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运用跟、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对人体进行身体检查的基本方法。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是了解人体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体格检查资料的分析,可以建立人体的健康档案,为研究人体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合理地组织体育活动提供保健学依据。
第一节体格检查的方法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及听诊。
视诊是以视觉观察被体检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视诊的适应范围很广,大体可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全身状态的视诊,包括发育、营养、体型、意识、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有无异常;二是局部视诊:如皮肤、黏膜、舌苔、头颈、胸廓、腹部、四肢、肌肉、骨骼和关节外形的异常;三是特殊部位的视诊,如鼓膜、眼底、支气管及胃肠黏膜。
二,触诊
一)浅触诊法
1浅触诊的方法
以一手轻放于被检查的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浅触诊适用于体表浅在的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
精索等。
2腹部浅触诊
浅触诊对腹部检查尤为重要,通过浅触诊可了解腹部压痛、腹直肌紧张或痉挛强直的区域。触诊方法:将右手手指并拢,右手的平展部分或指腹放在腹壁上,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每检查一个部位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有序的检查整个腹部。
二)深部触诊法
深部触诊法:主要用于检查腹内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触诊方法:嘱被体检者平卧、屈膝、张口平静呼吸,检查者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人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
根据叩诊的手法与目的不同可分为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两种,以 间接叩诊法使用最广。
一)间接叩诊法
检查者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不要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诊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一个叩诊部位,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下,叩击力量要均匀一致,便于判断叩诊音的变化与比较。
二】直接叩诊法
检查者用右手中间的3指掌面或指端直接拍击或叩击被检查的部位,该法适用胸、腹部病变面积广泛或胸壁较厚的患者,如胸膜增厚、粘连或大量胸腔积液或腹水等。
听诊是临床上诊断疾病的一项基本技能和重要手段,在诊断心、肺疾病中尤为重要,常用以听取正常、病理呼吸音,各种心音、杂音及心律失常。
听诊器分成三部分:耳件、体件及软管。体件有两型:钟型用来听低音调的声音,如左房室瓣狭窄的雷鸣样舒张期杂音;鼓型用来听取高调的声音,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叹气样舒张早期杂音。
使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方法称间接昕诊法,此法应用很广。医生用耳廓贴在被检查者的体表进行听诊称直接听诊法,该法昕到的音响很弱,很少使用,只在特殊情况或紧急情况时才使用。
第二节体格检查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的通知》精神,结合传统的体格检查的要求,一般综合性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史、运动史、体表检查、一般临床物理检查、形态测量、功能试验、化验检查、身体素质测试及特殊检查等内容。
一、一般史。
一般史包括病史和生活史。一般史要询问预防接种史和既往患病史更要注意询问影响内脏器官功能和运动能力的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病、肺结核、肝炎、肾炎、癫
痫等。生活史中主要询问工作性质劳动条件、生活制度、营养状况、有无饮酒或吸烟等不良嗜好等。
要询问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了解是否经常参加运动、运动项目和年限(包括运动成绩)、有无过度训练史或其他运动性伤病史等。看皮肤和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出血点和蜘蛛痣,以及有无皮肤病和静脉曲张等。测定皮下脂肪的厚度,推算全身的脂肪量。检查扁桃腺、甲状腺和淋巴结是否肿大。检查脊柱、胸廓、上下肢及足弓的形态.并判断人体直立的姿势是否正常等。
一)心血管系统
检查脉搏的频率,注意脉搏的紧张度、充盈度和节律。检查有无胸廓畸形和心脏异常搏动。叩诊心界,听诊心跳速率、节律、心音强度及有无杂音,并测量血压。
二l呼吸系统
观察胸廓形状及其活动情况、呼吸频率、节律和呼吸类型(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叩诊检查有无浊音、肺底位置及活动性。听诊时注意有无呼吸音的异常改变等。
三,消化系统
检查有无舌苔、巩膜黄染、牙龈异常、腹部压痛、肿块和肝脾肿大、胃肠和十二指肠急、慢性炎症或溃疡,并注明腹壁肌力等。
四)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检查是否有神经衰弱,服、鼻等是否有疾病。
要严格遵循测量学的可靠性、有救性和客观性原则,做到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统一、标准化,再次测量时应与初次测量的条件相同,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应校对,在测量过程时每测100人左右要校对一次。
形态测量的内容有体重、身高、坐高、胸围和呼吸差、颈围、腰围、四肢围(上臂围、前臂围、大腿围、小腿围)、四肢各环节长度(上肢全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下肢全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足背高、足长)、肩臂长和手足间距(站立摸高)、肢体宽度(肩宽、骨盆宽)等,其中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是评价发育程度的基本指标,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测量时必须包含这三项指标,其他各项指标可根据需要酌情选用。
功能检查包括运动系统功能检查,如肌力、关节活动度或柔韧性的检查;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检查,主要是应用定量负荷试验;呼吸系统功能的检查,包括5次肺活量试验、肺括量运动负荷试验、闭气试验和检查心肺功能的PWCno试验、最大摄氧量测定等;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检查等。
化验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的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等。
按国家教委《关于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和《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的通知》要求,身体素质测试应包括50 m跑(min、e)、立定跳远( cm)、男生引体向上(次数)、女生俯卧撑(次数)、大学男生l 500 m跑(nun、s)、中学男生lOOO m跑(nun、s)、大中学女生800 m跑(min、8)、小学男女生400 m跑(…、s)。在大学男生1500 m跑和女生800 m跑时,以及中学男生1 000 m跑和女生800 m跑时都要做以下几种记录,即记录跑前安静时的心率、跑前准备活动结束时心率和跑后即刻、跑后1 nun、2 mm、3
min、5 min、7一、9 min的心率,以监测该学生的心脏功能。
特殊检查包括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脑电图检查等。
第三节体格检查的形式
由于体格检查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初查、复查、补充检查三种形式。
一般是新生入学时或运动员即将人队参加系统训练时,或职工工作调动时,进行的较全面的综合性检查。通过韧查,了解其身体发育、体质、健康状况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对学生来说,可据此判断他们能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参加体育活动,或适宜参加哪些活动,并确定在体育话动中必须遵守的注意事项。对即将人队的运动员来说,通过初查,为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择训练方法提供依据。职工调动时的初查,是为了解职工体质与健康状况是否能适应本职工作的基本手段。
二,复查
复查是在参加一段时期的学习工作或训练以后所进行的检测。一般每个学生或职工每年检查一次,运动员需每年检查2“次。
通过复查,可以了解学生或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状况的变化,为评定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效果或制定新的教学训练计划提供依据。通过复查了解职工参加一个时期工作以后体质与健康状况,以便研究其是否能长期胜任本职工作,确定工作过程中要注意的保健问题。
定期的复查还可以及时发现人体某些形态、机能方面的异常状况,及早发现某些隐匿
性疾病的早期征兆,把疾病的预防提前到“第三状态”,从而使其成为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
三.补充检查。
一般是在伤病康复以后.即将恢复正常工作或学习之前进行,或在参加重大比赛活动、承担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任务前所进行的检查。
教育部和卫生部制定我国学生体制健康卡的具体内容时,要求本卡片作为学生档案的一部分和学籍管理的一项内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检查细则”中还要求:表中各个项目,除按体检一般要求填写外,对一些已经确诊的疾病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病变,也要填写。如:心脏:在体检时要求填写有无杂音;对已经确诊的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关闭不全、传导阻滞等,也要填写清楚。
肝、脾:在体检时要求填写有无肿大;对已经确诊的肝炎及其类型、有无坏死、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等,也要填写清楚。
肺:在体检时要求填写有无呼吸异常;结合胸透所见,还要写明有无结核。
精神衰弱:只要求填写“有、无”字样,或用阴(一)、阳(+)性表示。
胃、肠、十二指肠:要写明有无触及肿块;还要着重填写已确诊的胃肠急慢性炎症、带菌、溃疡、自主神经机能紊乱、肠结核等。急性肠道传染病要填写在传染病栏内。
牙齿:主要填写有无龋齿、齿龈萎缩、牙周炎等。
沙眼:只填写阴(一)、阳(+、++)性。
鼻病:填明有无鼻炎、鼻窦炎、额窦炎等。
扁桃体:只填明有无肥大。
凡地方病和癌症,要填写在空白格内。
第四节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
四,形态测量。
一l脊柱形状
在正常情况,人体直立时,若用细绳系一重锤自然下垂,脊柱的所有棘突应与细绳保持一致,若有偏移现象,且偏移距离大于0.5 cm,则存在脊柱侧弯,常见的类型有“C”型侧弯和“S”型侧弯。
二)胸廓形状
胸廓前后径与横径之比有年龄差异。在婴幼儿期,前后径与横径基本相同。到青年期,横径与前后径之比,约为4:3。胸廓的形状有正常胸、扁平胸(横径与前后径之比大于4:3)、桶状胸(前后径加大.与横径之比几乎达到1)、鸡胸、漏斗胸(前胸部呈凹陷状)和不对称胸等。
三】腿型与足型
人体的腿型有正常腿、“O”形腿、“X”形腿三种。若两足跟靠拢时,两膝间隙在1 5 cm以下的为正常。若超过l 5 cm为“O”形腿。足形检查着重检查有无扁平足,一般检查常用印迹法来检查足弓,以确定是否有扁平足。即在纸上踩出有色的足迹后,在足迹内侧作一切线,量切线至足迹间空白区最宽处与足印迹之比。空白宽大于足印迹宽为正常足,等于足印迹宽为轻度扁平足,小于足印迹宽为中度扁平足,无空白为重度扁平足,足印迹狭窄处断离不相连称为弓形足。
四,体重
一般人的体重与身高有一个大体上的比例,我国男女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0(105或Il0)(身高在165 cm以下者减100;身高在166 ~176 cm者减105;身高在176~185 cm或以上者减110)
标准体重±10%均为正常,超过IO%一19%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目前此方法已不常用了。
目前广泛应用的体重判断标准是计算体格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近年来国际流行的标准体重测量方法,是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标准参数。BMI已用于临床和所有研究。
计算公式:BMI:实际体重(kg)/身高(m)。
1998年WHO发布了对成年人的BMI分级标准。1999年针对亚洲人的将点又发布了《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我国肥胖工作组也提出了中国人肥胖症诊断标
准的建议。具体标准如下(表6 -1、表6 -2)。
表6 -1 WHO根据BMI对体量的分级以及对伴发病危险性的评估
利用体重指数( BMI)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其特点是简便、实用、易于掌握、与肥胖有很强的相关性、受身高的影响较小。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情况,此方法对于肌肉特别发达(如举重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或水肿的人不适用。
一)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是在心脏收缩期或舒张期出现的不正常声音。舒张期杂音常常表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收缩期杂音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杂音以左房室(心尖部)、肺动脉瓣区多见,常见Ⅱ级以下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杂音的性质柔和,部位多不周定,经常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生理性杂音可在运动后减弱、消失或加强,同时均不伴有其他心脏器质性病变的征象,心血管功能试验正常。
生理性杂音多见于儿童,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中也可见到此类杂音。由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员的心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心脏可能扩大,心脏外形改变,出现某些异常心电图,因而使生理性杂音和病理性杂音的鉴别诊断更为困难。在体育保健工作中,对收缩期生理性杂音应有足够的认识,并应做出确切的诊断。儿童少年中不能因存在生理性杂音而限制他们的体育活动,但必须加强医务监督,少数有生理性收缩期杂音的儿童少年,可能潜在着心脏器质性病变,这一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心脏肥大
1心脏肥大的判别方法
我国14岁以上的人,心脏X线测量的方法一般是先摄远距离正位胸片,在胸片上测得心脏的横径、纵径和宽径,再代入下列公式:预计心脏面积=0. 620 7×身高+0. 665 4 x体重- 42. 796 4(当身高单位用cm、体重单位用kg时,预计心脏面积为cmz)实测心脏面积=0. 701 9 x纵径×宽径+2. 096预计心脏横径=234. 3×体重/身高+36. 013 、(当身高单位用cm、体重单位用kg时,预计心脏横径为mm) 以心脏实测面积(或横径)与预计面积(或横径)比较,若超过预计面积(或横径)10%以上者,则认为有心脏增大现象,并可求出增大的百分比。
2心脏增大的原因
(1)心脏工作性肥大:运动员由于长期训练,反复的肌肉活动,心脏的工作量增加,逐渐引起心脏张力性扩大,心肌逐渐肥厚。
(2)病理性增大:除心脏增大外,还有其他心脏疾病的异常体征。
(3)过度紧张和过度训练造成的心肌肥大:常伴有心脏和其他系统功能的降低,当运动员身体状况好转后,此种增大可以消失。
3心脏工作性肥大和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肥大的区别
其主要区别如下:
(l)组织学方面的不同:前者单位体积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后者相对减少。
(2)心脏功能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肥大是其病理体征之一,伴有各种心脏功能失调的症状,对缺氧较敏感,心肌张力降低,心脏肥大可达到极显著的程度。而运动员的心脏工作性肥大却相反,运动员负荷后氧债少,耐受缺氧的能力较强,心肌张力好,储备力充足,没有任何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多为中等增大。
(3)对运动负荷的反映不同:研究表明,“运动员心脏”在剧烈运动后心脏收缩小,病理性心脏则增大。因此,虽然“生理性”与“病理性”心脏增大的形态学相似,但组织学对二者的阐述及其发展过程、功能状况和代谢性质是不同的。当然,运动员心脏增大,在一定限度内可提高心脏功能,但超过这一限度,就会对心脏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这一界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常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和心功能的测定方法。试验中对被测者在一定的运动负荷下或递增负荷下的心电图和表现加以观察和记录,以症状限制极量、心率限制极量和心电图异常限制极量为终点。不良症状或心电图异常出现越迟,判断为心功能越好。一般运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二级梯试验
运动负荷偏低,一般认为单倍量试验只相当于踏车试验75W功量,5个代谢摩尔( MET,)。双倍量试验相当于IOO W功量,6 MET。。
2功率自行车运动试验
功率自行车因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稳定性而经常被用于运动试验,缺点是作为心功能试验,运动中动用的肌肉数量不及跑台运动。功率自行车通过骑速、阻力和时间可计算出功率。功率以( kg.m) /min或W/min表示。测试方法有以下几种:
(1) Astrand法: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踏车运动,负荷功率男子和女子分别是从600( k8.m) /mirJ和300( kg.m) /min开始,每隔6 m;Ⅱ增加150 (kg.m) /min。靶心率为20—29岁达170次/…,30一39岁达160次/….40—49岁达150次/min。结果根据达到靶心率时完成的负荷功率进行评定。达到靶心率时完成的负荷功率越大,其心功能也越好。
(2)Hellerstein法:从450( kg.m) /min开始,每级增加450( kg' m)/…,运动6 rmn休息4 min,直到心率达150次/min.所能完成的负荷功率越大,心功能越好。
(3) PWC.,。测定:PWC.,。表示心率达到170次/min时受试者身体做功的能力。这种定量运动试验采用两次负荷,每次负荷持续3 ~5 mi。(以负荷时心率相对稳定为度,一般3 rmn即可),两次负荷之间休息5 min。于每次负荷后即刻测定心率。第一次负荷的功率达到120次/mi。左右为宜。第二次负荷的功率可参考表6-3,根据第一次负荷后的心率进行选择。
第一次负荷后心率(次/min)受试者PWCn.的估计第一次负荷的功率—100109一110 -119 120 -129值“kg.m) /min] [(kg-m) /min]
一般地说,PWC,,。越大,表示受试者身体包括心脏的做功能力越强。然而在心脏应激不力,如窦房结功能低下时,也可能出现较高的PWCno,此时应结合其他检查资料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由于是在亚极量运动负荷状态下测得的,所以比较安全,较适合中老
年人测试。
3跑台(平板)运动试验
跑台(平板)运动试验是利用跑台作为负荷工具的一种心功能试验。跑步是一种全身运动,动员的肌肉多,因而能较好反映心脏负荷情况。
跑台运动试验的检测目标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与气体分析系统一起使用,直接测定最大吸氧量,或间接推算最大吸氧量。由于是极量运动负荷,所以适用于运动员或健康人有氧能力检测。另一种是通过在跑台运动中观察临床指标,如心电图等监测,目的是判断心功能,较适用于健康人或病人康复功能检查。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Bruce方案:将Bruce运动方案和气体分析系统一起使用是直接测定最大吸氧量的最隹方法,这里主要介绍间接推算法。间接推算法是根据受试者在完成规定模式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时能持续的时间长短来间接测算最大吸氧量(vo:m)的方法。该方法负荷分为7级,每级持续3 min。第一级:跑台速度1 7 MPH(每小时英里),坡度为10%;第二级:速度为2 5 MPH,坡度为12%;第三级:速度为3 4 MPH,坡度为14%;第四级:速度为4 2 MPH,坡度为16%;第五级:速度为5 0 MPH,坡度18%;第六级:、速度为5 5 MPH,坡度为200h;第七级:速度为6.0 MPH,坡度为22%。运动至无法坚持为止,能达到第七级者为数极少。由于是连续运动,所以每一级负荷时间之和即负荷持续时间。
Bruce法是按不同健康水平分别计算受试者的vo:max,单位是ml/(一.kg)。
经常参加运动的人:vo:max=3. 778(负荷持续时间/min)+0.19较少运动的人:
vo:max=3. 298(负荷持续时间/min)+4. 07健康的人:vo:max=3 36(负荷持续时间/nun)+6. 70 -2 82(性别系数)
性别系数:男性为l,女性为2。
心脏病人:vo,max=2. 327(负荷持续时间/一)+9. 48 由以上公式可看出,持续时间越长,最大吸氧量越大,心功能也就越好。
由于该方法测定的是极量负荷,故对心脏病人或老年人有一定的危险性,试验中应注意受试者自我感觉、心电图的变化和血压变化,出现异常时,应自行或命令其停止运动试验。
该方法如果同时使用气体分析系统,可直接测出最大吸氧量值。
Bruce修改方案:该方法多用于临床上检测心脏功能。该方{击负荷也分为7级,每级持续J mln。第一级:速度l 7 MPH,坡度o%;第二级:速度l_7 MPH,坡度5%,第三级:速度l 7 MPH,坡度10%;第四级:速度2 5 MPH,坡度12%;第五级:速度3 4 MPH,坡度14%;第六级:速度4.2 MPH,坡度16%;第七级:速度5.0 MPH.坡度18 qo。同时测量血压、心电图并观察受试者自我感觉。当出现以下异常时,判断为阳性,应立即停止运动试验。
(1)运动中出现心绞痛。
(2)运动中血压下降。
(3)运动中、后,ST水平型或下垂型-下降≥1 mm。
(4)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等。
对心功能的判断,主要是看以上阳性指标出现的时间.出现越迟,心功能越好。
Balice方案:在跑台上运动时,速度固定在3 4 MPH,坡度从。开始,每隔1 min坡度增加2 55,逐渐升高,直至受试者精疲力竭或出现心电图、血压、自我感觉阳性变化为止。
四)台阶试验
哈佛台阶试验(Harvard step test)是一种用于测定心功能的简便易行的定量运动试验方法。哈佛台阶试验测试时要求受试者在高度为50. 8 cm(男子)或42 cm(女子)的台阶上上下30次/nun,持续运动5 min。负荷后测定第2 min、3 nun、5 min的前30 s脉搏数,然后按下列公式求得指数。
评定标准:哈佛指数<55差,哈佛指数55,64中下,哈佛指数65—79中上,哈佛指数80一90良,哈佛指数>90优。
由于50. 8 cm或42 cm台阶高度对儿童、少年及老年人不适用,因而有些学者提出了多种改良的啥佛台阶试验法,如采用30 cm、35 cm、40 cm高度的台阶。其中有一种改良只需在台阶运动负荷后测定第2 min前30 s的脉搏数,然后根据实际完成的运动持续时间从哈佛台阶试验指数表(表6-4)查得指数值。其评定标准为哈佛指数<50差,哈佛指数50—80中等,哈佛指数)80良好。
哈佛台阶试验已广泛用于体质测试,是重要的身体机能指标,主要反映了心脏的功能。
从计算公式可看出,进行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反应越慢,心脏机能越好,即心泵储备能力越好。
许多研究发现台阶试验与反映心脏储备功能的最重要指标——最大吸氧量之间相关性介于0 35—0 73之间,而且与耐力成绩之间的相关性较低,故有学者认为台阶试验在判断心脏功能方面只能粗糙定性,而不能精确定量。
I五)联合机能试验
联合机能试验是由三个不同时间、不同强度的一次机能负荷试验组 成。试验方法是先检查安静时脉搏及血压,接着按顺序做三个一次机能试验:
30 s20次蹲起,做完后测量恢复期的心率和血压,共测3 min。15 s原地快跑,做完后测量恢复期的心率和血压,共测4 min。 , 3 min原地跑(女子或少儿运动员一般做2m.n),要求高抬腿,步频为180次/…,跑完后测量恢复期的心率和血压,共测5 mi。。
联合机能试验各部分之间都应密切连接。在检查时要严格遵守时间的限制,做完20次蹲起并经过3 rmn恢复后,紧接着就要做原地15。原地快跑;同样做完原地15 s原地快跑,并经过4 nun的恢复期后,就接着做 原地3 min原地跑。
由于本试验的负荷较大,又对机体提出不同要求,所以更能有效地检查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试验的速度性部分(15 8原地快跑)能测定机体迅速加强血液循环的能力;而耐力性部分(3 nun原地跑)能测定机体使循环机能保持高度水平的能力;至于试验的第一部分(20次蹲起)对于训练的人来说则视为准备活动。联合机能试验的反应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1)正常反应:运动后脉搏与收缩压适度增加。20次蹲起后即刻脉 搏增加5次110 8;15a疾跑及3 mm慢跑后即刻脉搏增加10次/10。i 20 次蹲起后即刻收缩压增加2—2.5kPa (15~20mmHg); 15s疾跑后即刻 血压增加4 ~5 kPa (30 ~40 mmHg);3 min慢跑后即刻m压增加5。 6.7 kPa (40—50 mmHg),舒张压稍下降0.5 - 1.3 kPa(4 ~10 mmHg), 脉压差增加。恢复时间20次蹲起为2—3 min,15日疾跑为3~4 min.
3 rmn慢跑为4~5 min。
(2)紧张性增高反应:运动后收缩压明显升高可达24 ~27 kPa (180, 200 mmHg),舒张压也升高,较安静时增加1.3~2.7kPa (10~20mmHg); 脉搏明显加快,恢复时间都延长,这种反应常表示周围血管调节障碍。
(3)无力反应:运动后脉搏明显加快,血压表现不规律,,收缩压升 高不多或不升高,或降低,舒张压变化无规律,可能稍下降,或升高,脉压增加较少或减少,脉搏恢复时间延长。这种反应表示心脏收缩机能减退,多见于运动员患病或过度疲劳时。
(”紧张不全反应:运动后收缩压、脉搏均明显增加,舒张压显著下降,甚至降低到零,持续存在2一以上者,则表明血管调节障碍,可能是神经疲劳的反应。
(5)梯形反应:运动后收缩压逐步升高,2—3 min后才开始下降,脉搏增加,舒张压变化无规律,恢复时间可延长。这种反应常表示心脏功能不良,多见于过度疲劳时。此外,还可以出现混合反应
一)肺活量测定
1.肺活量测定
肺活量是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反映了肺和胸廓的发育状况和功能水平,在身体评定中作为一项半定量指标,由于操作简便、容易被掌握、重复较好而被广泛采用。
肺活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相关。预计肺活量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男=2 310×体表面积(m')(单位为ml)
应定期观察肺活量变化,并将每次测定肺活量的条件一致化,可减少其误差,并可观察到动态改变。
健康成人的肺活量,因性别、年龄、体型和运动锻炼的情况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男性高于女性;身材高大、正力型体型者高于身材矮小、无力型体型者;素有锻炼者高于非锻炼者。成年人随年龄增加肺活量逐渐减少,20—30岁健康人肺话量占肺总量的80%,70—80岁时肺活量占肺总量的68%,由于肺活量正常值范围较大,即使最准确的预计值,对每个人仍可有±2%的误差。因此,当测定值较预计值减少20%以上者,才视为肺活量减少。
2 5次肺活量试验
让受试者连续测量5次肺活量,每次间隔15 s(吹气时间在内),记录各次结果,若每次数值基本相同或逐渐增加为功能良好;逐渐下降,特别是最后两次明显下降者,为功能不良。
3肺活量运动负荷试验
先测安静时的肺活量,然后作定量负荷运动(负荷量可根据不同对象而定),运动后立即测量肺活量,每分钟测一次,共测5次。记录每次结果,若负荷后5次肺活量逐渐增加或保持安静时水平,为功能良好;运动后肺活量逐渐下降,第5 min未恢复者,说明功能不良。
=)肺通气量测定
肺通气量指标包括最大通气量( MVV)、静息通气量(RVV)、时间肺活量( FEV)等。一般用肺量计测定。
各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意义:
1静息通气量
正常值为男9 872±2 954 ml;女8116 t2 528 ml。由于安静时机体通气功能有较大的储备量,因此,临床意义不大。
2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为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呼吸量,反映通气功能的最大潜力,是较有意义的一项指标。
测定方法:受检者以最大努力进行深快呼吸15 s,测定其通气量,并折算成1 min的数值(15 s的数值x4),一般呼吸频率要求在15 s内呼吸IO~ 15次为宜,过快过慢均不能得到最大值。最大通气量的正常值变异较大,一般以正常值的±20%为正常范围。由于最大通气量受年龄、性别的影响,因此,正常预计值可以从下列回归方程计算。
占预计值80 qo以上基本正常,60%~ 70%稍有减退,400}2一50%显著减退,39%以下严重减退。
最大通气量与胸廓活动度、肺顺应性、呼吸肌的功能、气管和支气管的功能状态有关。
3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
为一次深吸气后快呼气速度,即在深吸气后尽快用力将气体吹入肺量计内,同时描记其呼气曲线。正常第1、2、3秒时间肺活量值分别为83%、96%、99%。最常用的是第1秒钟的呼气量(FEV,)及其与呼气总量的百分比( FEV,%)。
若第1秒用力呼气量低于70%(老年人低于60%)说明气道阻塞,常见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有高度相关,所以 对不能胜任最大自主通气量者,可用用力呼气量检查代替:最大通气量(L/min)=0.0302×第1秒用力呼气量(ml) +10. 85兰)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或FMF25%_75%)
测定方法与FEV相同,只是测定25%一75%即中间的流速。其意义与用力呼气量和最大通气量相似,但更敏感。正常值:男性为3 37 L/s,女性为2 85 L/s。
四)换气功能的测定
(1)通气与血流比例(V^/Q):一般要求保持v^/Q为0 8。
(2)肺弥散(DL):弥散是o:和cO:气体分子通过肺泡毛细血管的过程。
(3)肺内分流(0/QT)。
五】动脉血气的分析
了解机体肺部气体交换的情况和酸碱状态,测定的主要指标有动脉血气分压( Paoz)、动脉血氧饱和度(Sa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0±)。
六)反映通气变化的几个指标
1潮气量( VT)与深吸气量(IC)的比值(VT/IC)
运动时正常人VT通常小于静息时IC的70%,VT/IC罕见超过。.8。由于ve测定影响因素较多,VT/IC比VT/VC更有价值。
2通气量( VE)、最大运动通气量(VE。。)与呼吸频率(RR)
VE常指每分钟进入或从肺中排出的气体量,等于VT与RR的乘积。
VE。。是指极量运动时的通气量。安静时VE为6-8 L/min,最大运动时VE—可选70一120 L/nun。
RR是指呼吸频率,正常人最大运动时RR可达34~ 46 BPM,很少超过50 BPM。
3运动时VE与VT的关系
运动时二者的关系为曲线关系,运动强度不同,通气量增加的机制不同。早期低负荷运动负荷时,VE的增加靠VT增加而增加.VT明显增加,但不超过lC。VT最高可达ss% ve(男性)和45% VC(女性)。后期高负荷运动时,当VT增加到肺活量(vc)的50%一60%
时,则需要靠加强呼吸次数来增加VE。
4呼吸储备(BR)
反映最大运动时的最大呼吸能力。BR降低通常为运动受限的因素之一,由于通气功能障碍、通气能力减低(MVV低)所致,故限制性或阻塞性肺疾患常导致低BR。
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 VE/VCO,)与氧通气当量f VE/VO:)同属死腔通气的指标。
氧通气当量( VE/VO,)指摄人或消耗1L氧量所用的通气量。
6最大二氧化碳产量(vco,max)反映机体清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量。
7血气分析指标
比较运动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8气体交换率(respiratoTy exchange ratio,R)或呼吸商(respiratoryquoLient,RQ)
气体交换率(R)表示外呼吸过程中肺内每分钟co,排除量与每分钟02摄取量之比,R=VC0/VO/。
1卧倒一直立试验
受试者卧床休息3 rmn后测lcmn心率次数,然后站起,再测1 min的心率数。正常
体位改变时心率增加12_18次/min(约为20%一25%),超过此数时,表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如增加6次以下者,说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
2直立一卧倒试验
方法与上相反,先测受试者安静时每分钟心率次数,然后缓慢躺下,隔15 s后再测每分钟心率次数。正常时心率减少6—10次/…。如超过以上范围,表示逃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复习思考题
1.试述体格检查的常用方法。
2试述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
3试对心脏杂音和联合机能试验的5种反应进行医学分析。
4试述心脏肥大的原因,生理性心脏肥大和病理性心脏肥大的区别
是什么?
5常用的心血管功能试验有哪些?
6常用的肺功能检查有哪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