势分析 2008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增长40.4%;其他为0.14%。 电信重组后,三大电信运营商除了自己原有的那部分业 高时超过90%的新增市场份额被中移动掠走。 从2005~2008年的近几年电话用户发展趋势来看, 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率一直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尤其从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的一年多来,固定电话一直呈负增 长,如图1。用户的大量流失意味着固定电话收入源的不断 务外,都或多或少地增加了一部分业务,每个企业都成了县 有全业务经营权的运营企业。因此,重组后各大运营商的实 力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上维持了旧有的电信运营格局。其 萎缩,固定电话运营商急需要寻找新的利润源。移动电话一 用户状况如表2所示。 直呈稳步增长态势,波动中不断上扬。图2反映了移动电话 2008年上半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3家的 用户的发展趋势。2008年1~7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 净利润总和为212.53{Y ̄元,而中国移动的净利润高达548.49 61 07.3万户,达 ̄60837.8万户。再从收入构成来看,2008 亿元,是其他3家之和的2.6倍。中移动净利润“日进账3 年1~7,9,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整个收入的53 8%,同比增 亿”超过去年“日进2亿”。因此电信重组后,在移动通信 长16.2%;固定本地电话占21.85%,同比下降6.8%;长途 方面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恐怕在短时间内难有改观。 电话占14.68%,同比下降2.5%;数据通信为9 44%,同比 电信重组后,三家运营商都会成为全业务运营商。通 过重组前的现状可以看到,在信息 通信领域,人们所谙熟的传统经济 理论已经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从 1994年至今,尽管给予当时的 新进入者联通在价格等方面的倾斜 ,但14年的发展并未达到古诺 模型所揭示的市场均衡:移动通信 市场上两个寡头均分市场份额的市 场均衡状态;而是在正反馈规律的 作用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因 图1 2005~2008年固定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而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联通也就始 终未能与中国移动平分秋色。从用 户规模来看,到2008年1月,中国 移动用户为3 76"fZ_.,占移动用户总 数的69 6%,中国联通C网和G网加 起来的用户数也只有1.639'fZ.,占移 动用户总数的30 4%。 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的领域,的有形之手必须适时 地引导市场主体按照最有效的方式 配置社会资源。这次电信重组,实 际上希望以3G为契机,推动 图2 2005~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 责任编辑:熊柳潜xliuqian@mc21st,com> :・> 2 008- ̄ 01月(涠上)■i一 2008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表2 重组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初始状况 重组后 新电信 新移动 新联通 中国卫通 固话用户数 2.19亿 2061.99万 1.1亿 移动用户数 4223万CDMA 3 76{7 ̄GSM 1.217亿 用户 用户 GSM用户 | 宽带用户数 3627万 471.81万 2053.1万 TD—SCDMA。由于2G本身依靠绝对的垄断地位就有巨额利 润可赚,成就了中国移动这个全世界最大、最赚钱的移动公 司。而3G对企业来说其赢利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也即风险性,因而企业也就没有动力去发展3G。我国1 ̄gTD 标准虽然与欧美的两个3G标准同时被国际电联认定为国际 标准,但由于上述原因,再加上网络技术的路径依赖作用, 在欧美标准已进入市场运作甚至成为较成熟的市场标准之 时,我国的TD ̄[J迟迟处在试商用阶段。很可能由于企业的 短视和对眼前利益的追逐而使TD ̄Jlf死腹中,进而葬送我国 未来通信产业的发展,将我国通信发展的命运掌握在别国手 中。这次电信重组,实际上是希望通过重新洗牌,通过 的推力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中国移动这个垄断巨头 不得不去发展TD技术标准的3G。 2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的竞争潜力 电信重组后,能否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达到电信资源 的优化配置,进而加快中国的信息化步伐,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重组后三大电信企业的竞争潜力。 2。1竞争潜力孕于原有的企业之中 电信重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竞争格局,但各大运 营商所继承的电信资产仍会按照其固有的巨大惯性继续发挥 作用,其原有的市场竞争实力在短期内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左 右着竞争的格局 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各自相对强势的南、北 方区域,均拥有一张已经覆盖数亿计的固定电话用户的固定 网络。中国联通拥有约1 21 7亿GSM用户、约2868万PHS用 户、约1.1亿固网用户;中国电信购买联通C网后,在原有 的2 19亿固网用户基础上,加上4223 ̄的CDMA用户,这 对今后发展数据通信业务起到稳固的支撑作用,并为今后固 EI 2毒0多0 逶’8年10月(言 上 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免争形势分析 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电信和 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用户数量、承载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推 广方面都比中国移动占有较大优势。宽带接入作为IPTV和 高清电视业务的基础,一直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建设的重 点,在重组之后也不会改变。由于拥有固定电话、ADSL等 业务方面的优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手机业务今后会在 多网融合、综合信息服务上会令世人耳目一新。两家电信企 业势必发挥其固定电话、宽带上网等既有优势,再与移动网 络全面整合,形成固定电话、手机、ADSL等组合服务的一 大特色,从而使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服务成本不断下降。 中国移动在PG时代,得益于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以 其优越的网络质量和丰富的增值服务取得了绝对的竞争优 势,一家独大的竞争优势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对于重组 后的中国移动而言,其最大的优势是有完善的GSM网络, 具有强大的资金、成本和用户规模优势,盈利水平高。而且 在近期移动语音业务仍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移动数据业务 也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对移动来讲,继续发展移动用 户,同时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扩大竞争优势是新移动在短 期内的发展策略。 2.2资源共享优势 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除了可以充分发挥范围经济的 优势91、,进~步增强了电信资源的共享性。资源共享机制的 理论基础是电信业的自然垄断属性。由于电信业存在的自然 垄断属性,以竞争为导向的电信市场监管往往强制要求不同 电信运营企业之间进行资源共享 .我国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 不同的是,由于三家电信运营商都是国家控股,尽管经营权 不同,但所有权的单一可控性为电信行业的资源共享提供了 更加坚实的基础,这对于尽量减少或避免重复建设,提高电 信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 因此,管制机构可以出台强制资源共享,要求运营 商之间共享网络服务。应同时出台配套的管制措施,如 提供异网漫游的范围、网络的结算费用等。在技术可行的条 件下,以非捆绑方式,提供非歧视的网络元素接入,其价格 和条件以及质量必须公正、合理。 此外,电信重组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可与中国移动 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竞争形势分析 2008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户,只剩1553.0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 141.3 万户,达 ̄J7782 7万户,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如图3所示。 1~7月数据通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0 4%,在电信业务总 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 104"百分点。 电信重组后,中国移动宽带用户仅占7 7%,中国电信 共享站址。所谓站址,指的是用于悬挂基站的天线塔。原联 通基站数不到20万个,而中移动基站数超过30万个。站址 的多少,决定了信号覆盖能力的大小,进而直接导致了对用 户的服务质量不同。目前中移动站址布局密集,可以选择的 站址已经不多了。天线塔占地面积大、出租费用高,特别是 在居民小区或商业区设置站址费用 更高。如北京王府井一机房,年租 金就达上百万元。中国移动此前为 了广泛建立无线基站,花费了巨大 经济成本。因此,基站共享可使三 家电信企业达到共赢,一部分站址 的费用可由三家分摊,将巨额的成 本降低下来。当然,这需要的 全力推动。 2.3存量方面的竞争 固定电话的不断流失,使三大 运营商在电话业务方面的竞争,主 要集中在移动电话方面的争夺上。但单纯的增量竞争使企业 图3 2005~2008年互联网用户各月净增比较 占59%,中国联通占33.4%(根据表2计算)。因此,在宽 带数据通信领域,中国移动处于劣势地位。而数据通信是 具有远大发展潜力的领域,目前在我国正处于上升阶段,是 电信运营企业的利润增长点。但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互 联网普及率只有19.1%,低于全球21 1%的平均互联网普及 会陷入麦特卡尔夫定律所揭示的怪圈之中,形成赢家通吃的 局面。此时,即使争取到一些用户,其ARPU值也会是很低 的低端用户。因此,此时应推出号码可携带业务。号码 可携带是指用户可以使用原来的号码更换运营商。由于号码 可携带使用户的转移成本几乎降为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运 营商而不被锁定在原有运营商的收入链中,这有利于鼓励运 营商之间开展全方位的竞争。这时的竞争对于主导运营商来 说,才真正威胁到其利润源。 率。因此,数据通信领域将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3.2第三代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 另一个竞争领域便是3G,这也是最主要的竞争领域。 由于2G的竞争难度增大,特别是要克服用户本身的转网惰 性,必须是吸引用户的效用价值足够大。而新组建的中国 3三大运营商的竞争方向 电信重组后,三家电信运营商被赋予了均等的权利分 配。此时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利润增长最快的领域。 电信和中国联通由于自身的整合等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这 一点,即使做到了,利润的获取空间也会越来越小,因此 三大运营商对3G的争夺将是最主要的。按照《通告》提出 的电信改革主旨,在此时发放三张3G牌照。在发 放牌照时可采取倾斜:中国移动的3G牌照捆绑中国的 3.1数据通信领域的竞争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数据通信领域方面的 竞争。这也是电信重组后所继承的资产实力在新的条件下继 续发挥作用的表现。基础电信企业的互联网用户进一步趋向 宽带化。2008年1~7月,全国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388 0万 技术标准TD—SCDMA,至于其他两大运营商,可以在TD— SCDMA、CDMA20OO、WCDMA和WlMAX四大标准之间进 行选择。而无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展哪个标准的3G, 责任编辑:熊柳潜xliuqian@mc21 st corn 一2 oo8 ̄ 。 1月(上)■目 —一 2008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都是在寻找新的奶酪,都会对中国移动未来的收入来源构 成实质性威胁。因此。这使中国移动在继续争夺2G市场的 同时,必须倾全力发展TD,否则就没有未来,无法继续生 存下去。在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移动将更高速地推进TD进 程,而不是以往表现出来的拖沓局面。这种倾斜性管制 实际上就是要扶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标准,同时也让 其他两大运营商根据市场竞争和自身状况仍有选择TD的机 会。而不是目前一些业内人士所猜测的那样,将技术标准与 牌照进行统~的捆绑来发放。因为由2G到3G的所谓平滑过 渡的演进技术,并不比采用其他技术标准更能节省成本。这 里通过不对称管制唯一将牌照与标准捆绑的只有中国移 动一家,其他两家仍有自主选择权。之所以说这给中国TD 个发展机会,主要是在通信领域,虽然在技术路线上存 在着路径依赖,但若在中国电信市场上,TD能够成为主导 标准而大行其道,其他的运营商也会采用这一标准,中国的 TD就会由点及面,星星之火在世界电信市场上形成燎原之 势。倘若如此,这次电信重组的改革目标也就达到了。 至于其他的倾斜,如有人提出对主导运营商实行市 场份额,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这种人为主导运营商 发展的违背了网络型企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最后可能导 致对中国的信息产业发展不利。由于我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 都是国家控股,因此,国家可以出台一系列刺激各大运营商 竞相发展的来平衡市场的发展,使电信资源得到优化配 置,使电信企业以最适当的价格和最优质的服务满足最广大 的人民群众对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而不应为了均衡而均衡。 3.3固网与移动网融合领域的竞争 电信重组后,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将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激烈。电信重组使电信的规模经济性尤其是范围经 济性更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开展全业务竞 争。全业务竞争不等于固网与固网的竞争,移动网与移动 网的竞争,而是两网融合后的竞争。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即FMC),是指基于固定 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通信业务。通俗地说,就是用 户不论在固定网络环境中,还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中都能享受 到相同的服务,获得相同的应用,终端进行无缝漫游。 囝 覃20多垂08年1 通~0月(1言 上) 电信重组后三大运营商竞争形势分析 虽然从目前看来,由于技术上和标准化上的问题, FMC并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其作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不可 否认,国际领先的运营商几乎都在积极拓展FMC业务。世 界著名市场研究机构Infone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 球FMC基础设施设备市场规模在2006年增长了5倍,而从 2007年到2O1 1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长1O倍,其设备市场规 模将达 ̄q804"fZ.美元,201 1年预计全球无缝FMC用户将增长  ̄J6370万。 有业内人士估计,移动和固网之间界限会在2010年至 2012年左右消失。FMC是目前全球电信市场发展的一大热 点,也是电信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三大电信运营商未来 竞争的焦点和关键。在固网与移动网中实现语音业务、数据 业务、多媒体应用、增值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融合。 总之,电信重组虽然在短期内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倘 若能够通过重组更有效地促进电信企业一定范围内的竞争, 更有效地配置通信资源,能够加快中国的信息化步伐,让最 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充分地分享电信行业发展改革的成果,那 我们今天付出的成本就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余周军.2 0 08重组后中国电信市场格局初探[EB/ OL].慧聪网通信行业频道,2008/9/3/14. [2】闫薇.11月电信市场可能剧变[N].经济观察报, 2008-9—27. [3]杜振华.以TD-SCDMA标准指导3G网络部署[J】.移 动通信,2005(9). [4]李云杰.3G前夜战事非常【J].IT经理世界,2 008 ★ 【作者简介I 杜振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 向为通信经济学及经济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