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梦寐(mèi) 雷霆(tíng) 惬意(qiè) ...B.重荷(hé) 匿名(nì) 哺育(bǔ) ...C.撺掇(cuān) 蓬蒿(hāo) ..D.拆散(chāi) 嗥鸣(gāo) ..
克扣(kē) .观瞻(zhā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一叶孤舟 刚毅不屈 大砌大悟 B.怏怏不乐 精血诚聚 C.齐心协力 一反既往 D.恪尽职守 转弯抹脚
拖泥带水 更胜一畴 勇往直前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在修改作文时要改正并找出文章中的错别字。 将“改正并找出”改为“找出并改正”。
B.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C.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提高”改为“加强”。
D.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左右”。
4.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关羽——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 B.孙悟空——大闹五庄观 (《西游记》) C.武松——倒拔垂杨柳 (《水浒传》) D.鲁滨逊——烧制陶器 (《鲁滨逊漂流记》)
5.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友。我看你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7.按课文原文填空。(7分)
(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4) ,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5)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6)《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8—10题。(8分)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注] 三年制初中语文教材中,“秦王不悦”为“秦王不说”。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加惠: (2)广:
9.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译文: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10.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2分) 答:
(二)阅读《紫檀》,回答11—14题。(11分)
紫 檀 马未都
①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假如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宫殿里的紫檀家具比比皆是。在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对紫檀的使用十分频繁。清宫用了100年的时间把家具都替换成了紫檀木的。
②那么,紫檀有哪些特性呢?
③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当紫檀被开启、打光以后,颜色非常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④紫檀出料少,特名贵。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偶尔才有大一些的。紫檀长大了以后,90%以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因出料少,而显得更加名贵。据说,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在用紫檀的时候也是非常心疼的。
⑤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普通的木材有
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潮胀,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形。
⑥紫檀纤维细,易雕刻。紫檀材质的优点在雕刻它的时候最容易体现。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势如破竹”。紫檀没有这些毛病。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感觉都是一样的。另外,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是冲压出来的。有些上乘的紫檀雕刻,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材质好处,所以紫檀倍受众多雕刻家的青睐。
⑦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注] 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
(选文有改动)
11.紫檀有哪些特性?(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答:
1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3分) (1)紫檀长大了以后,90%以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 )
(2)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 )( )
13.乾隆时期,工匠们造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为什么大发雷霆?(2分) 答:
14.“紫檀没有这些毛病”一句中“毛病”指的是什么?(请概括回答,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25个字)(2分)
(三)阅读《橡树之谜》,回答15—19题。(15分)
橡树之谜
①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光的年轻人,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因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孤身一人。我在莽苍阴森、遮天蔽日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在森林中兜转。
②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出了林海,走进了一片低矮的橡树林。我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见到了完整的太阳!
③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我知道,橡树的果实——橡子,是可以食用的。小时候,我曾吃过橡子面制作的食品,不仅耐饥饿,口感也不错。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
④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吹得饥肠辘辘、灰心丧气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⑤对生命的渴望使我作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
⑥这真是大自然的恩赐啊,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我。我噙着泪,疯狂地用匕首挖着小洞
里的橡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⑦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方向,最后回到了驻地。
⑧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难解的谜。 ....⑨前不久,遇到一位研究寒带原始森林的专家,他说:“拯救了你生命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森林中常见的啄木鸟。啄木鸟同许多在寒带森林定居的动物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自己贮存食物过冬。为了不使贮存的食物被其他动物盗走,它想方设法巧妙地在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在其中。”我惊呆了,好半天默然无语——当年拯救我生命的,竟然是啄木鸟!
⑩专家还告诉我:“啄木鸟贮存食物只选枯死了的树,它们甚至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
啊,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
(选文有改动)
15.为什么说“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橡树,我的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4分) 答:
16.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2分) ......答:
17.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3分) 答:
18.“难解的谜”是什么?其谜底又是什么?(4分)
答:
19.文中“我”的经历和啄木鸟的做法,分别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各答出一点即可)(2分) (1)“我的经历”给你的人生启示: (2)“啄木鸟的做法”给你的人生启示:
(四)阅读《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回答20—23题。(11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陈长青
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 .....
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200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
⑤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三)
(选文有改动)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21.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2分) 答:
22.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分) (一) (二) (三)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3分) 答:
三、作文(50分)
[市区考生作答]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人们都渴望自己的人生之歌曲调优美,悦耳动听,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人生之歌唱得很完美,甚至有人可能唱得不成曲调。但只要我们是在努力地按照正确的曲调去歌唱,.....即使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唱得不好,我们也无怨无悔!
请以“不成曲调也是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在杭州图书馆,每天上午八点,总会出现一些流浪者、拾荒者。他们有的衣衫破旧,有的扛着脏兮兮的大麻袋,或拎一兜废弃饮料瓶。在图书馆开门后,他们把捡来的废品放在阅览室门口,自发地洗完手,才进去看书。其中七十多岁的章楷,几乎每周都会来两三次。虽然浑身污渍,手却洗得很干净。他解释说,图书馆欢迎并允许他们来看书,虽然没要求他们必须洗手,但每次看书前他都会将手洗干净。
他们的自觉行为受到人们的称赞。“杭州图书馆”被称为“最温暖的图书馆”。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要平等对待他人;义举和善行更易感化他人,改变他人;人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与秩序;应该关心并帮助弱势群体。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县(市)考生作答]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春萌青草,夏沐芳华,秋染落叶,冬凝雪花。四季的轮回中,我们常常慨叹时光匆匆,世事易变。
然而,细数指尖微漏的时光,总有一种凝望让你动情感怀:父母无言的注视,凝望是一种不变的关爱;师长深长的目光,凝望是一种不变的关怀;朋友亲切的眼神,凝望是一种不变的关注……凝望是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凝望是对幸福的呼唤与渴求……渐变的时光里,你可曾感受到那不变的凝望?
请以“时光里,那不变的凝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非洲戈壁是一个气候炎热、寸草难生的荒凉地方。然而那里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它没有发达的根系,只有一条主根,蜿蜒盘曲地钻入幽暗的地底深处。通常,它大概要花费五年的时间完成根茎穿插工作。然后,一点点、一点点积聚水分,终于在第六年含绿吐翠,开出四色花朵。它的绽放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生命之美。
依米花的经历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要努力适应环境;成功需要不断积累;坚持不懈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A B.荷hè。C.克kè。D.嗥háo。 2.答案 B A.砌→彻。C.畴→筹。D.脚→角。
3.答案 C “提高”改为“加强”,与“习惯”仍然不能搭配,应将“提高”改为“养成”。
4.答案 C 与“倒拔垂杨柳”情节对应的人物是“鲁智深”,与武松相关的情节有“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等。
5.答案 B A.以入团为诱惑,功利性强,有高高在上的意味。C.直接批评同学,不留情面;同时,违背了组长委托其尽量动员同学参加的意愿。D.“务必准时”语气强硬、霸道。 6.答案 C 根据前半句中的喻体选择与之对应的短语。如“雄鸡”“唤醒沉默”,“骏马”“挣脱羁绊”。
7.答案 (7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1)断肠人在天涯 (2)野芳发而幽香 (3)闲敲棋子落灯花 (4)惶恐滩头说惶恐 (5)烟波江上使人愁 (6)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解析 (1)—(5)是直接型默写,(6)是理解型默写。注意易错字“涯”“鸿儒”等。 8.答案 (2分)(1)给予恩惠 (2)扩充 解析 正确解答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9.答案 (4分)(1)(2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2)(2分)(我)把安陵君看做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解析 翻译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将关键字词(如“于”“易”“以……为”“错意”等)的意思落实到位。
10.答案 (2分)双方的实力强弱相差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因而怀疑秦王是别有用心的。
解析 从分析秦王本身恃强凌弱的特点和以五百里地交换五十里地(非正常交换)的细节入手,即可得到答案。
评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有一定难度。难在容易忽略对秦王形象的分析。 11.答案 (4分)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紫檀出料少,特名贵;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紫檀纤维细,易雕刻。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抓住第②段过渡句从下文找答案,③—⑥段的首句即紫檀的特性。
12.答案 (3分)(1)列数字 (2)举例子 作比较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1)句中“90%以上”是列数字说明方法的标志。(2)句中的“比如”是举例子说明方法的标志;“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是相对于“家里的木门木窗”来说的,两者形成比较。
13.答案 (2分)因为紫檀出料少,十分名贵。建造一个二层楼高的大钟,会耗费很多紫檀。这让乾隆很心疼,所以他大发雷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第④段举乾隆心疼紫檀的例子,就是为了具体说明紫檀出料少,十分名贵的特点,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乾隆发火的原因了。 14.答案 (2分)横向不能走刀,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
解析 由“这些毛病”可知“毛病”就是“这些”指代的内容,由此句向前文找,很快能找到答案。 15.答案 (4分)见到了完整的太阳,意味着我走出了林海,视野更加开阔,我更容易辨明方向,找到归途;见到了橡树,我知道橡子可以食用充饥,我就能恢复体力,保住性命,所以我心中就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燃起了生命的希望”,联系上下文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走出林海,二是看到橡树意味着可以解决饥饿问题了。这样就不会被困死,也不会被饿死了,自然就有希望了。在此基础上组织答案即可。
16.答案 (2分)我饥肠辘辘,肠胃空空;我丧失希望(失去了精神支撑),内心空空,所以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抓住“空荡荡”之“空”理解,“空”既指饥肠辘辘肚子空,又指灰心丧气内心空,所以整个人就是“空荡荡的躯壳”。
17.答案 (3分)极度喜悦、深深感激、十分急切。(几经失望后获得生机,我极度喜悦;对大自然的恩惠和幸运之神的眷顾,我深深感激;我想尽快挖出橡子果腹的心情十分急切。) 解析 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解答时在分析画线句的基础上,抓住前后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抓关键词分析。“恩赐”“眷顾”“噙着泪”等充分表现了我发现橡子时内心的喜悦、感激,“疯狂地用匕首挖”表现了我想吃橡子充饥时急切的心情。
18.答案 (4分)“难解的谜”是为什么在枯死的橡树干上有许多小洞,而且每个小洞里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难解的谜”是为什么橡树的枯树干上,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
“谜底”是啄木鸟为了贮存食物过冬,在枯死的橡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其中。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联系第⑧⑨段内容,不难理解心中沉淀的“难解的谜”所指代内容就在第⑥段中,同时第⑨段又解开了第⑥段大自然恩赐之谜。解答这类题要注
意看前后照应的句子。
19.答案 (2分)(1)示例一:人陷入困境(绝境)时,不能轻易失去希望,放弃努力。 示例二:丰富的人生经验(知识)有时可以帮助你摆脱困境。 (2)示例一:人类应该像啄木鸟一样注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示例二:凡事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后患。
解析 本题考查主观感悟能力。要求分别从两个角度谈启示,从“我的经历”的角度谈启示,必须明确“我”的经历不一般之处:陷入困境不放弃求生的努力精神。从“啄木鸟的做法”的角度谈启示,必须明确啄木鸟做法的可取之处:只在枯死的树上啄洞藏食。这样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20.答案 (3分)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文章题目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读文章内容,不难发现这一观点在第①段就明确提出来了。
21.答案 (2分)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沉得住气 镇定从容)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第②段中找出两个表现谢安有静气的细节:一是险不惊于心,一是成不喜于色。据此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22.答案 (3分)(一)举例论证 (二)道理论证 (三)比喻论证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的能力。(一)处举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例子,显然是举例论证;(二)处引用了林语堂先生说的话,显然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三)处“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用了比喻,显然是比喻论证。
23.答案 (3分)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养静气需要多读书;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提取信息的能力。从第③段过渡句就可以获得信息提示,第④—⑥
段每段首句都概括了养静气的方法,这样答案就很容易写出来了。
24.(1)[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首先认真读题前提示,借此获取理解“不成曲调”和“也是歌”的信息。“不成曲调”字面上唱歌不成调,但只要努力按照正确的曲调去唱,也无怨无悔,也是一曲动人的歌。这种比喻式文题,生动形象又耐人深思。现实中成就非凡者屈指可数,大多数人或默默无闻,或一无所成,或身有残疾,或有意外之灾,但只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做自己的工作,也是一曲动人的歌。要诠释“不成曲调”的“歌”的内涵,需仔细斟酌。还应关注加点部分“正确的曲调”,才能把握其隐含的深意。要想拿到高分,更需有真挚的情感体验和细腻的驾驭文字的本领。
(2)[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在写作提示语中已给出了读后启示,考生可从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角度来构思行文。立意的角度可以从“平等、尊重、关心弱势群体、人文关怀、和谐”等方面来考虑。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若写成记叙文,要注意详略得当,注意细节描写,写出真情实感;若写成议论文,则需注意提供充足的论据进行论述。 25.(1)[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题,其中中心词“凝望”可理解为“注视”,“在谁的注视之下”“这目光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是行文中要交代的问题,也是文章出彩的一个亮点。另外,要紧扣“不变”二字来写,时光匆匆,岁月变迁,“不变的凝望”传达着发自肺腑的关爱,而这人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师长、朋友,甚至是一个并不太熟识的人……抓住细节,注重描写,增加文章的画面感将更能打动人心。
(2)[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作提示语中已给出了阅读启示,考生可从中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来立意。本题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但要注意在选定文体之后,要按选定的文体行文,切莫写成“四不像”。议论文注意事例之后的分析,不能以叙代议;再者中心要集中,切莫分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